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耕还林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退耕还林过程中现行政策执行的内在偏差,并分析出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退耕还林与退耕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偏低的农地非农配置价格是农地过度损失的重要原因,从农地非农配置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纯收益出发,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农地非农配置的合理价格,进而分析转型期我国农地价格扭曲现状及原因,认为消除扭曲的最优方法是体制改革,对我国而言,减少政府干预,建立和完善农地非农配置市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邓 《山西农经》2023,(21):135-137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事关绿色发展的大局。农业生态治理需要政府、涉农企业、农民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由于各方社会角色、性质的差异,必然会产生多元化的利益诉求。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生态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与涉农企业、政府与农民、涉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最终提出了利益制约机制、激励相容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这三大治理主体经济利益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保障到生态优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时代要求。从生态优先的视角,构建流域水资源多主体合作配置模型,综合多属性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设计和DEA方法实现模型的奖惩机制,并以南四湖流域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旨在以生态优先下水资源分配奖惩机制的设计与模型实现,引导流域地方政府走“节约用水,经济转型,生态保护”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构成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系、利益构成及分配机制,提出优化利益分配建议。研究方法:标准化访谈、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是政府主导下社会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多样。生态改造中,受到影响最大、利益关系最复杂的是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煤矿企业、施工企业以及农民。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利益分配中各主体地位不同以及分配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分配失衡,由此引发社会矛盾,影响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应对采煤塌陷区生态改造中的利益分配进行调整。研究结论:应在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利益调节与补偿达到利益分配的合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政府与农户的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经济运行涉及到诸多利益主体的合作与冲突问题,当这些“当局人”按照个体理性原则进行决策活动时,他们就是在进行“博弈”。如果将政府视为代表国民经济宏观利益的“当局人”,将农户视为代表微观利益的“当局人”,那么,在整个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政府与农户之间博弈的主线。无论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还是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引发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分析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关系类型、相互影响方式以及双方的对策选择,对于制定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能值分析是指通过能值相关理论及原理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反映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指标体系,借此可深入分析系统的环境容纳能力、能值效率、生态经济效益,系统结构功能特征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对更好的发展农村解决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探讨国内农村生态系统能值发展状况,研究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针对国内农业生态经济进步的现状客观评价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当前农业生态发展迅速,但就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研究方面,在资料收集、理论不足等方面依然需要改进。并提出严控人口数量、科学开发后续土地资源、改善土地运用构成、增强可更新环境资源运用效率等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于社会经济的全方位进步及农业的有效转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具有共同使用权的集体林,在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中引入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和自主治理理论,分析一级子系统间的互动逻辑以及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二级变量和影响系统自主治理相关变量,探索影响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协同机制。结果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组织的与非政府组织的集体行动将加剧森林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困境;行动者从森林资源系统中提取森林资源单位,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平均提取率不超过平均补充率时,森林生态系统可再生资源才得以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沈茂英 《农村经济》2000,(7):9-11,35
一、实施现状分析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具有外部经济效益的特点。按照经济学的原理 ,正外部经济效益领域是政府行为发挥优势的领域。私营 (赢利 )部门一般来说是不愿也无力在这一领域投资并取得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是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大型生态恢复和保护工程 ,涉及到数百万农村人口的当前利益问题。工程从政策的形成、规划的制定到实施都是政府行为并为此对农户进行大幅度的物质利益补偿 ,对于具有正外部经济效应的生态保护工程是非常正确的和及时的。但是 ,该项工程是在农户的承包坡耕地上实施的 ,仅四川省就涉及 4 0 0多万人口的生…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退耕还林中的利益关系为主要切入点。从政策理论和经济理论角度分析退耕还林中的主要政策和经济问题,为退耕还林理论研究提供一点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在对拉市海退耕还林项目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工具分析了政府、上下游社区在退耕还林中的收益变化,在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后农户的产业选择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揭示了退耕还林在保护流域环境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在生态补偿思路下进行流域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共享农庄产生于共享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经济背景。对共享农庄的利益联结机制、盈利模式及收益分配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基于共创、共建、共享三阶段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创新共享盈利模式、产业融合盈利模式以及电子商务盈利模式是共享农庄的主要盈利模式;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的收益分配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进一步从提出从政府层面的引导、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企业层面的财权配置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创新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层面的自我培育路径优化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引导共享农庄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性识别和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治理、林权政策有效性、财政资金保障等实施环节均存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影响工程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制约工程稳步规模推进和成果的巩固。在系统评价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林权是现代林业经济制度的核心,稳定的林权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生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工程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综合条件的异质性,要求林权安排的多样性.工程目标的复合性与林权政策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产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及其经营管理形式的基本特征,从林权的初始安排、工程实施过程中林权组合以及林权安排的时空差异等角度,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的长期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林权制度安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亦宁 《水利经济》2019,37(4):48-55
应用博弈论的方法,探讨水源地、城市及用水者等相关利益主体在不同决策模式下的行为方式,分析了“用水者各自决策”“城市政府主导分配”“市场交易”和“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配置”4种水源地水资源分配模式,认为“政府调控下的市场配置”是相对最优模式。探讨了跨境水源地权利保护机制、用水总量控制政策背景下的水源地水资源分配、水源地水权交易和生态补偿等相关政策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林权制度与政府行为角度,以森林覆盖率变化为指标,对我国林业发展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林权改革与政府行为对林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评价指标以及林权交易市场建设,为林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形成互促机制提供政策条件与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海洋经济支持系统、海洋社会支持系统、海洋生态支持系统在内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模型方法,本章运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我国沿海11省市的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陇东南地区是甘肃实施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通过3年的退耕还林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绩。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下文主要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真总结分析了陇东南地区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退耕还林与“三农”问题、政府行为、林种选择、林地管护、税制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徐州市先行先试,于2019年起在江苏全省陆续推行。实施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行动有助于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生态宜居环境,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江苏省邳州市为典型案例,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本质诠释的基础上,基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池塘资源制度设计原则”,从自主治理角度提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五大关键因素;采用“米切尔评分法”,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地方政府、村组织、村民三方核心利益相关者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的利益诉求及角色定位;在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江苏实践给予系统解释的基础上,揭示其制度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