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武汉市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详查数据资料,分析其农地城市流转的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是武汉市农地城市流转的主要流出类型,且在质量等级上多为优质耕地;农地城市流转的区域差异表现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主城区的新区及城郊区;其区域指向性变化亦明显,主城区扩展的建设用地主要以城市、建制镇、村庄等居民点用地为主,城郊区以交通用地及工矿用地为主。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定量评价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对土地资源从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建立包含征收、一级出让和二级转让的多市场均衡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999—2005年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江西省鹰潭市农地资源被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占用达183.48 hm2,占总非农化面积的33.73%。研究结论:征收和出让土地中的政府干预造成农地过度非农化,致使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土地用途管制下农地城市流转的公众福利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用途管制政策下农地城市流转的福利损失状况,研究农地保护政策的最优选择。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用途管制政策(动态土地用途管制)优于静态土地用途管制、税收等政策,但仍然存在福利损失,不是最优的政策选择。研究结论:(1)土地用途管制易于产生政策规避行为和违法用地现象,同时政策制定存在困难;(2)农地保护政策的研究应考虑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变化因素;(3)地方政府进行农地流转决策需要考虑农地流转过程中非经济福利的损失。为实现农地城市流转福利优化,地方政府应在流转发生的同时,支出等同于当地非经济损失的资金进行弥补。  相似文献   

4.
农地城市流转需求者行为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营性用地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需求者选择城市边缘区农地进行开发的成本、区位与政策因素,讨论了土地开发商获得城市边缘区农地开发权所面临的政府垄断的市场环境,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市场化的农地城市流转模式,并对该流转模式的绩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研究城市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的合理程度,侧重于城市土地利用的挖潜。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化初始阶段非农建设用地扩张占用农地严重,同时城市存量土地资源又存在粗放利用现象,所以为保护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其潜力评价的研究是当前迫切的任务。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研究1、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研究。集约经营的概念最早来自于农业,是农业土地经营的一种方式,是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先提出来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是农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为提升农业经营效益提供了制度保障。农业经营的实践形态显示,土地经营权的设立并未提升资本化耕种的农业经营收益,也难以提升村集体范围内农地产权正式转移的水平。农业经营体制在"统"的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产权制度方案,阻碍了农地产权设置在"分"的层面发挥出高效的制度效能。切实回应农地利用中实际耕者的地权诉求,解决农地细碎化、村集体内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过高、土地经营权配置不充分、土地经营权流转后的社会纠纷等问题,需要围绕农地高效利用,在"三权分置"下充分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管理权能,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统合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  相似文献   

7.
试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对土地征用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土地权属关系不顺、土地征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本文从界定产权的角度,探讨设定农地发展权对解决土地征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积极意义。并得出结论:设定农地发展权并将其归为国有,将有利于阻止大量耕地被非法征用,有效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有利于合理分配征地中的土地增值收益,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有利于规范土地征用权的行使,维护城市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8.
农地征用机制小议何敦煌(厦门大学经济系)部份农用土地向非农用土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世界各国因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共同规律。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土地利用状况会自然形成三种不同的用地格局。市区用地、郊区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租金差异化动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不同主体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同,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高,而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的租金要求较高,且期望的租金还要包括劳动力机会成本。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租金的博弈直接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土地租金的高涨,使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出现倒挂,但政府的补贴又维持了这种不健康的租赁关系。农地租金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自耕农的壮大和发展,使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公司化,农业公司对利润的博弈导致了套取政策补贴、农地非粮化等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堪忧。建议构建进城农民土地退出机制、扶持培养自耕农、建立多种途径的农业经营合作模式、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等措施,促进农地经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这是目前中国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结构。农地转市地时,土地增值收益归地方政府获得、使用与支配。城市土地则是用地单位拥有规划控制下的使用、收益和转让权。因此形成城市和农村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在农地产权转型过程中,由集体所有变为国有,  相似文献   

11.
12.
Valuing the outputs of multifunctional agricultur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3.
A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approach is used tomeasure seller market power in the French Comté cheesemarket, characterised by government-approved supply control.The estimation is performed on quarterly data at the wholesalestage over the period 1985–2005. Three different elasticityshifters are included in the demand specification, and the supplyequation accounts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European dairy quotapolicy. The market power estimate is small and statisticallyinsignificant. Monopoly is clearly rejected. Results appearto be robust to the choice of functional form and suggest littleeffect of the supply control scheme on consumer prices.  相似文献   

14.
王玲 《中国农史》2007,26(2):9-16
荆州位于长江中游,这里是稻作农业的发源地,自新石器时代以至秦汉,稻作生产传统一直未曾中断。进入魏晋南北朝后,荆州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变化皆有利于稻作生产的发展,加之荆州政治军事地位的特殊性,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着意经营。使得荆州的稻作生产较之前代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稻作种植区域的扩大、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产量的增加等方面。荆州稻米总产量的增加,使得荆州不仅有余粮可支援外地,并有部分剩余稻米进入了流通领域.成为长江下游城市粮食供应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The influence of inputs on output risk in the context of agriculturalproduction decisions taken by non-risk neutral agents has beenignored by previous research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decoupledincome support payments in a deterministic world or risk-neutralframework. We study the impacts of decoupled payments on inputuse and on output mean and variance. Our theoretical frameworkfor studying agricultural producers' responses to lump sum paymentsallows for both output and price uncertainty and economic agents'risk attitudes. Results show the importance, in a non-risk neutralscenario, of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that economic agentshave on the stochastic component of output through input use.Our empirical application uses Kansas farm-level data to illustratethe model.  相似文献   

16.
17.
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林业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当前林业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同时分析了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征,并指出资金短缺会成为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最大障碍。对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创业投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创业投资在林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当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风险评价是伴随环境管理和环境观念转变而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阶段中引入生态风险评价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生态经济平衡的要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科学决策的要求,因此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中应加强生态风险评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姜钰 《中国林业经济》2006,(6):27-29,47
高新技术产业化常常伴随着高失败率、高竞争性和各个环节的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等风险。这使研究高新技术项目风险评价具有更加实际的意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要素系统、企业能力要素系统和项目本身要素系统三方面,并将一种崭新的方法——模糊聚类方法引入到项目风险评价中,在介绍了模糊聚类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我国高新技术项目风险评价的多层次模糊聚类评价模型,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水利经济》2005,23(3):5-7
从土地储备机制与投融资机制设计角度,阐述崇明越江通道工程建设中土地储备机制与投融资机制相结合的意义、原则和可行性及土地储备机制与投融资运作机制方案的设计思路、优缺点和前提条件等,提出土地储备与投融资方案的流程设计,分析、研究工程投资中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土地储备价格、用地类型和土地储备范围等,探讨将上海市土地储备机制与重大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相结合,从而使政府将在重大工程投资中带来的土地增值效应纳入工程建设投融资机制,对于上海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