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到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  相似文献   

2.
熊晖 《商》2014,(15):29-29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突出位置,还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连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路是从哲学角度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反思,反思整个世界,反思人类本身,突出了互相尊敬和谐共生的道德观以及人与自然平等的价值观,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思想,因此生态伦理学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武志宇 《中国市场》2008,(23):84-85
生态文化是新时期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新需要,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走向。本文在阐释生态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探讨了我国生态文化构建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发展规律准确而深刻的把握。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提出的背景来阐述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而论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叶,由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所表现出的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标志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诞生了。她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也对当代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党中央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理念之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需要执政理念的指导。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没有生态文明的生态环境基础和生态文化基础,就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生态文学从产生之初就以生态监督为己任,作品中所蕴涵的生态思想既有对人类掠夺自然的揭露,也有对人类不断膨胀的贪婪本性的批判。这些作品,不仅能培养民众的生态意识,而且能为政府了解生态现状、处理生态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内在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文化与社会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两个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社会进入了转型阶段,同时在文化层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文化冲突、文化认同。认真对待并研究文化层面的这些变化,探索文化领域发展、建设和创新的新路径,有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而和谐文化会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张明沛 《市场论坛》2014,(4):127-127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就融入经济建设而言,发展幸福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有效载体。这是因为,幸福农业是让人类安全和谐、健康长寿、心身愉悦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最高境界,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发展幸福农业,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赵钧 《WTO经济导刊》2012,(12):68-70
继十七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原有的三大文明的理论体系后,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并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应福 《商》2014,(44):72-72
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王,是当前我国发展战略任务之一,确定生态文明建设主体功能地位并把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之中,更表明当前我国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强意志与决心。“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底线,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生态法治的红线。了解并把握生态红线,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开创。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不仅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揭示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解决人类生态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四川物价》2006,(4):13-14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纲领.生态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建设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的历史重任,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负有重大的使命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勇 《商业科技》2008,(22):300-301
人类正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任务,是关系人民富裕、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应着眼于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全面性特征,树立生态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三重价值协同观念;打破重经济、轻生态的传统固化行为方式;转变以往重污染,高耗能和不注重生态规律的产业发展方式;创造生态价值和精神价值产业化的新型格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17.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化解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有助于完善生态文化体系。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认真挖掘佛家思想中蕴含着的生态伦理观念。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要尊重生物的生存权利;要扩大对生态文化的宣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视角下当代中国生态消费伦理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巍 《消费导刊》2009,(19):15-15
就目前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而言,从更广义的角度来对生态文进行定位,对人类更有意义和价值。中国需要构建生态消费伦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这也是为全人类的发展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张志慧  赵献春 《品牌》2014,(8):17-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张家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张家口市应当抓住机遇,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现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通过生态文明建设营建良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景观,促进张家口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需要伦理道德的支持。经济伦理支持经济建设,政治伦理支持政治建设,文化伦理支持文化建设,社会伦理支持社会建设,生态伦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