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梦佳 《中国外资》2013,(22):185-186
本文利用1993年到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EViews3.0平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分析了人均GDP、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对外贸易这四个对城镇化水平相对影响最大因素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程度。结论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劣是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根本原因,非农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每增加1%,城镇化水平平均提高31.12%;教育水平是城镇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其中教育水平每提高1%,城镇化水平平均提高3.28%;人均GDP对城镇化水平起着推动作用,人均GDP的对数每增加1个单位,城镇化水平平均提高0.17%;对外贸易同样影响着城镇化进程,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每上升1%,城镇化水平平均上升0.014%。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解决对策,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78~2006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额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分析以及OLS、GLS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支农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尽合理,故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财政支农的力度和提高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他国经验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将会持续加速上涨,为居民消费的增长提供比较坚实的资金基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会使得在今后15年左右的时间内“人口红利”对于我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统计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村城镇化率、第二、三产业贡献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正相关,人均耕地面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负相关。政府应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来推动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5.
舒琳 《中国外资》2010,(6):195-197
本文以1978-2006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额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时间序列长期均衡关系的协整分析以及OLS、GLS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支农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尽合理,故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财政支农的力度和提高支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单产和总产连年提高,基本解决了全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南方山区同时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耕地撂荒问题. 一、耕地撂荒的成因分析 1.人多田少制约农民增收,影响农民种田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我国南方山区的地形分布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特别是山区农业县,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相对较少.如江西省赣州市,地形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农民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据统计,2008年底,赣州市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7亩.对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山区农民来说,无论采取何种良种良法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对农民直接带来的增收作用都十分有限,影响了农民种田和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这是诱发耕地撂荒与半撂荒问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内蒙古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总体描述 (一)内蒙古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绝对水平上看,1978—2008年间内蒙古牧民、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均持续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充分考虑其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城乡收入水平地区差异对城镇化的影响将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决策支持。在分析社会保障水平地区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我国31省份2001年至2009年的数据,以城镇化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检验了社会保障水平、城乡收入比率等变量对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水平和农村收入水平将加速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周中明 《河北金融》2013,(4):7-1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在遵循国际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同时,因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而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市场化与工业化相交织、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重叠等特征.这不仅使得我国城镇化进程更为艰巨和复杂,也对金融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出了重大挑战,使得当前城镇化金融支持水平就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特殊路径需求而言存在明显不足,并进而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动力、推进机制等特征的研究,揭示当前金融支持所面临的主要不足及挑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破解制度障碍、提高城镇化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康  刘薇 《中国金融》2013,(4):22-24
在我国30多年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首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成长的有力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我国在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开放中,坚定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积极调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略,工业化、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  相似文献   

11.
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不是在发展农村经济上下功夫,而是靠虚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显示政绩,加快实现小康乡村,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失真。对此,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应来一个“打假”、“治假”的综合治理。 一、虚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危害。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农民收入水平的主要反映指标之一,虚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不仅会助长一些部门的浮夸风,掩盖农民收入的真实情况,夸大农民实际支付能力,导致虚假繁荣,更主要的是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计算的提留统筹费也会增多,这也就相应增加了农民负担,农民对此十分反感。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疏远了干群关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能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分析我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途径:推进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对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江苏省是经济发展大省.200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55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757元。高出全国水平1060元。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状况的调查,以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和完善我省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农民的收支情况 2004年年末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虽然说相比2000年和2003年而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跟城镇居民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民仍有将近一半的收入花在食物上. 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2004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城镇化的过程包括人口的城镇化和经济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性和互动性进行分析,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二者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兰锦 《时代金融》2014,(7X):41-41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城镇化的过程包括人口的城镇化和经济的城镇化,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的协调性和互动性进行分析,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二者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看,工业化 与城镇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互为依存、共同促进的,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又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只有工业化和城镇化保持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才能持续稳定;反之,如果工业化与城镇化脱节,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或者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那么必然会妨碍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我国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农村居民健康支出为例,截取吉林省2000-2009年农村居民健康支出与农民人均收入的数据,对两者进行了一元线性归回分析,证明两者存在正向相关性,即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支出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村居民家庭健康支出,会较大程度的促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粮食价格的提高会增加农民收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红 《中国金融》2007,(12):58-60
问题的提出 如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点问题。2004年以来,粮食价格出现了快速上涨,农民收入也同时扭转多年颓势,实现较快增长。于是有人认为应将解决农民增收与粮食价格联系起来,认为粮食价格的持续提高将直接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但纵观我国1978年以来反映市场粮食价格变化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反映社会物价总水平的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李小林 《西安金融》2003,(2):12-12,16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1、人均GDP水平极低。2001年,全区人均GDP是1630元,全省是4173元,全国为7674元。按区域经济研究标准分类,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50%的均属于极低收入组。2、人均收入很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1年1366元,比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6元低981.6元。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