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不仅取决于增长速度还取决于增长稳定性。本文利用我国245个地级市1978—2014年间面板数据和马尔科夫情势转换聚类面板模型,从情势转换与聚类视角考察了地级市经济增长动态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动态增长模式及其可持续性,进而剖析了财政分权的影响。研究表明,地级市经济增长呈现出三种动态增长模式,这三种模式在平均增速、增长状态及其持续期、增长波动性进而在增长可持续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支出分权显著增加了地级市归属为低增长、高波动模式的概率,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增长,而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则产生了较积极的作用。收入分权总体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受地方纵向财政失衡加剧的不利影响,这一积极作用有所减弱。增加地方财政自给度(即增加地方收支分权匹配度、减小地方纵向财政失衡)有利于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这一作用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研究结论对优化完善财税体制以有效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良好启示。  相似文献   

3.
财政分权与非国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权是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非国有制经济部门的发展则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表现,于是分权能否促进,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命题。本文基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财政分权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财政分权对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特征,说明分权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促进非国有制经济部门成长,但过度的分权也会抑制其发展。本文的结果也为理解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推动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经验事实表明,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大的土地财政规模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对上述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城市化率和地区竞争等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分税制背景下逐年扩大的财政分权度是引发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因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对中国城镇房价水平的高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效应会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扩大而被强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财政分权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和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均是非常稳健的。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在中国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制度安排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经济的健康进步以及国家的稳定安宁存在着制度的保证。中国式财政分权属于"行政性一致同意"型分权模式,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进行的非常强制的制度的更改就是由中央政府进行领导的,所以,动力是来自上层的政治和财政还有官员的本身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的。而"用手投票"与"用脚投票"缺失、法治基础薄弱、标尺竞争压力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变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文中介绍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并且介绍了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分税制背景下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激烈的财政竞争,其典型特征表现为税负、公共投入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三种政策工具之间的策略互动,从而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估计交互项系数的符号,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三种政策工具是相辅相成的;交互项的作用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税负、公共服务支出和公共投入支出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同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7.
饶煜东 《云南金融》2012,(5X):102-10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试图从财政分权视角来解释我国经济奇迹的文献越来越多,俨然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均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的争论持续不断。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一个综述,希望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试图从财政分权视角来解释我国经济奇迹的文献越来越多,俨然已经成为经济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均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利弊的争论持续不断。本文试图对我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作一个综述,希望对后续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3-2016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结果显示,本地财政分权有利于本地与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金融分权不利于本地的经济增长但有利于周边区域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分权对经济发展并未形成良性互动,且这些影响具有空间上的差异性。我们的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并且随着金融分权实践的成熟,金融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财政金融负向联动效应也逐渐降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康 《新疆金融》2010,(11):14-19
<正>一、1994年分税制改革回顾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理解这一改革。第一,邓小平同志南巡确立了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构建间接调控体系就顺理成章地要求在财政体制框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由原来的行政性分权上升到经济性分权,在宏观调控体系中,主要依靠经济手段。计划只能是作为方向性的要求和产业政策导向,落实必须依赖于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8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研究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国层面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对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作用,但金融隐性分权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定部分产生正向作用;区域层面金融隐性分权在东部地区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生正向作用,而其他地区则更倾向于财政分权和金融显性集权.因此,需要确立因地制宜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优化各级政府财政体系的建设,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黎欢 《武汉金融》2014,(4):20-23
以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在地方政府干预和银行自身改革两种力量的作用下,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变迁的影响,相较以往文献对金融发展、地方政府干预两个关键指标的刻画做出显著改进。研究发现,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造成的"弱财政"背景下对地方银行信贷进行干预,会固化资本积累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金融系统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向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集约型"转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改革30年:历史与逻辑的勾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个历程形成了"让利——放权——分权——非对称性分权"这样一个改革路径,体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特征和很强的中国特色。展望今后的财政改革,在经济市场化基本完成的条件下,其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作用将更为凸现,构建"民生财政"将是下一步财政改革的具体目标。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通过11年的实践效果来看,保证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初步建立税收分级征收和分级管理制度,税收管理体制也逐步向地方适当分权的方向延伸。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现行地方税体系的问题也随之暴露无遗。因此,改革和完善现有税收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税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财政—金融关联"的视角分析财政与金融分权制度安排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在梳理我国财政与金融分权演变历程与主要特征基础上,分析提出财政与金融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作用机理与假说,运用测算得到的各省地方债务数据,建立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金融分权与地方债务增长的关系,研究结论为: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都促进了地方债务增长,后者还增强了前者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金融显性集权可以抑制地方债务增长,但并未削弱财政分权对地方债务增长的正向作用,分权的隐性化特征是造成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未来的分权制度要实现规范化、合理化,处理好财政预算内与预算外分权、金融集权与隐性分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翔  李凌 《财政研究》2012,(4):31-35
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财政分权安排的内生增长模型,从中央政府的视角研究财政分权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的关联:分税制后,中央政府收入目标趋于合理,面向地方政府的分权安排及其变动影响了地区金融发展。使用1994~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发现:以财政收入衡量的分权水平对金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的过度分权却产生了抑制效应;财政分权对地区金融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具有促进作用,不利影响体现在中西部。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分权化的财政改革浪潮。财政分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关系时所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财政分权起源于西方,从信息经济学、引入制度设计和政治激励后的拓展研究、税收政策、转移支付几个方面对西方分权理论的新发展加以介绍,可以为我国目前的分税制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税收返还制度作为我国分税制改革中的一项辅助配套制度,其初衷旨在维护地方既得利益的前提下顺利推进分税制改革.税收返还制度在我国历次税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我国财政体制的规范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分税制改革稳步推进,促使我国财政体制不断完善优化,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虽然近年来我国税收返还在地方财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1994年~2010年的省级经济数据,检验地方财政竞争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竞争程度利用省内县级政府的数量刻画,同时涵盖了基层政府争夺要素和政治升迁的竞争压力。进一步,选择辖区内中、小河流长度作为工具变量,减小内生性问题,稳定的结论显示,省内县级地区的数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财政分权后,基层政府之间的财政竞争行为有利于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财政分权理论新思想:分权体制与地方公共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政府的职能也开始发生转变,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向为全社会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