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StarMedia Network Inc.(STRME)的辉煌时期,它曾是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JPM)的一颗掌上明珠。那时,摩根大通的总投资规模达240亿美元。而现在,StarMedia的悲剧以及其他由摩根大通资助的新经济企业的困境,却牵制了这家作为全球最大私人股权基金的银行业巨头的前进步伐。涉嫌会计违规的调查以及高层人士的纷纷离开,标志着StarMedia的崩溃,而这一切对摩根大通旗下的J.P.Morgan  相似文献   

2.
强强联合的摩根大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经济导刊》2004,(8):26-31
摩根大通不断联合的发展道路顺应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是美国在全球金融领域保持绝对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3.
张锐 《资本市场》2012,(7):56-59
在参与猎鲸的对中基金中,还有一只摩根大通自己管理的名为Strategic Income Opportunities Fund的基金,管理着130亿美元的客户资产。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刊》2006,(5):15-16
新摩根的诞生使威尔与戴蒙二十年的恩怨演变为一场真正的较量,也令那些刚熬过了经济衰退的中小银行心生畏惧。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2008,(7)
摩根大通周一发表研究报告指出,最近能源价格攀升可能导致非食品通胀上升及拖累近期CPI放缓的速度,然而CPI总体下降趋势维持不变,相信中国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可以轻松应对6%-7%的通胀率。  相似文献   

6.
大通曼哈顿与J.P. 摩根合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9月13日,美国的两家银行业巨头大通曼哈顿和J.P. 摩根宣布,大通曼哈顿将以3.7股换1股J.P. 摩根股份的方式收购后者,整个交易额为360亿美元。合并后的公司同时保留两大公司的名称,称为摩根大通。合并后的公司收入将超过520亿美元,利润高达75亿美元,拥有9万名员工。新公司总资产可达6600亿美元左右,将与美洲银行争夺美国第二大银行的位置,同时也具有了与排名第一的金融巨人—花旗银行一争高下的实力。这笔交易还使大通曼哈顿跻身于全球投资银行前列,得以与高盛、摩根士丹利添惠、美林等华尔街的大投资银行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2008,(1)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预测,2008年末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将到达16%,宏观经济将继续稳步增长10.5%。  相似文献   

8.
曾嵘 《资本市场》2005,(7):34-36
摩根是比较先提出中国地 产泡沫论的机构。 然而,大量事实表明,与 “房地产泡沫论”形成鲜明对 比,摩根在中国大陆房地产市 场上却是活动频繁,其凶猛的 扩张势头令人咋舌。  相似文献   

9.
没有豪华的鸡尾酒会,没有媒体的热闹追踪,更没有气派恢弘的登基大典--杰米·戴蒙走上摩根大通CEO宝座时一切都显得那么低调与自然.尽管如此,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家依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魅力男孩"的祝福与青睐.走近杰米·戴蒙,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其超凡的金融智慧和才识,更领略到了这位"华尔街神童"推动建立金融帝国的真实本领和力量.  相似文献   

10.
<正>近200年来,摩根让全球众多的总统和亿万富豪成为他们的棋子与工具;摩根开创了由家族成员之外的人担任CEO的先河,成为家族企业基业长青的范本;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家庭,装灯泡的电工是爱迪生本人;而老字号摩根总部,则一直无比低调地坐落在华尔街拐角处,至今连招牌也没有。1837年,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手提皮箱,从细约来到伦敦,成立了一家商号,全部家当只有一张柜台、几把椅子。16年后,皮博迪年近60岁,身患重病,没有子女。在老朋友  相似文献   

11.
张锐 《经济导刊》2006,(9):84-89
没有豪华的鸡尾酒会,没有媒体的热闹追踪,更没有气派恢弘的登基大典——杰米·戴蒙走上摩根大通CEO宝座时一切都显得那么低调与自然。尽管如此,华尔街几乎所有的银行家依然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这位“魅力男孩”的祝福与青睐。走近杰米·戴蒙,人们感知到的不只是其超凡的金  相似文献   

12.
庞建新 《经济》2005,(5):70-72
如何理解摩根一手摇旗呐喊泡沫,另一手巨资吃进地产?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并购主体、并购客体以及并购市场环境等各种复杂因素会对并购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并购案例比研究并购一般统计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JP摩根大通银行为研究对象,剖析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特征,考察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井购绩效,总结出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并购发展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青  胥朝阳 《时代经贸》2011,(10):180-181
由于并购主体、并购客体以及并购市场环境等各种复杂因素会对并购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并购案例比研究并购一般统计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JP摩根大通银行为研究对象,剖析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特征,考察了JP摩根大通银行的并购绩效,总结出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并购发展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邹高 《财经文摘》2010,(6):90-92
1897年,由李鸿章、盛宣怀主办的中国首家私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沪成立,标志着近代金融业的发端。此后不久,在金融买办与官商林立的上海滩,崛起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陈光甫。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家,创办了中国最成功的私人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更自觉、更彻底地扬弃了“官商”办银行的传统,而代之以更为专业化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意识。有人将之媲美于美国的金融大亨摩根,称之为“中国摩根”。  相似文献   

16.
大通曼哈顿兼并JP摩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12月31日,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公司(the ChaseManhattan Corporation)兼并第五大银行摩根公司(J.P.Morgan&Co.Incorporated)一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两家金融机构的显赫地位和交易金额的巨大,使得它被视做银行业并购的又一典范案例,并使得诸如银行“大就是美”(Big is beautiful)、“强强合并”以及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业务互补等命题似乎更无懈可击。然而,本文对这一案例的细节研究表明,事情远非如此简单。轰动过后,对这一案例作进一步深入的剖析和跟踪研究,有助于我们从中得到切实有益的启示,并真正把  相似文献   

17.
熊波  陈柳 《经济论坛》1997,(18):46-47
从摩根与迪恩“联姻”看国有企业的“强强合并”□熊波陈柳一、摩根与迪恩的“联姻”给我们的启示1997年2月15日,美国的投资银行巨擘———摩根斯坦利与大型证券经纪行迪恩威特进行了合并,建立了“摩根斯坦利·迪恩威特发现股份有限公司”(MorganStan...  相似文献   

18.
张耀 《经济时刊》2003,(12):34-35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最近20年全球并购金额以年平均42%的速度迅猛上升,2000年跨国并购规模创纪录地达到11000亿美元。2001年虽然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并购活动的总量有所减少,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全球的并购活动正日趋活跃。  相似文献   

19.
JP摩根向巴赛尔原则挑战□中信国际研究所刘文军银行手中究竟应握有多大资本用于抵御贷款风险,这是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过去的10年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采用国际清算银行(BIS)在巴赛尔通过的资本充足率原则。巴赛尔资本充足率原则作为规...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阴云笼罩,欧洲债务危机是这场持续了四年的经济危机的深度延续。这场危机也同样冲击到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