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经济状况良好,区位条件优越,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在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应树立“大旅游”观,统一打“中原城市群旅游”品牌,联合宣传营销,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企业竞争力,同时加强政府主导,培育一体化旅游市场,实现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与旅游业彼此构成耦合发展的交互体,其发展普遍存在着一种时空差异。利用加权变异系数、Gini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了辽宁省14个城市2001-2012年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及其演变,并从辽中地区、辽东半岛和辽西走廊分区角度对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解。从时间角度,辽宁旅游经济差异逐渐减小,国际、国内旅游分异明显;从空间角度,辽宁省区域内较区域间差异显著,市际旅游迅猛发展;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三方面对辽宁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3.
四川秦巴山区作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效开发红色饮食旅游资源,可以为当地旅游扶贫提供帮助。总结了区域内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分析了红色饮食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征,提出了适合当地的扶贫型开发策略,为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以沈阳为中心,由半径在150公里的范围内的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铁岭等城市组成,在辽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经过国家的大力投入和建设,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议的下达以及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辽宁中部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当今,旅游业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辽河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生物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非常适合进行旅游开发。通过对辽河流域辽宁段区位、旅游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相应对策,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同类旅游业地区的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工业旅游作为工业与旅游业高度发达的衍生物,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工业成为发展的主旋律,这为沿海经济带工业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机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旅游开发现状及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增长极理论观点,以大连为增长极中心,提出了沿海经济带工业旅游开发的整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一般来说,区域旅游开发总是与客源集中的中心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根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因素,按旅游经济活动规律,全面安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经济一体化趋势、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特征,以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旅游开发区域化是现代旅游开发的一个基本趋势。路桥区是台州市内经…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了都市农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都市农业在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要和城市生态和社会功能方面作用日趋显著,是保持城市活力与特色的重要产业。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宁城市群,具有发展都市农业的资源和区位条件。本文在分析近年来辽宁都市型农业的八种发展模式基础上,根据辽宁气候特点和发展优势,最终提出今后辽宁都市农业的两个发展方向:生态、循环利用农业方向;旅游、休闲农业方向。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已成为国内旅游产业最发达、最集聚的地区。“一体化”发展对长三角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提出优化旅游资源、焕发创新动力的新要求,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存量竞争力、开发竞争力、创新竞争力,需要从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加强旅游区域联动、创新智慧旅游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评价是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以四川秦巴山区为例,分别对区域内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进行评价,得出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由于该区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因此根据生态区划原则,进行生态区划,提出各生态分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以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生态的关系,推动四川秦巴山区文化旅游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姜岩  李宁 《农业经济》2013,(11):39-40
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调结构、改善环境及带动就业的重要意义。辽宁省资源枯竭型地区具有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的政策、资源及区位优势,因此农村旅游业已经为辽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辽宁资源枯竭型地区农村旅游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项目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缺少品牌项目及旅游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未来发展中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农村精品旅游及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打造农村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加快,新疆旅游业获得快速发展机遇。立足环塔里木区域内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地理自然资源,通过对区域内资源节点选择,利用TSP方法对旅游线路进行开发,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主题线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董事单位风采录向现代化、国际化迈进的中心城市──沈阳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周围与钢都鞍山、化纤城辽阳、能源城抚顺、煤铁城本溪、粮谷煤炭城铁岭毗邻、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是我国著名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4.
地域空间组织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尺度和载体。因地域特点与发展阶段不同选择合理化演进模式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三种地域空间演进方案:单中心点—轴演进模式、多核心均衡演进模式、双核心互动演进模式,通过比较分析确定单中心点—轴演进模式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合理地域组织模式。通过选取基础性指标、协调性指标、发展性指标与规模性指标,综合评价确定了在此种模式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时间推进顺序。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规模的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提出一个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那就是和开发陆域资源一样,去开发利用海域资源,努力开发建设“海上辽宁”这块“新大陆”。这是一件鼓舞人心,并能动员全省人民为之奋斗的大事。一、开发“海上辽宁”的意义辽宁濒临的黄渤二海,位于东北地区的南端,东邻朝鲜,东南与日本隔海相望,北连东北三省和内蒙东三盟一市,是连接辽宁和东北地区与太平洋沿岸各国及世界各大洲这两个扇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系统开发模式探讨——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对辽宁地区旅游系统现状分析,发现区域旅游系统内部发展还很不均衡.根据辽宁生产力和旅游发展水平,辽宁的旅游开发模式应该是增长极 点轴 网络开发布局模式,同时提出了五点辽宁旅游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辽宁是一个缺林少材省份。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大搞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资源有了很大恢复和发展。有林地面积由建国初期的2800万亩发展到6838万亩;林木蓄积量由6600万m3,增加加到1.75亿m3;森林覆被率由12.9%,提高到31.28%,实现了三个翻番。林业的发展,对改变全省的生态环境,促进工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辽东山区是辽宁的水源涵养用材林区。现有林3000万亩,每年可蓄水120亿m3,为辽宁中部地区提供工农业用水70亿m3,占这一地区用水量的80%,是中部城市群和辽河平…  相似文献   

18.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区域,选取2011年和2019年为时间断面,对高铁开通前后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和分析,结论表明:(1)交通可达性呈现出以中部城市群为核心,向外侧逐渐递减的圈层式空间格局,具有鲜明的空间分级结构及发展不平衡的特征;(2)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网络化趋势显著,从点轴形态演化为扇形网络化特征,具有多中心性和交通导向性;(3)区域内交通与旅游经济系统整体协调水平仍处于中等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层次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高铁的开通缩小了这种差异;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联系耦合度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聚集效应发展趋势呈强化状态,但整体不平衡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正>文化景观的有效保护和挖掘,可以打造地区旅游品牌,带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湖南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下游,包括12个县市,177个建制镇,人口1238万。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长株潭文化景观的整合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所在;组合度、聚合度、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及历史文化价值则是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劣势所在。[结论]资源的美感度和独特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保证;完善配套设施,加强与旅游的融合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