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政府也不断释放利好政策,各大商业银行以此为契机,加快了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不稳定性,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小微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建议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切实保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2.
论文借助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等方法,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及当前困境出发,剖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优势及重要性,针对当前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和银行自身角度探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如政府部门应完善金融法律法规、推动健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等;农村商业银行应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借鉴其他银行经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模式和流程等.  相似文献   

3.
小微企业贷款外包作为创新型的金融业务,可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提高贷款效率效益、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论文在对小微企业贷款外包市场进行供需分析基础上,指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外包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风险,并从商业银行、外包服务商、政府监管及第三方机构角度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积极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群体的绝大部分,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突出.小微企业贷款难,既有企业自身和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更有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小银行存在歧视、资本占用系数的规定缺乏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充分安排、贷款指标没有充分向小微企业倾斜等信贷政策方面的原因.因此,应牢固树立“小微企业贷款≠高风险贷款”的理念,将主营小微企业贷款的小银行当作发展小微企业的战略重点,降低小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权重和资本匹配系数,信贷指标分配向小微企业贷款倾斜,实施积极宽松的小微企业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特点,之后探讨了小微企业借贷模式及其特点,病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之后以完善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为研究方向,分析业务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其特点,制定实际可行方案,以促进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6.
观点     
《新经济》2013,(16):9
周小川:引导金融机构将盘活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行专项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债券,力争实现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周小川指出,积极鼓励金融创新,推动商业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微企业"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融资缺口,商业银行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来摆脱银行同质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况。本文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在分散风险和收益的思想下,借鉴CD0的结构模式,构建了银行贷款池的结构化交易模式,运用结构性金融方法设计了小微企业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从而分散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为小微企业融资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信贷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小微企业的发展。因此,首先分析我国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现状,一方面是小微企业从银行得到的信贷资金少,另一方面是银行愿意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贷资金少;然后分析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的原因:外部原因是商业银行为风险厌恶者,且在贷款行为中表现出从众心理,内部原因是小微企业自身素质低下;最后,从充实和完善中小银行市场、提高大银行的市场竞争水平、完善政策环境和信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缓解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困境,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微企业”每年有近7000亿元的融资缺口,商业银行需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来摆脱银行同质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况.本文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角度出发,在分散风险和收益的思想下,借鉴CDO的结构模式,构建了银行贷款池的结构化交易模式,运用结构性金融方法设计了小微企业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从而分散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为小微企业融资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小微企业“短、频、急”金融个性化的需求,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目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可持续的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机制、服务方式专业化专门化、坚持效率优先、将小微客户服务纳入贷后监控工作中、加快金融配套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特色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1.
金融供给侧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回归服务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在当前“稳经济大盘”政策要求下,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发展普惠金融,将信贷资源精准滴管小微企业,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意义更加凸显。在ABCD新技术普及背景下,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成为更好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文章围绕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对商业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经营管理进行必要梳理,结合商业银行数字金融发展现状,从大数据信贷模式和“网络供应链”两个维度探索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系统数字化转型方式,从运用大数据监测系统、构建智能贷后管理系统、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自动化流程机器人四个方面提出推动贷款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路径,为优化贷款流程、提升信贷业务效率与风险防控水平、更好应对市场竞争和发挥普惠金融效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小微企业在经济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论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还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角度看均具有重要意义。但商业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却面临信息不对称、单位货币信贷管理成本较高、风险规避措施存在很大局限性、企业类型及融资需求差异化程度高、风险可预见性相对较低等难点问题。商业银行应针对小微企业特点,建立适当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严太华  李迎梅 《经济问题》2008,(11):100-102
从经济、制度、技术和国际层面分析了我国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以及这种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不断深化的流动性过剩的措施:提高风险定价能力,拓展新的贷款业务、尝试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混业经营以及加快金融创新,增强商业银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7)
普惠金融是全球一直关注的难题,我国已经将普惠金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但是还没有真正的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上的问题。文章通过讨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中小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中的优势,发现了利用关系型贷款既可以发挥中小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微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但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解决小微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产生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互联网金融客户覆盖范围广泛、服务形式多样,同时也推动商业银行研发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见,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金融行业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也获得了很大空间的提升,这对我国经济来讲,有着巨大推动和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风险问题频发不穷,从而给国家和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带来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对此,各界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商业银行,要认真识别个人消费贷款的各种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晓 《时代经贸》2013,(14):54-54
小微企业在创造经济产值、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负能量,化解融资难,小微企业必须力争政府、商业银行的支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积极创新多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18.
张磊 《当代经济》2016,(36):108-109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责问题由来已久,是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视角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原因,认为商业银行思想意识、考核导向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商业银行对利润的追逐,以及资金和管理成本逐年增加导致小微企业融资贵.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文给出建立差别化有激励的考核体系、提高小微企业业务办贷效率、减免息费惠及广大小微企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晓 《时代经贸》2013,(13):54-54
小微企业在创造经济产值、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负能量,化解融资难,小微企业必须力争政府、商业银行的支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积极创新多渠道融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极大发展,尤其是2013年6月17日余额宝的诞生,使得人们重新评估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文章以余额宝为例,从对银行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业务以及对未来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