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四川石化公司从项目立项到建成投产,一直是当地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多次被推到舆情公共事件的风口浪尖。面对网络上的传言、谣言和公众质疑反对之声,公司主动打开大门,邀请各界人士走进企业,努力探索石化企业化解舆情危机的有效途径。开门开放办企业,从"闲人免进"到敞开大门。四川石化地处环境敏感地区,从2008年到2016年年  相似文献   

2.
唐斌 《董事会》2013,(4):64-66
舆情管理能力本身已经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这种全面积极主动的舆情管理思路不妨称之为"战略性舆情管理"。企业舆情管理要根据企业战略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确定各期工作任务,寻找舆情发展的关键节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主动与利益相关者沟通,主动引导舆论氛围战略性舆情管理新媒体时代,舆论是可以引起飓风的蝴蝶,看似不经意的煽动翅膀,就可以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对国有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电力企业俨然成为媒体舆论监督的重点对象.电力企业必须增强新闻舆情风险意识,加强新闻应急体系建设,提高與情危机的处置能力.只有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四个服务",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闻应急的基本原则 新闻应急,表述的是一种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非常态.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减弱或消除社会舆论对企业的负面评价,使企业生存和发展获得正常的舆论环境.新闻应急涉及公众、媒体、企业等多方面,结合新闻传播及时、准确、真实等本质要求,以及舆情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应急应把握以下原则: 抢先.第一时间发出企业自己的声音.在有可能发生负面新闻时,第一时间与主要新闻媒体联系,掌握话语权,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从信息源头进行控制.多与媒体合作,开展正面新闻的强势报道,避免负面新闻成为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企业应对舆情的传统办法已不足以应对新媒体环境。如何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挑战,不断提升快速应对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能力,有效提高科学处置网络舆情事件的能力,营造新形势下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建立完善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机制,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十  相似文献   

5.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在我们石油行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舆论,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应对这些舆论,作为我们基层保安队伍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也是企业公关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宋立新 《中国石化》2014,(10):104-105
<正>销售华北分公司管辖运营的成品油管道3000多公里,其点多线长的特点,给管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舆情处置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公司建立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加深社会对企业的理解度和认知度,会聚舆论正能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完善舆情监测机制公司本着尊重公众话语权的原则,建立了一套舆情监测机制。安排专人进行舆情监测,并制定相  相似文献   

7.
石油化工行业是一个事故高发行业,安全管理形势一直都非常严峻,近年来石化行业发生的多起事故导致社会环境对石化企业漠视。而新媒体、自媒体蓬勃发展,除了传统媒体机构,个人也可以引爆舆论热点,这使得石化企业面对的舆论环境越来越复杂。在此背景下,石油化工企业提升自身舆情管理水平,塑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8.
查飞 《中国石化》2014,(6):95-95
当今社会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上出现并传播的企业相关负面信息和舆论事件,给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应通过舆情监控和正面宣传,传递企业正能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帆 《中国电业》2011,(12):64-66
在“十二五”新时期,电网企业经营发展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同时也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面对新的形势,输出令人印象深刻、让人信任支持的品牌价值内涵,消除企业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政府、企业对外形象受网络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往往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经过网络的发酵和放大,就会演变成社会热点事件.微博的兴起更是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烈度成几何级数增长.如2011年发生的"锦湖轮胎生产掺假事件"、"郭美美微博事件"等.电网企业作为中央企业,极易引起社会关注和媒体跟风炒作.因此,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对于维护电网企业形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借力舆情监控,发现自身不足 当前,网络已成为百姓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因此,东莞供电局十分注重通过收集网络舆论,听取百姓的声音.一方面,第一时间消除误解,避免怨气积累、发酵、爆发;另一方面,看清自身的"盲点",制定改善措施,补长发展短板,扫除"盲区".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触网已成为必然趋势。国网湖北孝昌县供电公司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以单位实名注册"网络发言人",通过构建在线服务机制、在线监督机制、在线管理网络,掌握话语主动权,满足客户知情权,疏通民意,引导舆论,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实施过程孝昌县供电公司通过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应对队伍、搭建疏通民意,引导舆论的合理平台、完善相应的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畅通网络舆情收集渠道、进行科学的舆情管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国内大多数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舆情处置应对的重要性,但是对舆情风险管理仍普遍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舆情风险的排查、防控、预警、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司舆情态势连续多年保持平稳,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公众维权意识的提升,企业一旦产生负面新闻就很容易被暴露传播出来,严重者甚至演变为舆论危机,使企业蒙受经济、品牌双重损失。从舆情管理角度来看,很多突发事件之所以演变为重  相似文献   

