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贸易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粮食需求却呈刚性增长。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贸易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作为关乎民生的战略资源,研究粮食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贸易的状况为基础,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贸易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十二五时期的贸易战略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立国之本,被称为“战略产品”的粮食则为我国经济中的重中之重。“无粮则乱”,粮食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与国家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两个年头之后,在工业化道路上挺进的中国,其粮食问题却再一次引起了海内外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 布朗预言:下世纪,中国将使世界挨饿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在《世界研究报告》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 为配合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开展的“人与自然”大型学术活动,三月二十四日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在北京就其中《人与粮食》专题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农牧渔业部张桐同志介绍了世界人口与粮食生产情况,我国人口与粮食需求量问题并对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战略方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农科院蒋建平同志对我国今后粮食发展提出:①今后粮食的生产应从超常规增长转入正常速度增长,避免大的波动;②对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依靠技术进步增产粮食;③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④重视对我国粮食贸易的长远战略进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关系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粮食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全球来讲,世界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力增产粮食,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论文分析了粮食安全的含义及问题,探讨了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及其含义,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经济研究》1982年第11期发表了张桐的《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指导思想》一文,就如何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发表了看法。文章指出,198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只有652斤,比世界平均水平(841斤)少五分之一。建国以来,我国曾经是粮食出口国,1961年开始净进口,近几年平均每年进口170多亿斤。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安全关系问题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粮食安全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全球来讲,世界可耕作土地越来越少,粮食安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对我国来说,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大力增产粮食,确保粮食安全,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都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视仓廪盈实为盛世景象.粮食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科技创新,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论文分析了粮食安全的含义及问题,探讨了粮食安全衡量指标、内容及其含义,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粮食物流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应按照现代粮食安全与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的要求实施我国粮食物流的“一体化战略、网络化战略、‘四散化’战略和市场化战略”。在战略实施中,应注重发挥大企业与粮食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应加强政府在粮食物流规划与实施中的先导与服务作用,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化,并致力于深化粮食物流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世界粮价波动带有明显的周期性质,从短期看,国际粮价维持在相对不高的水平上,而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世界粮食供求格局对我国影响日趋明显,从中长期分析我国的粮食供求压力较大。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采取加快农业开放步伐,加强双边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措施并制定正确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全球范围内的粮食生产及流通势必会受此影响.中国作为粮食净进口的发展中国家,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玉米成为中国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主粮品种,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美国的碳排放政策和贸易战略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粮食贸易及安全.美国的碳排放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两国的GDP及人口、中国的碳排放量等与中国的玉米进口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随着美国碳排放量的变化,中国玉米进口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2017~2025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将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玉米需求,我国将存在着一定的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已引起国内有关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国粮食问题对中国自身发展以及世界粮食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运用蛛网理论分析我国粮食供需波动的主要原因,并讨论研究实现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粮食贸易大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我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加工储运等多个领域,其内涵和外延也更加丰富。在众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中,粮食供给因素、粮食生产的结构性因素、粮食流通因素及粮食的需求因素是主要因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产生较大影响,需要我们在制定粮食安全战略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我国粮食的状况粮食在国计民生中占重要地位,我国食物消费中粮食热量占摄取总热量的85%以上。198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00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粮食总量的17.7%。但由于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3%,因此,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只有652斤,比世界平均水平(841斤)少五分之一。建国以来,我国曾经是粮食出口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年平均出口粮食38亿斤。1961年开始净进口,1961—1976年平均每年进口粮食50多亿斤,近几年平均每年进口170多亿斤。我国是大豆之乡,产量和出口量历史上都居世界首位。1954年起美国大豆产量超过我国,1974年起巴西又超过我国。我国大豆产量降为世界第三位,并且由大豆出口国变为进口国,每年花费1.2亿美元进口8亿多斤大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国际粮食供给减少,而需求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在严峻的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下,确保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显得尤其重要,而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从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两个方面入手,研究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是吉林省农业的主体,而农业又是吉林省经济的基础。因此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振兴吉林省经济的重要措施。本文将从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论述吉林省粮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6.
第一,要把粮食作为贸易保护重点。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失去了价格优势。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则,当粮食生产不再具备价格优势后,我国应放弃粮食生产。但是,粮食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一个12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在吃粮问题上受制于他人,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何况即使我国放弃50%的粮食生产,世界粮食贸易的总量也不能满足这么大的进口需求。另外,放弃粮食生产,农村将会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失业,在此情况下国内的稳定将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在WTO框架下,我们需要对粮食生产进行重点保护。要巧妙地使用WTO框架内的贸易保护手段,实现我国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每年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纵观世界粮食看广东粮食问题。一、粮食生产的宏观大环境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国计民生最广泛最重要的问题。粮食生产普遍存在: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国家指标要求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相似文献   

18.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粮食运输对于我国一直是非常重视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是粮食的消费大国.但是在运输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大,货损率高,所以粮食问题对于我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南方经济的迅猛发展,降低了粮食的生产,然而北方在这一时期促进粮食生产,从而使近几十年以来“南粮北运”逐步发展成“北粮南运”的格局.粮食物流运输是否通畅,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社会稳定和农民的收入也是件大事,构建北粮南运的物流体系关系到国家粮食战略安全.我国东北地区是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地,粮食从北方运到南方主要通过铁路运输与海铁联运两种模式,运用铁路运输虽然运输成本低,但是运输量固定,并且粮食运输具有季节性这一特点,再加上东北地区铁路粮食运输力度不足,入关通道拥挤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粮食运输现存的问题,希望能为“北粮南运”健康发展进言.  相似文献   

20.
<正> 从1990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这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一、建立粮食储备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粮食储备制度的国家,历代封建王朝所设立的"常平仓"、"社仓"、"丰储仓"、"预备仓"等,均是为储粮备荒和调剂粮食余缺而设置的仓库.现代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十分重视粮食储备.我国建立粮食储备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