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公园建设已经成为各地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项目.就我国城市公园设计现状来看,大多没有真正从人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出发,在设计中缺乏人文关怀.为了适应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要求,在设计中应更多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和生活需求[1].  相似文献   

2.
这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对于电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其性能得到保障外,也对其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这就相应的对输电线路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国城市电力建设时,主要采用的是密集型1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城市密集型1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提升到了更高层次,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更加严苛。进行市政道路绿化施工建设,是塑造美好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市政道路绿化施工也是打造城市形象、进行城市推广宣传、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市政道路的绿化施工也是完善城市交通系统,使  相似文献   

4.
包进 《企业导报》2014,(15):120-121,124
19世纪60年代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从而衍生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并且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20世纪70年代末,物业管理传入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中、小城市相继开发建设了大量生活小区、写字楼等,物业管理日益成为现代化城市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物业管理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服务质量急需提升,否则难以适应社会对物业管理专业化、综合化的要求。物业管理公司如果要稳步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困扰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对策,以规范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来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淑杰 《价值工程》2011,30(13):119-119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创造有吸引力的居住环境,设计人员"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环境卫生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对城市卫生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卫生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高度重视城市的环境卫生管理。文章针对数字化管理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议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任务。从建筑文化的内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设有桂林特色的市容文化张志贤城市特色是伴随城市发展而日益显现的,他虽然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但它主要体现在城市的文化气质特征上,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性、艺术性的概括。市容是城市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城市容貌、秩序、气质等特征,它犹如一个人的仪...  相似文献   

9.
张滨 《民营科技》2007,(7):139-139
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个中国迎来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会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将是我们室内设计师的任务。从建筑文化的内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种种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29):220-223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口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需要人文意识。结合对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分析,提出基于人文意识理念的公共空间建设和设计可以着重从4方面展开:(1)以公众需求分析为前提建设调整城市公共空间;(2)加强公共空间的合理功能区划,建立引导性标志系统,体现人文关怀;(3)关注环境人性设计及设施使用的方便程度和舒适程度,引导健康、活力的城市生活;(4)注重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内涵品质,构建城市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