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力资本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具有主导性的决定因素.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主线,介绍相关学者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几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研究,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评析.最后,提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理论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研究与实践均证明,人力资本积累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在Lucas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内蒙古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分析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存量的视角入手,来进一步探讨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水平的高低产生的相关作用。并立足于人力资本积累因素对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的贡献程度进行展开探讨,从而剖析人力资本积累内部的具体因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以贡献率来衡量这种抽象意义上的程度高低。本文通过现代化改进之后的经济增长模型,来引伸出人力资本积累理论与具体因子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的作用机理,从中来思考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成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就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和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对后续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力资本理论已经拓展到诸多分支领域,他们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代际流动、教育和培训投资、健康经济学、人力资本与专业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等五个方面。但在中国有关的研究中。除有关经济增长的内容外,其他内容都或多或少被忽视了,本文对其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利用消费、储蓄、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四种因素探索社会保险的发展是如何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概念自从20世纪60年代由舒尔茨正式提出以来,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有价值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必然像其他资源一样存在着产权问题。人力资本产权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产权形态,既有与物质资本产权相同的方面,也有其特殊性。本文拟从产权角度对人力资本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一、人力资本及人力资本产权的含义人力资本理论,是将经济学关于“资本”的理论,推广到对“人力资源”的分析上来。一些经济学的先驱们,探究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利用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02-2013年的相关数据,使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OLS估计,论证了人力资本水平对澳门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较高的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力资本对澳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且结合当前形势对澳门特区政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一观点,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农村人力资本是否对农村产出具有重要贡献”还未形成一致意见。本文首先对农村人力资本现状进行了分析,之后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人力资本变量引入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对农村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贡献率较低,在对其原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格伊 《时代金融》2014,(14):96+100
本文从投资和存量两个方面,研究了吉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利用吉林省2001-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19.0以四要素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针对目前吉林省人力资本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使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趋于协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世代交叠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投资和储蓄内生化,考察社会抚养比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94~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其抑制物质资本积累进而阻碍经济增长的作用;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先后“阻碍-促进-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总抚养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效应,一方面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另一方面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效应;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正向解释作用;并且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对各省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影响下,经济学家们开始以人力资本作为中间变量,从社会保障影响人力资本及其形成过程的角度来论证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1989-200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来检验社会保障、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现收现付制下,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而提高社会保障缴费率对人力资本积累存在正负两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将知识和技术内生化,把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引人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因此,保护知识产权、投资教育、提高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存量等的政策含义,无疑会对当前中国经济如何实现长期持续增长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级单位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人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低于8.9年时,人力资本促进了经济增长速度;当人均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于8.9年时,人力资本放缓了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三次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发现人力资本和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与第三产业比重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这说明前期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后期人力资本抑制了第二产业发展,而拉动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还没凸显,导致了人力资本增长给经济增长带来了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从低成本中获取技术进步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生增长理论提出了知识和技术作为经济系统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我国应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投入要素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灰色生产函数模型,建立河南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以受教育水平这一因素来分析河南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证明,在不同时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都过多地依赖于物质资本的高投入来维持,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8.
把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放入到理论模型中进行分析,得出基础设施投资和教育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假定,来判断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是否存在对人力资本积累的"挤出效应",以及这个"挤出效应"是否阻碍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利用1980~2010年的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已经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显示出比基础设施投资更强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T.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Human Capital)。他认为,在科技进步推动的条件下,人力资本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使人们对经济增长模式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图建立人力资本代际传递与经济增长之间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解释中国特殊的“传承怪圈”,认识人力资本代际传递(限定为学校教育投资、健康资本投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交互关系.资本市场的非完美性和不可分割性导致人力资本融资困难,从而阻碍低技能家庭提高技能.假设个人收入遵循非线性马尔科夫链(Markov chain),引起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波动.个人技能的提高对技术进步产生正向影响,而技术进步本身一方面提高经济主体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要求经济主体具有更高技能,要想提高个人技能必然要求追加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文章通过建立个人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和收入分布相互影响的模型,来解释人力资本代际传递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