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中国制造”来个“撑杆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高新技术正站在产业转折的关键点上,国内的科技企业已经把目光从制造能力转移到了创造能力上。企业对技术的理解已不仅是把它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支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个历史性的跳跃,好比给“中国制造”来个“撑杆跳”,技术和创新则是跳跃的依托,是跳跃的“撑杆”。但是,技术与创新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技术创新,这里涉及到更多更深层次的东西,近日,在《互联网周刊》主办的“2005技术中国高峰论坛”上,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讨论给了我们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VS印度     
陈伟 《中国经贸》2007,(3):83-83
近年来,印度作为一个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而引人注目,与中国、俄罗斯、巴西一起被称为BRICs(金砖四国)。根据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于2006年11月发表的《关于日本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调查报告》,在今后3年间考虑到印度开展业务的企业的比率从2004年的24%增加到47%,在长期(今后10年间)考虑到印度开展业务的比率从41%上升到67%。与之相对,在中期内希望到中国开展业务的企业的比率从91%降低到77%,长期的则从85%降低到74%。印度是否能够取代中国成为日本的主要投资地呢,7让我们通过对两国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来研究一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企业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制造业资源计划软件以来,直到现在发展到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MRPⅡ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从本质上看,  相似文献   

4.
<正>已然二十多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在过去的这些年间,联想走过的道路,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借鉴。它的成功或挫败,都被视为是这个时代中国企业所能参照或回避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 《中国经贸》2013,(1):84-84
2012年12月14日,德勤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而海外并购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从原先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扩大到更多的领先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德勤中国制造业组联席负责人杨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间,左宗申实现了三级跳。从“整天花着脸,手从来没洗干净过”的个体修理工到跻身国内库托车企业10强,再到入主安徽通宝汽车,染指汽车制造业,宗审的藏长速度是惊人的,而随着“两轮”向“四轮”的变脸,它的成长将更加让人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7.
近来,中国营销界陷入了低谷.那些前两年曾经如日中天的中国企业的销售迅速回落,从手机到电脑,从彩电到洗发水概莫能外。而那些前两年曾被中国营销界称为“水土不服”的跨国公司,竟然又卷土重米,不但重新掌握行业发言权,甚至比当年还要气盛。  相似文献   

8.
2012年伊始,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国情咨文中勾绘了一幅不断发展的经济蓝图,并旗帜鲜明地指出,这一蓝图要从美国的制造业开始,鼓励商业领袖们将制造岗位移至国内,以增加本土就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奥巴马力表重返制造业的决心和行动,势必将在国际社会上引起连锁反应,推动全球产业布局重新洗牌,这对于崛起中的中国制造业显然不是利好消息。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9.
“哑铃型”战略的控制与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中国的制造业日益兴旺发达,被预言将会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就在独资的、合资的工厂一座座兴起的时候,这些跨国企业所带来的"哑铃型"战略也随之成为中国制造业所关注的一个热点,并在中国制造业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所谓这  相似文献   

10.
“十五”期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向纵深突破,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从国家、省、重点城市到试点示范企业的四级工作体系。全国近2000家企业已全面启动了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投资规模达到了76.3亿元,信息化指数达到了18%。制造业信息化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还面临着很多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赵晓 《西部论丛》2003,(1):22-23
通常只有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最早的“世界工厂”是英国。PatHudson在“The workshop of the world”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世界工厂”——英国:“在19世纪的几个年代中,英国制造品一度控制了世界贸易。许多大宗制造品在英国能更为有效地生产出来,比其他任何  相似文献   

12.
孙裕 《北方经济》2005,(12):42-42
今年1月,中国大型制鞋企业奥康(Aokang)重庆办事处主任孙彬(Sun Bin,音译)受上司的派遣,从东部制造业中心温州,来到1500公里外的西部大都市重庆。他的任务很简单:尽可能多的生产并销售鞋子。此后,孙先生却发现这项任务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13.
苏南5市(镇江、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在2016年被批准成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据此,文章基于苏南5市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发展理论,分析了苏南5市制造业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苏南5市应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由"制造"到"智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围追堵截”,从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到震惊业界的思科起诉华为案,再到被寄予厚望的贵州微硬盘遭到日立起诉,人们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担忧的同时,也在追问中国企业何时不再落入跨国巨头们的“知识产权陷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被认为是世界的“制造工厂”,但在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上,只是处在中低端的位置,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居多。从总量上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值目前仅占全球市场的5%,而日本所占的比重是15%,美国是20%。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企业面临企业转型之痛.精细化管理是制造业企业管理从粗放到精细、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特细化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实施的途径,最后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魏雅华 《开放潮》2002,(10):44-45
据统计,2001年我国668座城市所丢弃的垃圾多达1.7吨,而清运的垃圾却只有1.4亿吨,在这被清运到垃圾场的1.4亿吨垃圾中,有一多半未能进行无害化处理,即超过了7000万吨的垃圾在露天堆放着。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严重地恶化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当我们正在为被垃圾所围困的城市而犯愁的时候,从广州传来了跨国外资环保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城市垃圾业的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让我们看到了突出重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胡放之  望艳 《改革与战略》2012,28(2):142-144
劳动成本上升一方面弱化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我国制造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当务之急是改革现行的工资机制,从关注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角度转向人力资本积累,转向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在垄断的电力行业引入竞争,提高行业的运行绩效,如撤消电力部成立电监会、组建5大发电集团和厂网分离等,电力企业大多面临新的转型和创业时期。但是在转型时期,各种以前隐藏的矛盾被激发出来,同时也形成了新的冲突问题。这些冲突矛盾可能成为企业改革和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如何从源头上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来治理各种冲突问题,使之给组织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是一门在实践中尚待提高的管理艺术,也是一项需要理论上作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一、电力企业转型时期冲突问题的根源电力企业在从事业单位转变成…  相似文献   

20.
国内手机领军企业与国外二流品牌频频“牵手”,究竟谁会成为更大的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