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理论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体系》实施成就与经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优中选优”战略背景,以及其委托世界旅游组织和北京大学专家根据其拟定的“动态评估”原则而共同起草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总体原则、基础标准、专项标准。文章接着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创建策略、实施步骤和实施影响进行了阐述。文章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创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国际化旅游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孙业红 《旅游学刊》2012,27(6):10-19
城市旅游研究有长期的历史.文章从新的角度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城市旅游这个并不新颖、但却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在西方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关于城市旅游发展创新性的思想和理论构架,并指出了未来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城市中旅游集聚造成的拥挤问题、城市遗产类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中广泛存在的“复制与粘贴”问题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损害以及城市舞台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城市旅游发展可以借鉴的一些国际先进经验,以及在借鉴这些经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世界旅游组织出于经济统计需要而对旅游和旅游者概念的界定广为人知,不但旅游行业的统计数据来自其界定的口径,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学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由于其准官方和国际组织背景,此前虽有一些学者指出了其概念界定的宽泛性会带来误解,但是无人对其做出系统分析.文章详细辨析了世界旅游组织拟定的统计性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范围,梳理了相关文件对旅游、访问、旅行三大基本概念外延边界关系的界定和历史演变,指出这种界定虽然符合一定的经济统计需要,但明显有悖于常识认知和逻辑规律,阻碍了人们对旅游概念形成理性认知.它以“旅游”统计之名,行“旅行”统计之实,混淆了旅游、访问、旅行的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旅游与旅行的关系带来干扰.依据这种口径统计出的数据,不能直接反映真实的旅游业和旅游现象,更对旅游基础理论形成障碍和冲击.文章提出了符合常识认知与逻辑规律的旅游和旅游者概念认知方式,分别从旅行和休闲两个角度分析了旅游的内在属性与外延边界,辨析了旅游与旅行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运用了纯旅游、准旅游、泛旅游、非旅游等概念来细分旅游与旅行的关系.文章指出部分语词的汉语翻译错误加剧了旅游概念理解的混乱,对“visitor”一词长期被翻译为“游客”的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业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因而使其成为近年来城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仍过分依赖资源开发,致力打造“旅游城市”,忽略了对城市本身的探讨,缺乏对“城市旅游”的建设,使得城市反而不及景区带给人的印象深刻。文章基于城市旅游动力机制模型,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通过产业升级创新、构建城市旅游综合体等方式,促进城市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助力城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菊凤 《旅游学刊》2011,26(10):21-30
文章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旅游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旅游定义、旅游本质、旅游与休闲的关系、旅游与旅行的关系等基本问题的分歧性意见,在辨析各种观点合理性与非合理性的基础上,概括出旅游学术界在5个方面的基本共识,即旅游是指人的活动;概念性定义才能确立旅游本质;旅游本质应由“余暇+异地+体验”三者共同决定;休闲和旅行的范畴大于旅游;狭义旅游定义不会贬损旅游产业和学科地位。文章呼吁旅游学术界以“求大同存小异”的态度尽早形成科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基于Mill & Morrison的旅游系统理论,文章构建了由6个主类和61个亚类组成的旅游研究系统分类框架(The tourism research system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选.取31本国际旅游期刊在2003-2012年期间的10058篇文章,从而提取出13669个关键词(其出现频次为41624)并进行归类,运用演绎分析和统计方法对旅游研究主题进行大数据整理.文章识别出旅游学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和各个旅游研究主题的受关注程度:从主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目的地”领域,其次是“需求”和“营销”领域;从亚类来看,最受关注的是“市场细分”和“吸引物和节庆”领域,而“基础设施”、“交通(旅游目的地内部)”和“旅游客流”等领域受关注度最少.最后,本文试图寻求与旅游学学科树进行理论对话,重新检验了近10年国际旅游研究在国内分类框架的学科特征与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7.
张金山 《旅游学刊》2013,(11):42-49
在世界城市建设的背景中,北京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被定位为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柱。文章结合世界城市的内涵,分析了世界城市与旅游业的关系以及北京的差距所在,最后提出推动旅游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旅游总部经济、努力建设国际会展之都等未来北京旅游建设的重点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城市与城市旅游——另一种眼光看城市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魏小安 《旅游学刊》2001,16(6):8-12
现代城市应是多功能的城市,而旅游中心功能作为城市共性的功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强化.文章分析了旅游业在旅游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阐述了发展城市旅游需要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绩效差异的中国主要城市旅游发展阶段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营绩效角度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资源投入方式的优化和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在比较1995年,2000年和2005年58个中国主要城市规模收益不变和规模收益非增条件下旅游效率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旅游发展阶段的3个特征:(1)3个时期中国大多数城市的旅游发展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随着时间的演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旅游发展开始进入规模收益递减阶段;(3)在空间上,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的城市大多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从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的阶段特征出发,认为区域经济不平衡性,并因此导致的城市旅游资源投入规模的差异是形成城市旅游绩效和发展阶段差异的根本原因.最后,文章讨论了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方式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往文献往往忽视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而单独探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文将“资源诅咒”和“资源福祉”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3年188个优秀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动态地考察了旅游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最后将这些城市分为旅游起飞城市、旅游福祉城市、旅游诅咒城市3类.结果发现:(1)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倒N”形关系;(2)旅游发展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带来负向中介效应,而通过提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中介效应;(3)科技投入、政府干预负向调节着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旅游地荷兰病”现象在中国并不存在;(5)旅游资源福祉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但也有少数城市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11.
Major travel and tourism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and the World Travel and Tourism Council (WTTC), agree that tourism will continue to grow significantly throughout the next two decades, with the most prolific inbound and outbound growth occurring in that part of the world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Asia) from which most East Asian Tourism Forum (EATOF) members are draw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limiting factor to successful growth is the availability of sufficient skilled staff, with appropriate technical and interpersonal skills, to enable tourism expansion to proceed without loss of service standards. Properly devised and adequately resourc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mes are essential to provide such skilled staff. This paper will elaborate on some of the tourism growth statistics and related increases in staffing needs, and raise the idea of creating regional standard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uch regional standards could be used fundamentally to help destination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ourism staff. In addition, such regional schemes could be used for marketing purposes, to assure international visitors and travel organizers of the high standards available in those destinations.  相似文献   

