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违法之诉"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但是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合理期望原则"作为"非违法之诉"的适用原则对于准确应用"非违法之诉"至关重要.本文拟以WTO争端案例对"合理期望原则"的背景、适用范围、预期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非违法之诉"的应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乌拉圭回合谈判将知识产权纳入了WTO体制,达成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简称TRIPS协定),从而使得WTO争端解决机制适用于成员方之间知识产权争端的解决。另一方面,TRIPS协定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成员进行跨协定报复迫使发达国家成员履行DSB裁决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适用法律的范围,一直是国际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的“遏说”似乎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审理案件时所适用的法律仅限于WTO协议的有关规定,一般国际公法并不能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渊源,而仅能作为“解释性渊源”。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WTO《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谅解书》及有关WTO争端解决实践的误读。为确定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就需要对WTO专家组的“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法律解释”这三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4.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适用法律的范围,一直是国际法学界存在争议的问题.国内学术界的"通说"似乎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审理案件时所适用的法律仅限于WTO协议的有关规定,一般国际公法并不能作为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渊源,而仅能作为"解释性渊源".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WTO<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谅解书>及有关WTO争端解决实践的误读,为确定WTO争端解决机制所适用的法律,就需要对WTO专家组的"管辖权"、"法律适用"以及"法律解释"这三个概念进行必要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中仅有的3个案例分析得出:一方面,案例中仲裁人对跨协定报复的适用所作的具体分析,如"可行"和"实效"的具体判断问题,令适用条件更加明晰;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导致报复的实际实施存在不可根除的困境:授权跨协定报复不具有惩罚性质,中止履行义务的范围和限度尤为重要,但跨TRIPs协定中止履行义务的范围和程度事先难以精确估量,实施效果也具有不确定性,还可能引发新的争端。这一授权仅能起到促进谈判、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作用,中国应当在此基础上加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GATT第23条1(b)“不违法之诉”的历史与发展,立法目的与中心概念,对该条款适用范围存在的争议(即限制主义与积极主义之争)。通过分析相纸案、政府采购案、油菜籽案这三起根据该“不违法之诉”条款提起的申诉,阐述了专家组根据合理预期、缔约方利益的丧失或损害、条约的解释等原则对此条款的解释、所面临的问题、和对它的严格适用趋势。最后指出该条款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并且展望了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WTO争端解决机制专家组管辖范围这一主题,就WTO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所适用和发展的相关规则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大量关于DSB专家组程序相关案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总结专家组在各类案件中针对相关规定理解和运用的不同标准,目的在于对成立专家组的请求的条件(主要体现在DSU第6.2条中)进行研究。之后通过对中国作为申诉方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的实践经验,分析中国的诉请因是否符合DSU第6.2条而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进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专家组对于申请列入其管辖范围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笔者关于中国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理解、掌握并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并制定有效的、符合<WTO协定>的对策,以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廓清IMF与WTO的关系以确定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归属和衡量依据,需要区分外汇措施和汇率安排.由于外汇措施与贸易措施具有交叉重叠的效果,IMF与WTO在以上领域存在需要廓清的复杂关系,但是,汇率安排基本上属于IMF专属管辖,GATT的有关规定与此无涉.西方的有关指控属于汇率安排问题,应由IMF依IMF协定第4条进行监督,而不应由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  相似文献   

10.
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简称 WTO)的基石,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重大成果。它的核心是争端解决机构(简称DSB)以采纳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的方式来解决成员方之间的相关争议。通过对《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书》(简称DSU)的条文分析以及对关贸总协定(简称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实践的研究,文章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DSB所采纳的报告是否具有国际法上的效力;第二,各成员方执行报告的情况如何;第三,DSB报告对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