13.
直面舆情     
"直面舆情",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要正确对待舆情,舆情来了不怕不躲,及时澄清事实真相,勇于承担责任;二是要深入分析舆情,通过舆情找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根源,努力修正;三是要认真总结舆情,防患于未然,注重加强日常管理,树立品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面对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机遇新挑战,党中央发出了"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动员令。有效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做强做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已经成为油田企业提升宣传效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河南油田建设融媒体平台的实践探索建设融媒体客户端是提升油田企业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迫切要求。建立融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5.
报告     
40%企业家卷入舆论风波因个人因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日前发布的《2012年度企业家网络声誉报告》称,去年,企业家因卷入热点事件舆论风波而"名声大噪"的事例比比皆是。该报告称,企业家在应对企业舆情危机时言行稍有不慎,很容易使舆论压力转向企业家自身。调查统计显示,在热度排名靠前的企业家中,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核工业如何在创新宣传中正确的进行舆论引导,更好地跟上时代变革的潮流,传播格局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完成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转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 数据显示,2020年,全网有关中核集团相关舆情信息达23.6万篇(条),正面与中性信息占比达93.7%,占绝对主流.这说明,牢牢地抓住抓好正面宣传,是做好新...  相似文献   

17.
<正>网民数目的突飞猛进,让互联网正由少数网络发烧友的娱乐工具演变为社情民意的表达广场,其爆发出的强大舆论力量令人敬畏。作为一块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网络舆情给企业公信力带来巨大的挑战。企业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牢牢把握主动权和引导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电网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产品与服务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其必须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公共关系,必须应对越来越密集的公众舆论监督,也就必须随时应对危机,着力加强危机管理. 电网企业危机事件主要发生在电网安全、电价改革、客户服务、供电质量、薪酬福利、劳动用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与社会环境、媒体特性、民众心态密切相关.作为传统的高危行业,电网企业在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危机意识相当强,但随着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电网企业对于社会关系、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的危机意识还比较淡薄,导致了当前电网企业危机应对不客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与媒体缺乏成熟的合作机制,对媒体的影响力较弱;二是冷淡处置刻意回避,对媒体舆论传播的影响力估计不足,以致事态扩大,舆情升级;三是没有危机公关应对预案,对媒体反应迟钝,失去对舆论的引导;四是隐瞒事实,推卸责任,负面舆论难消除;五是随意接受媒体采访,企业内部应对舆论的口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石先阳 《中国石化》2013,(10):78-79
近年来,销售企业大大小小的舆情事件接连发生,给中国石化的企业形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舆情应对工作已经成为关系销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关口前移,源头治理。舆情应对最有效的方式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一是要明确员工职责。除岗位工作业务需要外,员工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泄露或披露与企业相关的任何信息,接受媒体任何形式的采访;对记者要求进行采访的事实,员工应第一时间向自己的直接领导报告;对顾客投诉同一问题3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以触电人身、外力破坏损害赔偿纠纷为代表的电网企业纠纷案件高发且常见。面对突如其来的纠纷案件,电网企业的应对或是茫然失措,或是延误时机,或是多走弯路,体现在:信息报送"一事一请示一布置",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处理延误和失误;职责和分工不明确,处置纠纷案件时相互推诿,应对处置效率低下;舆情风险管控不到位,未能实现舆论全过程管控,陷入舆论孤岛;协商谈判的目的不明确,取证工作不到位,法律追偿能力不如人意。鉴于此,不论是理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