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家良 《金融纵横》2002,(10):49-49
金融监管是人民银行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的金融业务进行监督和管理。人民银行通过法律约束、道义劝告、同业协调等渠道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监管,包括市场准人、业务运行、风险识别、风险处置及市场退出等全过程。金融监管作为人民银行三大职能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与退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入2001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管理已存在着越来越不相适应的情况.一方面,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使基层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管理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从中央银行监管的角度看,确实很有必要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问题实施有效而规范的监管.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黄志凌 《征信》2023,(2):1-7
近几年来,我国对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处置工作,但风险形势仍然较为严峻。建议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培育专业处置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体系。借鉴国际经验,组建并完善专业化的托管处置机构,集中统一管理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问题,专职负责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托管、清算和重组工作。同时,要在组建专业化问题金融机构托管处置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中国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并抓紧完善问题金融机构退出机制的支持体系:健全问题金融机构托管处置的法律体系,规范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方式,完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的资金体系,提升问题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实质性处置,充分发挥存款保险机制的作用,延伸相应的运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难,一难在债务处置,二难在成本分担。建设制度、健全退出法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完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问题金融机构的甄别和处置是金融监管当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的演变历程,从差异化金融检查机制、报表稽核信息系统、检查数据评等系统、申报数据排序系统等方面介绍了台湾地区关于问题金融机构的预警体系,并结合大陆地区的实际,提出大陆完善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与预警机制的对策建议,包括健全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建立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及存款保险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国际视角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实践经验与制度安排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处置手段、救援资金来源与损失分担、不良债权处置等方面深度剖析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存在的缺陷,最后就建立完善契合我国金融发展特征、法律体系、金融监管体制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马经 《中国金融》2000,(12):17-18,20
近年来 ,我国对部分资不抵债 ,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果断地实施了市场退出。这是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新突破 ,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确保金融稳定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但要使这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平稳、有效率地退出市场 ,却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而资产处置则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因此 ,本文拟对这个问题做一点探讨。一、关于资产处置的总体原则  退出市场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形成原因和表现形态各不相同 ,涉及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 ,加上缺乏良好的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处置的难度是相当大…  相似文献   

8.
运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机构终止存续状态的一种行为 ,对遏制金融风险的蔓延、保护个人存款人的权益、提高公众风险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但同时又在危及中小金融机构信誉、积聚风险等方面存在负效应。究其原因 ,市场退出方式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是关键。这就要求在今后的金融风险处置上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慎用市场退出方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有利于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有利于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如果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比较健全,能够及时、高效、有序处置高风险金融机构,则可以大大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整体抗风险能力。相反,如果高风险金融机构长期得不到市场化退出,容易导致风险不断累积,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美国20世纪80年代储贷危机就是一个具有深刻教训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种原因致使金融风险在不同程度地积累,也出现了金融机构倒闭退出案,而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仍存在诸多不足,应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使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实现规范化、法制化。本文分别论述了几种主要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在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应把握的原则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即建立开明的破产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以及建立金融资产处置市场。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国务院正式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并已经于5月1日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生效标志着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环境及运行机制必定会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转变之一是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将逐步完善。本研究通过分析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问题金融机构退出的机制转变,并针对机制转变中所存在的风险监管、风险预警、风险定价、风险处置等问题,提出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做出我国金融监管架构的适应性调整,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的实际效果,选择科学的问题金融机构定价体系,建立有效的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金融风险的特点是,金融风险集中爆发在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风险处置代价大,地方性金融风险有从银行业向保险业、证券业扩散的趋势,外源性金融风险有扩大之势。风险处置中的不足和问题是,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后续工作进展缓慢,市场退出制度化建设滞后,新设金融机构长期系统性风险防范薄弱。应通过建立区域金融安全协调合作机制、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明确中央银行再贷款职能,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其中存款保险机构在银行风险处置和市场退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应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体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发挥现有金融稳定机制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韦颉 《中国金融》2007,(3):68-69
由中国银监会与国际金融公司共同主办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2月在北京举行。研讨会邀请了国际金融公司、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专家,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处置问题银行时的通行做法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处置问题银行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中国目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共同讨论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缴存情况的监管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金融机构吸收的财政存款(主要包括税款、罚没款等)于当日或次日必须全额上缴国库。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该项存款实行按旬考核,旬末日该项存款有余额的,除次日全额缴存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外,还必须在旬后5日内向人民银行会计部门的划来财政存款户全额划缴。但笔者在对金融机构的综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个别金融机构仍存在向国库迟缴财政存款、不向人民银行会计部门的划来财政存款户全额划缴财政存款现象,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省级政府应作为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主体的基础上,分析了省级政府管理地方金融机构所产生的问题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提出建立以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地方金融风险处置基金,强化省级政府承担的地方金融机构金融风险处置责任,构建权责对称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升地方金融管理效果,实现地方经济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共赢发展,并阐述了金融风险处置基金的资金来源、管理者、保值增值及退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吉林省吉林市金融行业发展迅速,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设立。人民银行金融稳定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监测困难也日益加大。如果不及时的发现、处置风险隐患,就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故急需建立相应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体系来监测金融机构,杜绝风险发生。本文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风险传导机制,初步建立系统性金融预警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意见以及构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形势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为金融机构的有序退出提供通道和路径,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推动金融机构竞争、促进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式,应当做好金融机构退出的制度支持准备工作。期货公司作为典型的持牌金融机构,具有涉众性、负债经营性、资产无形性、风险性等特征,结合期货公司的所特有的保证金独立性和结算最终性等问题,建议在期货公司破产处置的制度准备中增加监管机构风险识别并介入、增加金融合同“自动终止+净额结算”情形、增加破产费用可由投资者保障基金支付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状况 我国金融业基本上是一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垄断性行业,政府一直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充当金融机构的"护航者".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金融业基本上不存在市场退出问题.依托计划经济金融制度进入市场的各金融机构长期生存于竞争和淘汰压力不足的舒适环境之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金融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的缺陷不断暴露,致使金融风险迅速积累并逐步显现出来.在此背景下,政府放弃了对金融机构一味予以保护的政策.1995年9月人民银行接管中银信托投资公司标志着我国金融机构"无倒闭之虞"的神话自此终结,之后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迅速扩散到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各个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20.
栗志刚 《中国金融》2004,(13):59-60
1998年以来,人民银行对部分高风险金融机构的撤销清算工作已初步形成一定模式,并且由《金融机构撤销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予以规范。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金融机构的撤销清算工作,由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实施,清算组成员基本上都由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担任,并完全负责被撤销机构的清算事务。应当说,这种模式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迅速处理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曾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益突出,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