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外国际旅游城市网络旅游信息国际友好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尝试提出网络营销国际友好度的概念,从英文旅游信息总量、英文旅游信息质量,以及各旅游城市的官方旅游网站的国际友好度,来分析世界知名的国际旅游城市与我国国际旅游城市网络营销时面对境外游客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友好程度.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国际旅游城市在互联网上面向全球客源进行竞争和宣传的不同和相似,帮助国内旅游城市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运用国际互联网构建一个长期高效的对外旅游信息体系,降低开拓国际旅游的成本,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  相似文献   

2.
湛江国际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晋杰 《旅游学刊》2001,16(1):54-57
地方国际旅游资源是珍贵的资源,但要使其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就必须加以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开发.本文研究和分析了湛江国际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国际游客对我们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及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基本设想□明庆忠白廷斌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元化趋势加强,经济的集团化、区域化趋向日益明显,不同区域的经济技术合作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次区域旅游合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次区域六国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信息科技与旅游业的协作进展显著,信息科技在旅游的运作和管理等应用上愈来愈普及.自1980年起,国际旅游研究的学者一致认同信息科技的出现将改变旅游业的惯例、策略和整个行业的结构(Buhalis&Law,2008).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计算机预订系统(Computer Reservation Systems)、全球分销系统(Global Distribution Systems),以及互联网(Internet)在旅游业的逐渐普及,更进一步奠定了"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通常被认为对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然而对这种作用很少从旅游者旅行模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旅游线路模式导致的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差异要远大于游客活动分布的空间差异.文章以651条国内长途团队世博旅游线路详细报价单为基础数据,结合长三角城市地理空间背景条件,比较分析了旅游线路模式中基于线路节点特性的旅行模式、角色、功能、停留时间与旅游花费,对世博线路中的旅游目的地合作圈层进行了划分,深入探究基于旅游线路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目的地旅游经济收益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1)充分了解并建立与其他目的地的合作关系将从中受益.(2)目的地节点在各客源地旅游线路模式中的角色和功能不同,旅游收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客源地进行差别化的旅游宣传和营销.(3)整个旅行时间长度是影响游客在目的地区域扩散模式的主要因素,也影响地区间经济利益的分配.目的地日花费与旅行天数呈U形曲线拟合,基于线路中目的地停留时间和花费的估算,长三角地区的旅游经济收益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为各目的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宣传与营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云南海外客源市场发展及开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罗明义 《旅游学刊》2003,18(2):35-40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与不可运输性特点,决定了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的重要性。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海外游客市场发展现状和海外旅游者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的主要对策措施是:突出云南旅游特色,塑造鲜明旅游形象;调整旅游客源结构,开拓高素质游客;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旅游市场开拓机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培养旅游营销人才;努力提升开拓海外客源市场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洲际背包客旅华空间流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西安和桂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了洲际背包客旅华空间流动模式.从国际视角研究发现游客选择目的国的3种情况,从国际、国内视角研究发现洲际背包客旅华路线规律.研究结论对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指导意义,彰显了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中国际合作、国内合作的重要性.世界遗产级旅游产品对洲际背包客的强大吸引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出境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兴趣特征研究已成为当前旅游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满意度调查和细分市场展开,在研究时效和话题覆盖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文章借助网络大数据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游客情感分析理论,以赴澳中国游客发布在国内旅游网站的评论为素材展开分析,比较其与国际游客的差异性,继而解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在吸引物类型和旅游活动两大要素上与国际游客存在较大差异;(2)目的地要素和吸引物类型均有可能引发中国赴澳游客的正负面旅游情绪,地标性景观和多样化特色较能引发中国游客的正面评价,而中国游客对澳文化资源和冒险性旅游活动评价较低;(3)中国游客对澳大利亚旅游城市的情感喜好,与其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城市基本职能存在一定关联.这些发现与当前旅游研究的相关理论较为吻合,但与现存针对中国赴澳游客的满意度调查不一致.研究的意义在于开拓了研究游客偏好和评价的新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国际旅游目的地改进针对中国游客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旅游行为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谢晖  保继刚 《旅游学刊》2006,21(1):44-49
了解性别与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以黄山市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分析了性别与旅游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本文所分析的旅游者行为涉及到游前、游中、游后三个阶段,研究发现:(1)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平均搜集更多的信息类型,并更倾向于搜集旅行费用、食宿状况、线路安排这三种旅游信息;(2)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更倾向于通过人际交流的方式获取旅游信息;(3)对于游览民居和购买旅游纪念品两种旅游活动,女性游客比男性游客具有更强的偏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IPA分析法对美国休闲游客对中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了到访美国游客与未到访美国游客对中国绩效性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明确了中国今后在继续保持、表现过度、毋须优先和改善重点方面应关注的要素,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方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是当前国内外旅游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云南参与泛珠三角旅游区域合作为例,在分析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产品结构的基础上,指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云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云南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市场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明义 《旅游学刊》2007,22(5):13-19
