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后WTO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过渡时期结束,中国金融业与外国金融业在中国大陆的竞争全面展开。中国金融业要能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自主的、持久的金融创新。而在自主创新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产品的自主创新。本文试图对中国“入世”过渡时期结束后金融产品创新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2.
1999年11月15日,中美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边协议”,在国际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加入WTO给中国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国外金融业一直试图通过我国加入WTO的良机进入中国长期受政策保护的金融市场,本文仅就“入世”以后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和农行国际业务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分析入世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将向自由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将使中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将给中国企业和银行改革提供一个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尤其是外国银行业所带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中国金融创新:竞争、合作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中国金融业面临着外国金融业的全面竞争,中国金融业必须在有限的宽限期内,加强全面的金融创新以迎接挑战。本文认为,应认真考虑在不同的金融领域实行不同类型的金融创新,以全面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2006年度中国十大金融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家》2007,(1):10-15
中国加入WTO五年过渡期已“随风而去”,但在其身后所留下的中国金融业却并不“孤独”。中国的金融业历经五载“只争朝夕”的改革和开放,所积累的“本钱”虽远不能在全球金融业“呼风唤雨”,但足可以“迎风而立”。2006年,作为WTO过渡期的谢幕之年,为中国金融业所奉献的“力作”别具一格。在经过了“贱卖之争”的洗礼后,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似乎是一下了成熟了许多,尤其是年底的“外管条例”得体有度,意味着中国人将有效驾驭2007后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的节奏。国有银行伴着股权分置改革“顺风顺水”的好运进入A股市场。保险业成功越过“雷区”自由选择银行业的股东座席……2006年的中国金融业又向多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本刊择选的“十大事件”即是其中的一些“代表作”。当然,我们还不能由此定论,WTO过渡期可以因2006而完美谢幕。中国的金融业尚存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希望,2007年后的中国金融业继续在诸多的“十大事件”中走向丰满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时红秀 《银行家》2022,(9):126-131
<正>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论及货币金融政策,都要从外国找理论依据。尽管“在全球经济金融变迁和中国经济金融迅速发展的今天,言必凯恩斯、弗里德曼而无视原汁原味的中国货币金融思想”仍然很普遍,可对于当代中国金融业的实践,“基于欧美金融故事的主流金融学解释力在迅速减弱”(张杰,2021)。我们想知道,“蔡京操作”历朝历代一再出现,在没有与外部打交道的年代,中国人都有哪些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顺应金融全球化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身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金融业在对外开放上大胆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外资引进战略与中国银行业改革:效率与稳定的权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更多地具有外生性质,这意味着银行业引进外国资本将面临更大的金融风险;中国银行业改革偏好于外国资本,在客观上导致了政府某些部门或某些地方政府与外资“合谋”瓜分政府长期垄断银行业而形成的特殊利益,而这些利益本应属于中国社会公众;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均表明,引入外资尽管可能会提高银行业的微观效率,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损害宏观经济稳定为代价的。中国银行业引进外资必须注意效率与稳定的权衡。谨慎、适度地引进外资是我们当前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刘佩佩  莫凡 《中国金融家》2010,(1):116-118,139
俗话说:“冬至到了,春天就不远了。”2009年12月22日,在冬至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气里,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中国金融业各方人士齐聚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聚英厅,共话中国金融业发展大计。大家围绕“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以及低碳金融”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 随着 WTO的日益临近,中国金融业面临挑战与对策愈发显得客观而又富有实际意义。中国庞大的、高速增长的金融市场和长期为政策所保护的金融业,对外国金融财团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试图通过中国加入WTO 的良机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一直是他们的重点努力方向,正如美国商务部长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这场盛大的“晚会”上,中国金融业既是一群明显的迟到者,也是真正品出了螃蟹美味的人。创新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是中国新兴金融业者参与竞争的利器,也是整个金融业应对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网络,给走向开放的中国金融业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面临着同外国大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外国金融机构在诸多方面对中国同业来说都存在着优势,尤其是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已有多年的经验,而国内到目前为止,在客户关系管理上才刚起步。中国金融业必须迅速转变经营观念,真正做到以客户满意为中心,加快客户关  相似文献   

12.
《银行家》2006,(1):10-21
2005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昂首急行的姿态,作为其中枢的金融则是进行了一场近乎惊险的跳跃。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倒计时钟即将谢幕,可是我们却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准备妥当,我们的惟一选择就是只争朝夕。那么, 在中国金融业匆匆走过的2005年中,可以沉淀给2006乃至更长远未来的人和事有哪些?本刊梳理出的十大金融人物和十大金融事件可望为所有关心中国金融业未来的人士提供一隅之见。按照中国的传统,“十”代表完美,但我们坦诚“双十”的确无法对中国金融业在过去一年里的风雨历程做出完美的概括。我们深知,中国金融业一刻也离不开无数普通人默默无闻的奉献。我们也清楚,本刊的“双十”概括肯定会引发一些争论,但争论是一种常态。2005年的中国金融业正是在争论中度过。 2006年,争论将会持续,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开放也必将执着前行。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电子化》2009,(12):34-37
11月12-13日,由中国金融业客服中心发展联盟主办,《金融电子化》杂志社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金融业客服中心发展峰会”暨“中国金融业客服中心发展联盟2009年度理事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作为“2009中国&#183;武汉金融博览会”的延续,本次论坛得到了武汉市政府和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云南金融》2012,(11):14-23
9月16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化道路,9月17日,一行三会发布金融业“十二五”规划,其主旨传递出市场化改革与攻坚将是“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商业银行》2008,(6):10-10
日前.中国银行95566客服中心在由中国金融时报主办.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保险业协会协办的“首届中国金融业呼叫中心行业评选”活动中荣获“金融业最佳客户服务中心”称号。  相似文献   

16.
云南大学副校长、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教授1月14日在“复旦新年讲坛暨长三角企业家高峰会”上指出,由于中国金融体制和与金融业相关的产业政策存在的某些缺陷,使得金融产业链的最高端部分即能够创造最大附加值的部分,正逐渐被外国金融机构蚕食,这种情况亟待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将与外国金融机构在国民待遇原则下进行平等竞争,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尚不够强。本文从中国加入WTO有关金融开放的承诺,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新一届政府的金融改革重点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应对加入WTO后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并购浪潮蜂起,中国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金融业应顺应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实行混业经营,实现资产负债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分散经营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金融业建立合作至今,日立产品特别是ATM在中国金融业市场获得了稳步发展。日立将自己定位为“中国金融业长期的合作伙伴”。在每年一届的金融展上,日立以不断更新的金融业产品和解决方案诠释这一主题。在2009年金融展上,日立搭建了形象化的虚拟银行网点营业厅,综合展示了其为中国金融业提供的ATM产品及银行网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正>温家宝总理最近指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这番话意味着中国金融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如何应对正在发生的“转折变化”,是中国金融业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