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作为人类的普遍行为,在今天的商业化中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却逐渐丧失了其本真.通过思考"旅游"的内涵以及当代商业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文章区分了人类"天性旅游"和"商业性旅游"两个基本的旅游形态,探讨了"旅游"对于人类学的意义以及旅游人类学的研究旨趣,检讨了以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局限所在.文章指出人类的天性文化是人类天性旅游的本质内涵,文化自由是天性旅游得以实现的基础,保证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性,实现游客和东道主的"共主体"地位,是文化自由的条件.同时,商业化和市场化应该服从人类自由情性的发展,而不是让旅游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3.
简介国外旅游人类学发展概况 ,总结中国旅游人类学教学、科研的历程和得失 ,指出开展中国旅游人类学系统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介绍广州大学关于旅游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并提出《中国旅游人类学》一书的内容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眼光:旅游与中图社会——以一次旅游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为个案的评述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人类学角度考察旅游与中国社会是近年来的一个新趋向。其既体现出学科间的交叉互补又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学术研究提出的现实挑战。1999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在昆明召开的“人类学旅游与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可视为这一趋向在国际交流和对话层面上的具体呈现。本文以此次会议为个案,阐发笔者在会前、会间及会后的有关思考,以期引发从人类学考察旅游和从旅游反观人类学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6.
论旅游文化——文化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研究已进入了瓶颈阶段。尽管有近40部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著作和教材以及大量学术论文,但人们在各种意义上使用"旅游文化"这一词汇,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仍模糊不定。文章在追溯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文化的发生层面来界定和框限旅游文化,并在内涵、特性、功能层面上对旅游文化与一般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指出未来的旅游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传统民族志方法来获取第一手资料。同时,文章旨在反思国内旅游文化研究的概念误区,并尝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来廓清旅游文化的外延,将旅游文化视为文化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为旅游文化内涵的明确化、具体化做抛砖引玉的前期思考。 相似文献
7.
8.
9.
近三十年来,旅游业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商业性的合作开发,旅游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休闲的旅游也日益成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管理学、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应用——以日本旅华市场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人类学的分支,文化人类学在中国还很少直接而系统地与旅游科学联系起来.本文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提出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三大任务,探讨文化人类学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类学家谈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05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纳尔逊·格拉本(Nelson H.Graburn)教授和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在北京出席学者俱乐部性质的"国际旅游研究院双年会"(2005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the Study of Tourism)后,赴四川、贵州和广西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借此机会,彭兆荣对格拉本教授进行了专访,内容涉及到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特点及潜在的危机,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空间,旅游人类学研究中的"真实性",传统民族志在旅游研究中的范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许多应用学科中的“后进者”。但是,旅游人类学对“旅游文化”的研究不仅成为该分支最具学科性的核心价值,也成了其他学科乃至决策部门关注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对旅游人类学研究视野中“旅游文化”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一些评述和分析,借此提出一些问题以期引起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这无论从学科的理论反思抑或是应用层面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4.
旅游与接待业研究:中国与国外的比较--兼论中国旅游学科的成熟度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所存在的差距。根据作者利用网络资源所做的调查,本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与国外同行的研究水平相比,中国的旅游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学术期刊以及研究文献的数量都远不及英语国家;中国的旅游学术界往往追逐由各级政府部门所引导的热门话题而进行研究;在学术研究上由于缺乏充分的跟进研究,使有价值的学术积累非常单薄;中国的旅游学还很难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作者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命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中外旅游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全球范围看,旅游标准化的中心在欧洲,其中尤以西班牙、法国、德国等国的旅游标准化研究最为突出。标准化范围集中在滑雪、潜水、水疗、接待服务、安全规范等领域,标准化重点集中在术语、服务规程等方面。与此相比,中国的旅游标准化体系构建较为完善,但在标准的认证、适用性和操作性上,尤其是旅游标准化工作以政府为主的制度安排,相关利益方参与较少,与西方的民间组织运作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标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不与国际同类标准接轨,缺乏增进国际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功能,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政策与政府实施行业管理的工具。中国旅游标准化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新领域: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21世纪世界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新特点,为旅游地理学提出了新任务,但现有研究领域存在局限性,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呼唤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国内外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近期亟待研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以完善理论体系,指导旅游开发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