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以来,广州的华侨史研究勃兴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华侨文化史的研究方面,尤其是在对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方面,仍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建树无多。由诗人司徒杰撰写的《广州与华侨文化》一书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广州与华侨文化》是广州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丛书《丰城书系》中的一本,它以较翔实的资料,揭示了近代以来华侨文化对广州的影响,以及广州在沟通海内外中华子孙的文化联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全书共分三编。第一编题为“黄金通道”,论述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广州与华侨文化的关系。作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发生了  相似文献   

2.
一定地域的文化总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点。广州由于地处南疆、毗邻港澳,其文化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我们不妨用“窗口文化”这一概念来概括广州文化的特质。一方面,不同文化通过广州这一窗口进行交换,另一方面,不同文化又在广州这一窗口并存。具体说来,广川的“窗口文化”具有开放性、辐射  相似文献   

3.
广州未来文化发展的关键点是把基调定准。广州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因而考虑文化发展也必须正确估价自己应起的作用。现在有些同志提出,广州文化应是“商口”文化、“桥梁”文化,广州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地”。笔者认为这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格调只强调被动接受,而不提主动出击;只注意兼容别人,而不着眼自身生长;从功能性角度而言,这只能起传播渠道的作用,影响是十分有限的。笔者认为:在正确认识广州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考虑全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广州地区应自身孕育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广州应孕育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提法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幻想,而是结合广州历来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以来国际企业管理崭新趋势在广州的反映,集中表现为企业文化在广州的勃兴。本文着重从基本建设状况和基本功能状况两方面,探讨广州企业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5.
广州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不应当局限于广州一时一地的狭小圈子,而要把广州文化发展放到全国新文化的发展链条和宏大背景中辨识其未来取向,思考其地位和作用;应当着眼于精神生产的总体进程,联系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来考虑.据此,在确立广州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时,需要把握两个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即:如何以文化的全方位开放促进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如何以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多方面适应来推动物质文明和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广州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下一步怎样发展,如何设定它的目标以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广州文化界和理论界长期陷于目标模式不清晰,突破口难确定的困惑中。本文试就这点结合文化经济政策的研讨谈些看法以就教于学人。一、关于广州文化发展的基本认识经过十年改革开放,广州经济发展很快,文化经费绝对额逐年递增,原广州文化发展“能源短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  相似文献   

7.
张伟  谢字鸿 《产经评论》2012,3(5):62-72
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己初具规模,产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民营创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所有制度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建立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广州、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横向比较,发现广州创意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较差、现有资源未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等不足。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提出要通过强化政府调控,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各生产要素,刺激文化市场需求,构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措施来提高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对广州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的考察,指出广州具备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主、客观条件。——广州应当成为当代中国新文化的生长点。——广州文化发展,其战略目标,是成为中国新文化的生长点;战略措施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发展教育为核心,突出发展高级文化,鼓励文化创造,造就一代文化新人,形成崇实、创新、自主、多样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9.
二、广州企业文化的功能状况广州企业文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步的,时间较短,发展既未普及又不平衡。但从实践效果看,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其诸方面的功能在企业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语言文学学会于1991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并与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广州师范学院共同在广州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举办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构、语言结构的文化内涵。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80年  相似文献   

11.
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城市应该成为流行文化的策源地,广货升级换代的精神母体和灵感源泉。广州必须集中表达整个新兴产业背后的生活理想和文化精神。岭南是当今中国文化革新的阳光地带,英雄辈出。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城市应把影视产业当作文化产业的一项核心工程,记录中国人走向太平洋世纪的雄健身姿。设想一旦实现,广州到本世纪末将建成中国文化中心之一,与京沪南北呼应;下世纪初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与回归祖国的香港一起呈现岭南文化双星并照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12.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软科学开发服务公司与《广州研究》编辑部联合发起的“广州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第一次大型研讨会于今年四月九日至十日召开,中心议题是“广州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评估”。广州地区的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120人参加了会议。市长朱森林、市委副书  相似文献   

13.
1986年2月17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软科学开发服务公司、《广州研究》编辑部联合发起的广州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于光远同志专程从北京到广州参加该项活动的首次专家座谈会。会上,于光远同志就制定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意见。下面是这些意见的记录综述,未经于光远同志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2021,(6):16-17
面对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以党建统领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凝心聚力、切实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广州联通认为,新时期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就要把挂在墙上、放在嘴里的文化口号切实转变为根植内心、融于行动的价值准则.为此,广州联通探索打造了党建文化建设"七三三"体系,切实以党建...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05-2014年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基于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的金融支持研究,引入金融业增加值作为投入指标之一以观察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支持程度,结论表明金融业增加值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率较低,金融业对该产业的支持不足,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处于较好水平但仍有部分年份并未达到理想值,说明部分年份存在一定的无效生产.因此应从政策出发对其进行改进,加大金融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并争取在边际成本最小的状态下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从而使金融业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并让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持一定的健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997年9月15日,由广州华侨文化发展基金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华侨研究会、广州市华侨历史学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华侨华人文化研讨会在广州市举行,来自东南亚、港澳地区和国内的华侨华人理论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欢聚一堂,就华侨华人文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及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与此同时,在人们的消费行为中,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文明的消费倾向。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近年来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实证分析,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论证,阐述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健康合理消费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广州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李燕 《开放时代》2002,(1):142-143
2001年12月15~17日,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和广东省文化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六届粤台港澳文化交流研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和广州本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工商界人士等汇聚一堂,围绕“城市文化资源”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软科学开发服务公司、《广州研究》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广州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正在筹备中,现把研讨活动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蒋亚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36-241,249
教育是广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和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抓手。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将为广州教育优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广州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广州市已初步建构起基本适应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教育现实需求的、与世界文化名城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广州教育传承了文化名城的历史文脉,保持了城市文化的稳定和延续;具备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塑造着文化名城的精神品格、发挥着名城的文化辐射功能,促进了城市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与国内外的其他世界文化名城相比,广州教育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当前,广州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确保教育与城市协同发展、加强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发展市民终身教育体系。惟其如此,教育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为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