12.
郑晶 《旅游学刊》2013,(12):97-104
建立旅游公共赔偿基金的目的在于为旅游者出游活动提供财务保证, 香港地区的旅游业赔偿基金和台湾地区的旅游品质保障金就是很好的例证。大陆现行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只是个体旅行社对自身债务的担保, 赔付作用有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旅行社条例》和《旅游法(草案)》根据写作时间, 本文依据的是《旅游法(草案)》的内容。《旅游法》关于质量保证金条文虽然和《旅游法(草案)》有所不同, 但是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没有明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裁决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 这可能导致质量保证金成为纸面上的制度。所以, 在现有的立法框架下改进质量保证金制度之外, 更应当考虑在未来的发展中,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自律作用, 再辅以必要的社会监督, 为旅游公共赔偿基金的建立创设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三大权威旅游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国旅游研究的51篇文献进行了综述,确认了现状分析、旅游政策、旅游开发与规划、基础研究、出境旅游以及旅游与政治等六大研究主题,并对每一主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探讨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The attitudes of US federal level administration to tourism in the US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ng into law of the 1981 National Tourism Policy Act, the first major piece of US tourism federal legislation since the 1961 International Travel Act. Focus i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Legislatur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whic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 After a period of uncertainty the Act appeared to reaffirm federal support for tourism by raising it to Under Secretary level responsibi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by establishing a new agency, the US Travel and Tourism Administration. However, since then the Administration has appeared to back-pedal by authorizing only a small budget and low staffing levels at the USTTA.  相似文献   

16.
The attitudes of US federal level administration to tourism in the US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ng into law of the 1981 National Tourism Policy Act, the first major piece of US tourism federal legislation since the 1961 International Travel Act. Focus i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Administration, Legislature and the private sector whic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 After a period of uncertainty the Act appeared to reaffirm federal support for tourism by raising it to Under Secretary level responsibility in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and by establishing a new agency, the US Travel and Tourism Administration. However, since then the Administration has appeared to back-pedal by authorizing only a small budget and low staffing levels at the USTTA.  相似文献   

17.
被忽视的真实力量:旅游非正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指出当GDP增长率降低到8%以下时我国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通过文献的梳理,文章说明了在此期间,发展旅游业是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旅游正规部门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上,而忽视了旅游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文章详细回顾了国内学者对旅游就业乘数的估算以及他们的结果与WTTC(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之间的差别,回答了这些差别产生的原因,指出WTTC低估了2001年之后的旅游就业效应。在上述基础上,文章利用差值法计算了旅游非正规就业的总量及其结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从非正规就业的部门结构角度看,旅游就业的拉动效应远远高于WTTC和国内学者此前计算的间接就业效应;在2011年,它吸纳了2040.40万人在该行业工作,乘数效应达到9.98。因此,在结构调整时期,政府部门应该更加重视旅游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R China since 1978 with the shift in emphasis from political ideology to the economy. The failur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recognize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to the economy has led to inadequate provision of tourist services and accommoda- tion.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Travel and Tourism (SATT) has recently produced a report aimed at developing a new prospect for Chinese tourism. Zhang Guangrui, Assistant Fellow of the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 brings us up-to-date with the state of tourism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20.
智慧旅游的丰富实践使研究者不断思考“什么是智慧旅游”的问题,而对这个基本问题虽有很多解答但仍然需要进行探索。文章试图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智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建立起以旅游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即把智慧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该定义旨在强调智慧旅游以旅游者个体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载体的支撑体系,以泛在化作为核心内涵,以旅游者行为方式、旅游业营销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为主要外延,并据此对国内外智慧旅游概念进行了全面评价。文章的价值在于将智慧旅游的概念与旅游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服务)有机结合,既承上启下又能开启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