本文通过对"十五"和2006年云南旅游市场发展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云南旅游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并呈现出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发展、旅游者消费水平不断攀高、旅游消费结构趋向合理、旅游目的地市场形成梯度、旅游市场形象更加鲜明等特点.针对云南旅游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云南在旅游"二次创业"发展中,必须立足自身发展的实际,抓住对内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以旅游诚信建设为目标,以创新旅游促销为手段,以区域旅游合作为契机,以推进科技应用为动力,全面推进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开发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论"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学术界颇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处在同一旅游线路①上的不同旅游地之间产业和产品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是区域旅游竞争与合作的典型代表,较少有学者进行研究.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过境地在竞争与合作中旅游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对两地在旅游开发、投资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厘清与掌握省域尺度范围各旅游节点在网络中的角色和地位,并解析其网络结构效应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因旅游流数据采集限制而较少对团队游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基于云南省旅游包车客运信息,运用社会网络结合空间分析的方法,提取了云南省团队游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并对其聚散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团队游整体网络密度较小且淡旺季表现出相似特征,网络对各节点的旅游联系与合作影响尚未显现,暴露出云南省团队游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团队游网络外向中心势显著高于内向中心势,网络空间集聚趋势明显;通常具有较强外向中心性的旅游节点同时也具有较强内向中心性,表现出“集中—发散”的聚散规律;旅游节点的聚散效应表现为单个节点以圈层状向外递减形式发生,其扩散路径主要集中于文山—蒙自、景洪—思茅方向。整体上,云南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明显,应重点加强滇西南与滇西旅游区、滇中与滇东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exploratory study is to examine how ethnic tourism is impacting host women in two destinations in Yunnan. To accomplish this, the paper compares the perceived impacts of ethnic tourism on women from a matriarchal and a patriarchal host community.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ourism income had a greater effect on women from a patriarchal community and that both groups of women reported several other non-economic impac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流转移视角的云南入境旅游发展历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南旅游业自成功举办"世博会"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其入境游客市场中有46.69%是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云南扩散转移的发展历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京津冀是云南最大入境旅游中转地,但年际变动较大;长三角排名第二,其入境旅游流转移保持较快增长;珠三角向云南转移数量最少,且近些年不增反减.云南旅游在拓展三大入境旅游中转地客源市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Salop圆周城市模型, 在区域旅游产品特征及区域旅游合作方式分类的基础上, 研究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最佳合作方式及实现条件; 考虑区域旅游地合作方式对利润及旅游产品价格的影响, 通过区分区域旅游地的资源导向和市场及形象导向型两种常见情况, 引入两阶段博弈法, 按照两种区域旅游利润最大化的合作方式分别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区域旅游合作是基于旅游产品的差异、同质化程度, 采取不同的协调方式进行的, 主线是促进差异化, 控制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力;追求各自利润最大化下的契约式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最佳方式。如果政府间要实行行政组织一体化策略, 则只有在各旅游地旅游产品同质化时才易推行, 但是这种竞争状态并不稳定;区域旅游一体化是要利用行政力量削弱行政壁垒, 倡导市场要素流动的无障碍化。  相似文献   

18.
边境旅游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强化跨境旅游合作的主要手段,深入分析国际边境旅游研究脉络与研究热点,对促进富民兴边、睦邻安邦及对接国际国内旅游“双循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以1995—2021年发表的1 124篇SSCI英文文献为基础,对边境旅游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关键词突现、聚类特征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英文文献中对边境旅游的研究可分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与创新阶段;主要研究议题包括边境旅游吸引物、边境旅游影响、边境旅游安全及跨境旅游合作;边境旅游研究趋势发生两大转变,一是研究视角从单一向多元转向,二是理论探索从功能说向效应说深入。建议国内对边境旅游的研究应结合国家战略拓展边境旅游研究议题,强调中国边境旅游特色的同时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9.
滇西北旅游业发展中的隐忧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建雄 《旅游学刊》2003,18(3):48-52
滇西北旅游业自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并在许多方面成为云南乃至全国旅游业开发与发展的典范。但滇西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之中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亟须加以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使滇西北旅游业能够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Tourism in East Asia is in transition.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mo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arena in East Asia is the emergence of local initiative toward building a joint network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The East Asia Inter‐Regional Tourism Forum (EATOF) which has been embarked in September 2000 is a concrete example of this sort. Even though a regional association is a newly rising trend in tourism, conceptualizing a model of inter‐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has been scarcely attempted. The current paper is devoted to fill the academic lacuna by suggesting a systematic framework of inter‐regional association of tourism promotion. Then the case of the EATOF was criticall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proposed type of networking. It is argued in this paper that the inter‐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is neither irrelevant with the regional situation, nor in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log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