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就美国贸易法上"贸易调整援助"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我国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一再延期,拖到现在,主要的原因是农产品贸易问题。由于美国与欧共体在农产品贸易上各持己见,难以达成一致的贴补减让意见,影响了多边贸易谈判一揽子协议的签订。农产品贸易问题为什么会成为美国与欧共体争论的  相似文献   

3.
引言:美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其贸易政策,法律的一举一动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近期美国商务部对有关反倾销政策做出了修改,本文将介绍修改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国企业在美反倾销应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WTO争端解决机制在努力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而美国"301条款"所表现出的经济霸权和强权政治与WTO树立的权威的矛盾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包括欧共体在内的贸易伙伴,始终对"301条款"耿  相似文献   

5.
欧共体不仅在世界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国际贸易统一法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欧共体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欧共体对外贸易法的研究,这不仅有益于我与欧共体内国家的贸易,也有利于我对共同体之外国家的贸易。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与欧共体涉及经营者集中的相关法律体系及其演变过程,并加以对比,接下来又分别针对美国与欧共体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申报与实质审查两个阶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引言:美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其贸易政策、法律的一举一动都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近期美国商务部对有关反倾销政策做出了修改,本文将介绍修改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国企业在美反倾销应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今国际社会,发达国家通过多种渠道将劳工权益保护的要求和自由贸易相结合。尽管WTO本身对是否将劳工权益保护问题纳入到WTO贸易协议中持不积极的立场,但是与劳工权益保护相关的贸易争端却极可能诉诸于WTO。从欧共体诉美国"301条款"案、印度诉欧共体普惠制案以及美国对中国彩电采取反倾销措施案中,都可以看到涉及劳工权益保护的贸易争端在WTO发生的可能。于此,WTO必须解决对此类案件的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警惕此类问题的发生,并利用WTO的相关规定,维护自身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吴伟 《商业时代》2007,(16):40-41
美国贸易法“301条款”长期以来既是美国开拓海外市场和保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最有力工具,又是美国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重要国内法依据之一。虽然世界贸易组织早已确立了较为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但美国始终不放弃“301条款”,继续使用该法律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措施进行调查、谈判。本文认为,“301条款”的单边主义与WTO确定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完全相悖的;但“301条款”与WTO争端解决机制又存在着某种暗合,能够适应这种环境并配合该机制而运作。  相似文献   

10.
WTO内“潜在利益”的保护:一种新的贸易干涉工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投诉欧共体"香蕉贸易体制案"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支持了美国基于"潜在利益"所享有的"投诉资格"。联合国秘书长将此案作为WTO援引国家责任条款草案第42条和第48条的例证。在此背景基础上,考虑到国家基于某些WTO协议所承担的义务具有"对一切"的性质,以及WTO内既存"非违法之诉"的事实,"潜在利益"有被用作贸易干涉工具的可能性。作为贸易干涉工具的"潜在利益",既有利于促进国家更好地履行WTO义务,也可能被贸易强国用作扩张自身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外贸顺差主要产生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几乎为零,而美国却对中国贸易歧视。笔者认为中国外贸要从被动变为主动得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中国得与俄国联手出台"亚太货币",在外贸方面把美国凉在一边。  相似文献   

12.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最终目标,是促使成员更好地遵守WTO多边贸易规则,该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受审议成员根据审议结果自动调整其受其他成员批评的“问题”贸易政策。成员国是否调整其贸易政策取决于成本与利益的权衡。本文通过TPRM对美国审议实践的分析发现,由于美国贸易政策很强的自主性和对国家利益原则的坚持,TPRM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影响极其有限,但从长远来看, 美国坚持不调整其贸易保护政策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3.
金永军 《国际市场》2001,(12):46-47
反倾销法自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反倾销措施被滥用的事实.特别是随着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关税逐步减低,非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西方发达国家滥用受WTO认同的反倾销这一非关税壁垒措施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欧共体、加拿大、澳大利亚是对别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国和欧共体,如仅在1999年1月至1999年11月不到一年时间,欧盟就发动了12起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在1998年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为2起,而仅在1999年就对中国发动了8起的反倾销调查.然而,据WTO最新统计,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的绝对胜诉率(无税结案)只有35.7%.不可否认,这与中国出口产品的低附加值、企业不积极应诉、出口秩序混乱等有一定的联系,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强烈的欧美反倾销条例也是造成中国应诉率不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就以欧美反倾销法及实践为基础,探讨欧美国家反倾销措施的滥用状况.  相似文献   

14.
美国贸易法上的“贸易调整援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美国贸易法上"贸易调整援助"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我国建立贸易调整援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茹 《大经贸》2002,(5):47-48
小小的大豆,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中国和美国之间引起了一场持续近一年的、看似围绕转基因的贸易风波.近日,风波趋于平静,但话题仍在延续.中国政府及市场各方均在思索:中国的大豆,生了什么病?该怎么治?  相似文献   

16.
美国贸易政策取向是特朗普总统就职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基于对贸易与就业关系问题的传统认知,特朗普力主以就业保护为核心的贸易保护政策,将美国制造业就业机会减少归因于贸易,主张"购买美国货,雇佣美国人"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路径,认为美国受到贸易伙伴国的不公平对待,主张对那些与美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实施贸易限制,美国贸易政策渐入保护主义新阶段。虽美国贸易决策机制存在对总统独立推行贸易政策主张的政治和经济性约束,但美国贸易政策的就业保护倾向短期内难以改变,贸易协定的谈判也将愈加艰难。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0—2016年跨国数据,本文构建了税收竞争模型、拓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美国减税对国际税收竞争、双边货物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宏观税率每下降1%,其他国家的宏观税率下降0. 2038%,美国减税具有引发减税竞争的国际示范效应;美国宏观税率每下降1%,其贸易伙伴的货物出口额下降3. 90%,货物进口额下降3. 80%,货物贸易总额下降3. 69%,货物净出口额下降5. 12%,美国减税对双边货物贸易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国宏观税率每下降1%,其他国家(地区)的投资率下降0. 1826%,美国减税将进一步拉大美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税负差距,吸引企业和资本回流美国,使得其他国家(地区)面临资本流失、投资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 1947年达成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既适用于工业制成品贸易,也适用于农产品贸易。但由于该协定把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归入“初级产品”之列,作了一些例外规定,且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没有明确限制,因而导致农产品贸易未能有效地纳入GATT的法律框架。在工业制成品贸易自由化程度明显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背离关贸总协定原则,使农产品贸易的保护主义越演越烈,造成国际农产品贸易被严重扭曲,其中尤以美国和欧共体的贸易磨擦频繁发生,有时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和经济贸易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各国纷纷出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和措施,美国更是如此。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2009年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①使之正式成为法律生效,奥巴马"新政"由此也正式启航。然而,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方案出台前后,不仅在美国国内引起激烈争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引起轩然大波,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法的"购买美国货"条款上。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出台,使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和泛滥,各国在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同时,不得不与贸易保护主义作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全球汇率战争的警报尚未解除,美国又拉开了对华新一轮贸易战.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0月15日宣布,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启动对华清洁能源有关政策和措施的"301调查".美国301条款是指<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01-1310节的全部内容,其主要含义是指保护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利,对其他被认为贸易做法"不合理"、"不公平"的国家进行报复.中国官方10月17日对美国启动对华新能源政策措施301调查进行了强硬回应,既显示中国在拒绝美国在贸易及其他问题施加压力时正变得日益自信,也是中国决心发展高技术企业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