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17,(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风险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通过购买保险来降低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在保险的购买和索赔过程中,人们关注的是保费的制定和索赔额的确定,这其中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索赔——未达到一定数额的理赔额时保险公司选择不做理赔。文章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的保费的制定进行探讨,初步得出了在零效用原理下保费的估计及其大样本性质。  相似文献   

2.
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是公司资本结构、期权定价等问题的理论基础.自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经典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问世以来,期望效用理论一直被奉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准则,在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有效市场等一系列经济理论.然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中会出现一些违反期望效用准则的异象.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论文前景理论,解释了这些异象,并成为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这两种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证明,在一个理性人应当遵循的代数结合律公理的条件下,前景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结论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保险决策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确定保单、计算保费用效理论保单、计算保费,比绵方法更加精确、可靠。再保险在我国刚刚起步,用效用理论可以一种最优再保。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存在着主观判断。在不同的概率区间,人们对概率变化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忽视了决策者对概率的主观反应,无法准确描述风险决策行为。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将客观概率转换成主观决策权重,可以弥补期望效用模型在捕捉决策者对概率主观反应方面的缺陷;同时,利用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通过量化人们在购买保险或股票时对风险的主观概率判断,可以对人们的保险需求和证券投资行为作出更好的解释或预测。  相似文献   

5.
新消费者效用理论及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期望效用理论以财富最终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效用函数形式不明确;前景理论以财富变化值作为消费者的决策依据,但是主观概率不确定。将变化量与最终持有量的比例值作为效用值将得出更全面的结论,并且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和确定性条件下决策。同时,比例值效用理论使得消费者的效用量可以明确的计算,可以用于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预期效用理论一直是微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现代金融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理性行为的描述。期望理论是新近兴起的一种非预期效用理论,对很多预期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2)
效用保费原理和指数保费原理是非寿险精算中最重要的两类保费原理之一,在精算学中有重要的运用。文章将效用函数选定为指数效用函数,研究了该效用函数下的零指数效用保费的非参数估计,并证明了该估计的强相合性和渐进正态性,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数值模拟得到估计值、均方误差和区间估计,验证收敛速度和渐进正态性。  相似文献   

8.
资产定价既是现代金融的核心,也是许多困惑之所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本文对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效用成本做了重新思考,引入"效用成本风险异质性"的概念,并将效用成本区分为"消费效用成本"和"风险效用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新形式,并对股权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张钦 《时代经贸》2009,(11):17-17,1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限制,得出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指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总的趋势和走向,在严格的前提条件下是必然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清华 《当代经济》2007,(6):110-111
在风险厌恶的假设下,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使其未来处境由不确定的状态达到确定的状态,从而提高其效用.因此,本文在冯·纽曼的效用指数的基础上,推导出消费者效用的两个临界点,考察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低、最高保险费率及保险需求量.  相似文献   

11.
一个基于效用视角的环境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环境效用这一概念分析环境问题 ,是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一个特殊视角所进行的尝试性研究。通过研究得到的结论是 ,环境效用表示的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虽在客观上非常巨大 ,但人们的主观评价却并不高 ,在环境可以自我平衡或者人们收入水平很低时 ,环境的边际效用为零 ,环境效用并不进入人们的效用函数中。只有环境受到破坏而不能自我恢复 ,并且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 ,环境的边际效用由零转化为正数 ,环境效用因此进入了人们的效用函数中。环境效用的这种特性不仅决定了环境问题为什么形成 ,而且还为治理环境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幸福的概念无论从理论范畴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需得到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基于效用论的历史演变和最新进展,探讨了幸福的内涵、性质与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效用内涵可被区分为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对应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效用的欲求含义,而后者为古典经济学偏重的效用的快乐含义。据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幸福应是体验效用的一个子集,它指个体从实际结果与可接受结果的差异中获取的满足感。这一定义意味着幸福更受结果的相对变化的影响,而对结果的绝对水平不敏感,这可作为构造幸福函数的基本原则,从而避免在选取幸福的解释变量时出现泛化倾向。其政策启示是,当政府将提升居民幸福纳入施政目标时,政策设计的依据不应局限于各种效果指标的绝对值,还应重视这些指标的相对变化,否则将会导致居民的"被幸福"。  相似文献   

13.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在三个方面是相通的:一是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是决定价值的因素;二是马克思对供求规律的阐述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变化的阐述具有形式上的共通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肯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具有"序数"意识.实际上,效用价值论并不是主观价值论而是客观价值论.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定上的不统一,乃是由事物评判标准的二重性所使然,体现了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关系,不能认为就是非科学的;其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国家定价",才是商品价值的扭曲表现.应当从"劳动"和"效用"两重角度把握价值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风险厌恶的假设下,消费者通过购买保险,使其未来处境由不确定的状态达到确定的状态,从而提高其效用。因此,本文在冯·纽曼的效用指数的基础上,推导出消费者效用的两个临界点,考察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低、最高保险费率及保险需求量。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的效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具恒 《经济师》2001,(10):113-114
文章应用系统的层级结构模式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用结构系统。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这一前提下 ,首先将人力资本的效用划分为正面效用和负面效用两个系统 ,正面系统内又划分出经济性效用和非经济性效用两个次级系统 ,然后在每一个系统内区分更小的层级系统 ,通过分层论述 ,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人力资本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王增武 《金融评论》2012,(2):85-95,126
本文综述了Choquet容度和Choquet积分在刻画金融经济领域中不确定性上的应用,包含非期望效用、资产定价、保险理论、投资消费储蓄理论和宏观经济等五个方面,同时给出不确定性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动态相容性、理性、效用的合理定义以及非期望效用的推广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西方经济学主流效用理论对消费者的效用测算问题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一事实,探索构建比例效用理论推导综合比例效用恒等式,并利用我国2001-2010年27个省份农村居民收入消费数据的面板SUR模型对综合比例效用恒等式进行了验证,同时测算了农村居民效用水平。结果显示:(1)农村居民效用水平在2001-2005年间较高,但下降趋势明显,2006-2010年间保持稳中略升;(2)河南、西藏和四川长期处于消费不足状态,山东长期处于消费过度状态;(3)中等收入省份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风险是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个人优化决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利用M-V偏好函数,构造了农户保险需求和保险公司保险供给模型,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性风险使投保农户风险高度相关抑制了农作物保险的供给,导致农作物保险市场失灵,而政府保费补贴可以增加农户对农作物保险的需求,从而有助于纠正农作物保险市场的失灵,但纠正的程度视补贴的大小而定.本文对我国农作物保费补贴及其他保险风险转移工具的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主观效用理论和二元价值结构理论,提出了在线定制产品的效用空间概念,并详细讨论效用空间的内容及产品在线定制过程的实质。针对不同类型的顾客提出其产品在线定制过程的模型,并讨论不同效用空间驱动下顾客在线定制产品的各种选择,最终得出"顾客根据产品在线定制前预期的效用空间大小和产品完成定制后实际效用空间大小来决定在线定制的各步骤"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刘玉勋 《经济师》2001,(12):41-42
文章提出“支出的边际效用概念” ,证明了支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进而证明了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理论的基本命题———“价格等于所购买的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