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论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现象,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撑力。本文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国内外现状进行简单的综述,分析了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鉴于金融中心是金融产业集聚的结果,本文以我国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为例,对金融产业集聚进行了实证考察,并提出推动进金融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婷 《济南金融》2011,(6):21-24
金融产业是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从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形成动因、效应及实证分析方面对学术界有关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业是经济的核心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金融产业集聚已成为现代金融产业组织的基本形式.本文主要从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形成动因、效应及实证分析方面对学术界有关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了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以期为今后的金融产业集聚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14年中原经济的发展被我国纳入了新的规划,其肩负着促进中部经济崛起以及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本文选取了中原城市1996~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对于中原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地进行分析,探究其余区域增长的关系,通过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经济区的金融集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于中原经济区金融产业集聚几区域增长展开研究,并为加快中原城市金融产业集聚群以及区域经济增长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爱玮  周林 《新金融》2012,(9):51-54
金融产业集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金融产业集聚将产生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辐射效应、金融外溢效应等,并提高区域内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促进了金融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法律、咨询等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途径。分析表明,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辐射效应、金融外溢效应等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聚趋势日益明显。本文在回顾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从集聚内涵、动因、效应、模式和度量等角度,简述了金融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并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金融集聚与金融监管两个方面,分析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回顾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结合金融产业自身特性,深入研究金融集聚理论;以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特点,丰富区域金融集聚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加快产业集聚作为当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普遍路径,离不开金融创新的驱动。本文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分析金融支持区域产业集聚的实践,从多角度探讨创新金融支持区域产业集聚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金融产业集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聚趋势日益明显。本文在回顾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从集聚内涵、动因、效应、模式和度量等角度,简述了金融产业集聚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并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金融集聚与金融监管两个方面,分析了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回顾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结合金融产业自身特性,深入研究金融集聚理论;以金融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特点,丰富区域金融集聚理论和实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刘红 《新金融》2012,(4):29-34
金融集聚可以吸引优质资本,满足了产业集聚的资本需求,可以克服集群企业在创新中的机会主义,催化企业集群创新;同时,产业集聚可以优化金融生态,扩大了金融业的经济基础,为金融集聚创造了条件。以上海为例的分析表明,上海金融中心的逐渐形成一直伴随着世界范围的产业转移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上海金融集聚,对上海、江苏及浙江省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效应和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刘红 《上海金融》2008,(6):14-19
在LS模型框架下研究发现,金融资源集中可以使得核心区获得较前更高的增长率,即金融集聚会对本地区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效应"和"资本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效应则包括金融资源集中的福利补偿效应以及金融资源扩散的涓流效应。进一步对上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上海金融集聚的增长效应,但辐射效应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自马歇尔提出集聚概念以来,关于动态外部性与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的研究就一直是学术界和现实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国外现有文献的梳理,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集聚网络化角度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为进一步研究动态外部性与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对区域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有重要的作用.以产业竞争力理论为基础.考虑旅游产业、区域环境和品牌三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品牌形成的因素模型.依据模型,从以上三个维度,具体从资源、产业水平和协调、区域硬环境和软环境、品牌的建设、营销、保护和创新等方面建立了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总部企业为载体的总部经济运行,使得总部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向往总部企业所在地集中,从而造成区域之间资金占有量存在显著差异.在信贷渠道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的背景下,区域之间资金占有量的不同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区域效应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从总部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四大影响出发(即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对银行体系的替代作用、在信贷资源占有上处于主导地位、综合融资低于贷款利率下限和委托贷款大幅增长并游离信贷规模之外等四大影响),阐述了总部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实施区域效应的影响,并以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的逐步加快,全国各地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建设空前发展。但如果产业园区建设中各种资源要素不能有效结合,则可能会增加当地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梧州市产业园区的建设及投融资现状、对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及其存在问题,为产业园区建设与地方经济金融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采用Feldstein and Horioka(1980)模型,考察了1985~2006年间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发现我国的区域资本流动性是不断增强的。然后,从区域资本流动的方向、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两个方面考察了区域资本流动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资本流动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区间金融发展不均衡与经济差距扩大的复杂成因决定了在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研究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其内在规律.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的差异,结论有明显的分歧.在实际经济运行中表现为,区域金融政策目标指向不够明确且没有量化、政策宅间狭小、新政策工具不足.因此,必须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区域金融政策经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来修正和完善现行金融政策,以提高金融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对外贸易市场萎缩以及物价与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突破经济增长瓶颈、带动贸易与金融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途径。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例子,概括出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重点研究其发展困境,提出了解决这些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各地产业结构的促同化趋势有强化之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地政府争资源、要政策是形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因素。政府职能定位偏差与区域经济发展内涵混乱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直接结果。重新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廓清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在"十二五"期间仍是主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就山东省情况来看,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对于各产业就业而言,存在着明显的拉动效应。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每增长1%,长期来看带动山东省就业增加0.053%。但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在短期内存在波动、且为负值。针对这种波动,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熨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