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河北省内丘县岗底村将科技扶贫项目与当地自然、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将外部支持和内源发展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自我脱贫,自主发展的参与式扶贫之路,创造了扶贫开发和保护生态相结合的“岗底模式”。本文从政策观念、扶贫理念、治山理论、技术方法、经营管理五方面,透视了太行山“岗底模式”科技扶贫机制的创新。对于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参与式扶贫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高度组织化的规模主体,在中国农村科技推广、扶贫攻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分析中国农村科技扶贫现实意义和困难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加快构建合作社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提高异质化贫困农户科技使用效率、推动政府科技扶贫工程实施、降低农业科技对接交易成本及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剖析合作社科技扶贫动力机制,并探讨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推进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新时期科技扶贫的形势特点和任务要求,分析了NGO在科技扶贫上的独特优势和对我国科技扶贫的积极意义,探讨了当前NGO在科技扶贫上存在的若干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农科院具有悠久的科技扶贫传统。近年来,江苏省农科院根据形势的变化,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整村推进的扶贫思路,开展科技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江苏省农科院的科技扶贫工作为个案,回顾了该院科技扶贫工作的发展过程,论述了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扶贫工作中的意义、作用和途径,并对科技扶贫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科技驱动及创业导向基础之上的科技创业扶贫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缓解和消除贫困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系统梳理科技创业扶贫研究相关文献,从科技创业与扶贫、科技与创业扶贫、科技扶贫与创业三者关系视角界定科技创业扶贫内涵,阐述“三农”语境下科技创业扶贫的重要意义,总结科技创业扶贫工具,归纳科技创业扶贫的多种模式,揭示科技创业扶贫内生和外生影响因素,展望其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科技引领创新,产业助力扶贫.消除贫困是世界范围内一个永恒而艰巨的话题.我国历时三十多年,为期五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扶贫工作,使多地贫困百姓已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生存目标.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前的近7亿减少为目前的4335多万人①,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是“中国奇迹”.而如何提升贫困地区百姓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由“输血”变“造血”,做好科技扶贫的载体产业扶贫,进而实现扶贫产业的特色化、品质化、品牌化和效益化,是推进这些地区居民持续稳定地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因此,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是“精准脱贫”的必然选择.明确科技扶贫的内涵,梳理我国科技扶贫的进展与成效、归纳总结经典产业扶贫的案例经验,是做好未来科技扶贫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1年来,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具、模式及制度不断创新演进,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贡献了应有的科技力量,至今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村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基于技术社会学及制度经济学相关原理,对我国71年农村科技扶贫的历史脉络、时代特征和演化进路进行系统阐述分析发现,其变迁先后历经了“开篇探索—制度突破—职能拓展—机制耦合—内涵发展—生态集成”等阶段,遵循“单一供给主体向多元供给主体转变、粗放型推进模式向内涵式推进模式转变、供给性主导向需求性主导模式转变、点线瞄准向生态集成转变”的演化轨迹。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代如何形成供需耦合的农村科技扶贫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扶贫的意义和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在坚持政府主导扶贫的前提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济困,开展社会扶贫,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效举措。如何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社会扶贫的意义、作用及其面临的机遇、挑战,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的机制创新,发挥社会扶贫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科技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了我国农村在科技扶贫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在科技兴农中的社区发展道路。由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扶贫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科技扶贫是在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中实现内源发展,进而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从理论上分析科技扶贫的内涵、特点、发展历程与重大现实意义,概括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主要时间模式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系统性的完善我省科技扶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人本式扶贫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解决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相对贫困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新时期我国应实施人本式扶贫模式。人本式扶贫注重增强人的生存发展能力,是一项根本的扶贫措施。人本式扶贫要注意:第一,贫困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互动;第二,创新扶贫投入机制;第三,建立扶贫融资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2.
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实践视角的框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科技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认为其着力点可以放在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上,从而有助于推动科技扶贫工作进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国-省-市-县-村"五级科技服务体系及"科技扶贫在线"建设框架,研究了其运行机制,构建出"以人为核心构建服务体系、以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奔小康"的科技扶贫工作路径,其特点是"抓服务、抓人才、抓激励、抓全产业链支撑、抓基层科技职能提升"。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是目前中国减贫的新战略.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扶持对象不精准、扶持措施和扶贫资金的针对性不强、精准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精准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既需要解决出现的问题,又需要通过合适的路径和创新机制来达到减贫脱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的根本目标在于确保扶贫对象实现精准脱贫、永久脱贫.精准扶贫与产业化扶贫之间相辅相成.而产业化进程则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科技特派员是农业推广的绝对动力,其推广模式决定着推广效率.在新的视域与要求之下,科技特派员农业推广模式应该作出一定的调整与革新.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机制是供给侧改革工作的重点内容,依据中央供给侧改革战略部署,结合近年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特点,在分析原有扶贫机制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机制创新思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贫困目标瞄准粗放、扶贫资源投入分散、管理监督评估体系欠缺、扶贫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完善是我国传统农村扶贫机制设计的主要缺陷与障碍。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7017万人全部如期脱贫的要求下,必须科学设计以健全精确识别机制、强化目标管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完善信息交流机制、优化监督评估机制与拓展社会参与机制为主体的农村精准扶贫机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7.
反思了我国农村在科技扶贫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农村在科技兴农中的社区发展道路,由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科技扶贫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我国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这引发了我国扶贫战略、扶贫对象、扶贫出发点和扶贫任务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新阶段。该文认为应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突出扶贫对象瞄准,突出扶贫产业集群化发展,突出"大扶贫"格局,突出完善金融性扶贫机制,从而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扶贫在未来精准扶贫将成为主要方式,这是为消除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势必要采取的措施.现阶段,精准扶贫的诸多方面仍不完善,在多个方面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几个方面.所以,应从改革制定方法,改革贫困标准,改善精准识别机制;完善精准扶贫考核机制;探索和建立贫困户的受益机制;要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注重在扶贫资金管理、整合和金融体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其它扶贫途径,科技扶贫具有内生性扶贫的积极特征,是精准扶贫的根本出路。科技精准扶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培训,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的复杂互动,需要一整套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西藏地区吉纳村在科技精准扶贫过程中注意与当地生产生活方式及社会文化传统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可持续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吉纳村模式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