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金融危机下美国救市政策效果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日益加深,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重重压力将加深全球增长下滑的风险.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救市措施来应对危机.本文在对美国救市措施进行简要概览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当前情况下财政政策更为有效的结论,并对美国未来救市政策的走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救市政策来应对危机,但是采取什么政策以及政策实施的效果如何,将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应急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的挑战。因此,通过美国、欧盟和中国的主要救市政策与绩效的梳理对比分析,来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经济行为及效果,为应对未来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美两国采取了各具特色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救市政策,各自取得了不同的效果.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经济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而中国经济虽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长期结构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后遗症无穷.因此,目前应对经济放缓,我国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瑞典和日本两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同时遭遇金融危机。尽管危机的起因、类型、危机的演变过程以及政府救市的手段大致相同,但由于两国政府在不同的时机参与救市,进而带来不同的救市效果:瑞典在短短两年内恢复经济增长,而日本则停滞了十年。目前,各国政府正积极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回顾和反思瑞典和日本的金融危机将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7,(1)
从2014年7月开始到2015年8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A股出现了戏剧性的暴涨暴跌,引发了全世界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股灾发生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及政府的救市路线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救市注入的资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机制;然后分为短期和长期,对救市资金的动向和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救市资金可能的退出方式,参照历史上的一些先例,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2009,(2):29-30
<正>经济活动、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潮都是由各种事件,尤其是金融危机推动的,而我们有幸或者也不幸正处在新的危机当中。很多人提到危机是自由市场过度造成的,政府监管缺位了。也有人说政府在危机形成过程中也存在过度干预,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多了。那么,中国的市场到底该不该救?怎么救?  相似文献   

7.
经济萧条,民生艰难,政府想挽企业于危难,救百姓于倒悬,于是出台了以4万亿巨量资金投入为主要手段的系列救市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及“救市”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了"高投资、高房价、高利润和高税收"之后,开始步入调整期.此次调整既有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也有行业自身的原因.认真分析房地产市场周期调整的成因,因地制宜出台审慎、灵活、富有弹性的调控政策,并借市场调整之机优化结构、强化相关制度建设,是中国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成熟及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财政三职能划分中,经济增长历来被认为是中央政府的职能.然而,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省、市政府却积极出台各项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在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借助地方实施制度创新;而在分权改革强化的财政激励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始终存在.特有的城市经营模式使地方政府密切关注楼市,而分割的市场格局则强化了地方政府的调节效应.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很可能形成新一轮投资拉动增长的局面,并由此加剧财政风险和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是经济社会常见的问题,国内外关于通货膨胀的研究很多,本文旨在综述现有主流通货膨胀类型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当前主要的通货膨胀类型和原因,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具有政策性、长期性、全面性,既有典型的货币超发原因,也有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原因,这和中国的财政政策紧密相关。凯恩斯在上个世纪中前期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即是这种政策模式。本文论述了哈耶克对凯恩斯的通货膨胀观的批判,以及对凯恩斯式通货膨胀的现实合理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危机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危机引致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再一次成为讨论中的焦点问题,实际上,此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恰恰是政府对市场长期实行不当干预的结果,是不恰当的政府调控、政府干预,是市场运行被长期扭曲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的总爆发,也是市场规律对这些后果最终所作出的强制平衡。因此,要正确地汲取危机的教训,最重要的应是反思政府调控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维护金融稳定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职能,这决定了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救助中的主体地位.但中央银行的金融危机救助能力不是无限的,因为无论哪种救助措施都不是无成本的.文章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考察了中央银行对金融危机救助的成本与收益,既包括直接成本与直接收益,又包括隐性成本与间接收益,并通过建立成本.收益模型,考察最优的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应满足的条件,结合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危机救助的实际,提出成本收益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一直是学术上研究的热点,多年来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货币政策的不断探讨,方向逐渐趋于多元化。就行业效应来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趋于成熟,且研究的角度也是更加丰富和完善。从城市的角度入手,通过实证分析研究行业效应是否适用于微观城市主体,探讨引起行业效应的原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是存在的,并且不同的行业其货币政策效果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发展能力以及运行能力都与该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战后六十多年来美国财政政策历史沿革的考察,美国每当遇到经济增长放缓、有步入衰退的危险时,政府都会遵循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理论,利用财政工具扩大有效需求,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长期增长率的提高进行财政投入.次贷危机爆发是与美国政府多年来推行的赤字财政政策密不可分的.而在全球经济失调背景下,财政赤字的过度膨胀又为政府在应对危机、化解系统风险时设置了财政约束刚性的障碍.从中短期来看,为应对经济危机的威胁,防止产出出现大幅下滑.预计美国政府将采取以下财政措施:第一,冻结减税计划,防止赤字进一步扩大;第二,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贫困家庭获得工作和生活必需品,防止出现大面积社会不满;第三,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美国政府特别债券,筹集应对经济危机、扩大政府购买开支的资金;第四.加大政府购买支出力度,且这种购买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结构改变有重要推动意义的项目上;最后,美国在实行以上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还将辅以相应的汇率与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状况指数FCI与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经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封北麟  王贵民 《财经研究》2006,32(12):53-64
文章运用VAR模型经验估计了中国的金融状况指数FCI,结果表明FCI指数对通货膨胀率具有良好的预测力。在此基础上,将FCI指数作为目标和信息变量纳入泰勒规则,运用GMM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发现FCI指数与短期利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货币政策的短期指示器;但是利率调节对CPI通胀率、产出缺口和金融形势的松紧变化均反应不足。特别是利率对金融形势松紧变化的调节不足,刺激了金融不平衡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相互推动和累积,是经济不平稳发展的重要政策诱因。  相似文献   

16.
政府规模优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规模的增长已成为当今界各国行政发展的普遍趋势,如何界定合理的政府规模已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来探讨政府规模扩张的原因,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政府适度规模进行研究,从量的角度建构我国合理政府规模的尺度,进而可提出我国政府规模优化的对策,并以此作为我国行政机构的改革选择和基本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构建合理政府规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慧 《经济与管理》2007,21(2):86-89
政府规模问题是中国推进政府改革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衡量政府规模指有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由中国政府规模现状的比较,中国应从提高政府效率、通过税收立宪、强化财政预算等方面构建合理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的政府行为分析及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是具有强外部性的投资,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来承担起治理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重任。本文首先指出了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体制中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行为不一致的现象。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理论和模型分析,得出环境保护的地方政府失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提出了在我国环境管理体制中引入第三方———非政府组织的一个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SVAR模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的逐渐扩大,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定量分析了1994~2007年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区域产出和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效应,表现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反应程度和时滞上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