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舞这概念是由戏剧家和戏曲舞蹈家欧阳予情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并得到舞蹈界广泛认可并流传开来的.这个称谓虽然是近现代才形成并逐渐使用的但是其实质内涵和传统精神却是十分丰厚和悠久的它是以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贯穿民族民间舞蹈芭蕾舞蹈现代舞蹈等多种元素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美学意韵成为以彰显气韵的典型的中国传统意象艺术.  相似文献   

2.
廖丽 《魅力中国》2010,(32):261-261
前言: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戏曲舞蹈和中国古典舞之间还不能划上一个等号。“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的流而不是源”。我认为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舞蹈之间有着必在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与区别。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以中国古典舞同戏曲舞蹈在动作上的联系与差异区别为论点所进行分析和比较。去发现两种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所蕴藏着的一般规律和舞蹈的特殊规律。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得以求新求变,钻研创新。继承传统,为我所用。这些应该正是本文的作为。  相似文献   

3.
吴小娥 《发展》2017,(10):54-55
回族舞蹈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其在当下社会中如何找到自身生存价值及发展方向,是值得深思和考究的重要命题.回族舞蹈完美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理念,既保存与继承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它又以现代精神将其发展创新.回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散居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回族舞蹈其特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张绪霞 《魅力中国》2010,(3):370-370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势。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在艺术比上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在戏曲表演中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王国维曾以"以歌舞演故事"定义戏曲,戏曲表演"有声即歌,无动不舞",以歌舞为主要手段来表现内容、刻画人物,可以说是戏曲艺术的一个综合性特征.由此可见,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始终与戏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族艺术,是世界戏剧的一个分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一门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与文学历来联系紧密.《聊斋志异》的戏曲传播一直是其非语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传统的“聊斋戏”又显现出与时俱进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皮影是中国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的独特的艺术品种。“表演影戏有名的地方,为河北滦县一带。”本文主要从唐山皮影的造型艺术进行研究,揭示了唐山皮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出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将传统艺术融为现代设计语言。  相似文献   

8.
一切文学艺术,在形式上都有自己的一定格式和规范.从广义上来说,这种形式上的规定性可以叫做艺术程式.不过,中国戏曲程式不同于这种广义的艺术程式,而有其进一步的理论上的含义.首先,戏曲程式是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文化因素渗入戏曲的结果.中国的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是一些重形式感的艺术样式,诗歌中的声调变化,音乐中的节奏运动,舞蹈中的动作序列,美术中的点线组合和装饰趣味,都是通过严格的形式规范而鲜明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戏曲音乐是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表现体系和艺术手法,又与中国传统音乐各种艺术技法一脉相承.戏曲音乐为戏曲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及推动戏剧矛盾的发展和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在新的时代里,最繁重的任务是戏曲音乐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康江涛 《魅力中国》2014,(4):128-128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我国的戏曲艺术是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的语言是歌唱化,就连动作也是舞蹈化的,即舞台表演的行动意念和思想感情都是受所扮演人物制约和角色支配的。  相似文献   

11.
戏曲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当代的,戏曲可以成为长三角的文化,更可以面向世博,成为一种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文化方式,一种民族性的艺术姿态。守望一种艺术精神,需要勇气,也要承担风险。浦东愿意成为传承理想和艺术精神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戏曲中的"水袖"源于我国古典舞蹈艺术中的舞袖,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3.
赵兴宇 《魅力中国》2014,(22):138-138
戏曲舞蹈作为中国舞蹈的一种形式是独具特色的,它显示出集传统舞蹈之大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王淑轲 《魅力中国》2014,(23):101-101
在艺术的大家庭中,戏曲表演艺术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表演艺术的范畴内,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主要以唱、念、做、打为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唱,指传声、传情的歌唱;念,指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念白;做,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是传统武术和翻跌的舞蹈化,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这四种表演手段,根据它们的异同,可分为由唱、念互为补充构成戏曲表演的音乐语汇,和由做、打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戏曲表演的舞蹈语汇。在戏曲表演中音乐词汇、舞蹈词汇都不是单独运用的,而是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为出人、出戏、出情服务。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手段,也是它的特殊语汇,它们的结合,构成戏曲表演形式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5.
李红彬 《魅力中国》2013,(32):70-70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以写意的程式化舞台表现形式,通过演员唱、念、做、打艺术的再现生活.而在戏曲唱、念、打、的四功五法中,无伦何种表现都是由内向外,其神韵都是通过表演来展现剧中情节,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去传情达意,按照角色情感需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手段,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求得完美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文明之一,中国的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不同地区的文化艺术形式亦独具风采。然而,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曲艺术更绚丽多姿。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古今名人、名曲、名段和剧目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种种观念的影响,在一些音乐教育中忽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知识的传播和戏曲音乐的渗透。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号召振兴京剧事业,这是发挥戏曲艺术教育功能,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的重要举措。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戏曲艺术教育优势,陶冶学生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是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英妹 《魅力中国》2014,(18):103-103
在戏曲历经数百年并取得无数优异成果的今天,如何塑造出更好、更高的舞台人物形象。怎样处理好传统戏人物与现代观众的时空感。成了新时期戏曲演员的难点和热点,更是我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追求、探索的一大课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验,使我对传统戏曲艺术有了更深的解读,我认为传统戏曲艺术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以现代观众审美要求为出发点,并运用戏曲表演程式,在人物身上融入演员的创新艺术风格,才能塑造出真实感人,充满时代气息的舞台形象。  相似文献   

18.
胡曙光 《魅力中国》2014,(22):125-125
戏曲艺术是一种有机配合、相依为命的综合性艺术。它极广泛地包括了文学、诗歌、绘画、音乐、舞蹈、光学、武术、建筑学等艺术领域。特别是在当今也更多地吸收了兄弟姐妹艺术的精华:如话剧、歌剧、舞剧、杂技、魔术、曲艺等,将其与已融为一体,并突出载歌载舞、虚实结合的特点,以优美的艺术形象,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中国陶瓷艺术由于几千年的深厚传统模式导致现代陶艺起步较晚,而一些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了近现代陶芝的发展.文章顺着构成艺术的发展脉络,探寻现代陶艺的变化,通过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体味几何抽象艺术渗透其间的魅力;以时间为线索,去窥探现代陶艺是怎样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中接纳和吸收了构成艺术.构成艺术的概念和语言逐渐渗透到陶艺的每一块领域,始终是现代陶艺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20.
高建英 《魅力中国》2010,(11):112-113
传统戏曲如何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赢得市场?已成为戏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直持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戏曲乃中华民族之传统文化,应始终保持其传统艺术形式。做到“原汁原味”。才能保证原有的戏曲观众不再流失,实现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二是认为戏曲已是陈旧艺术,与当代生活节奏、欣赏需求格格不入,必须全面彻底进行变革,向其它现代艺术靠拢或另辟路径,才能调动现代观众的情趣与爱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