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我国已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我国西部各省已经建立了相应的行政应急法律管理体系,这些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预防西部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执法依据。但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西部地区的特殊性,健全西部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除了构建严密的立法框架体系外,还必须在立法框架体系内填充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祎昕 《理论观察》2023,(10):124-131
金代的应急管理措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预防、事中应对和处置、善后恢复三个阶段。金代应急管理措施是汲取前代经验和立足社会现状的结合体,也是积极、先进应急措施和消极、落后应对方式交织而成的矛盾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保税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东部沿海城市积极开展了保税区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各保税区的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针对保税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展开详细研究,来更好的保证保税区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东部沿海某市保税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重介绍其各要素的编制内容,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给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肖文涛 《开放潮》2006,(3):12-14
当今时代,随着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我们的社会正在变成一个风险社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天灾人祸”不断撞击着人们的神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对于作为公共管理核心主体的各级政府来说,必然提出了强化其执行力建设,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客观要求。可以说,在当今风险社会,能否有效应对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是衡量个政府执行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政府有没有能力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是服务型政府应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都有应对公共危机的预备费,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公共危机的财政支出却存在到位不及时、财政支出效率低下、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不透明等问题。因此,完善公共危机财政支出预算制度,加大投入,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是改善我国公共危机财政支出方面应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典”作为我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转折点。促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完成,总体预案框槊初步形成。为以后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指导。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总体预案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期望在实践中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和加强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高校基层管理者的应急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抓紧建立、健全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制,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确保一旦有事,能够快速应对、高效处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此次从武汉爆发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引发政府、社会民众、专家对我国应急治理体系的思考。通过分析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不足,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做好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注意引导舆情等几方面给出建议,期望进一步加快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其引发的危机及其造成的危害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及其危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正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让 《魅力中国》2010,(9):110-111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和自身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应急能力建设,有效的应对校园突发公共事件,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7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2008年,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又重启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财政赤字显著增加和国债规模显著扩大,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人们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根据政府跨时预算约束理论,利用协整方法对1952—2007年我国财政可持续性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1952—2007年,我国的财政是可持续的;从短期来看,1952--1978年、1979—1994年,我国的财政也是可持续的;但1995—2007年,我国的财政收支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财政赤字政策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12.
卢至燕 《特区经济》2010,(8):286-287
"家电下乡"财政补贴,作为一项财政支出政策,其财政资源是对政府在其他方面的财政支出的一种挤占,因此,对其使用效率进行理性分析十分必要。本文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将当前的价格补贴形式与现金补贴形式进行比较,来说明"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的经济效率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孙玉栋  王强 《改革》2020,(4):28-36
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财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的实践内嵌于财政改革发展逻辑框架下进行考察,在对比SARS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分析财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机制,并判断疫情对财政收支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短期影响和中长期影响。在此基础上,剖析财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资金监管、加强信息交流和公开等近期应急性财税对策,以及健全筹资体制、优化事权划分、调整支出结构、加强绩效管理等中长期制度性财税措施。  相似文献   

14.
Rules,discretion, and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coordin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when both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choices are endogenous. We show that a movement from insular monetary commitment to international monetary policy coordination will, if fiscal policies are not coordinated, produce higher output and public expenditure levels at the expense of higher inflation rates. We also show that the concurrent coordination of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raises output and inflation while lowering public expenditure relative to a regime of monetary coordination al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arguments for concurrent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coordination fail to have a clear-cut theoretical basi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影响的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公共支出项目,对经济总体规模、资本要素产出和劳动要素的产出效率的影响分别不同。因此在现阶段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潜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增长。  相似文献   

16.
论财政对农业投资及其行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财政体制和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中“绿箱”政策的要求,通常所说的财政支农支出应该用财政对农业投资来代替。在对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基本理论进行阐析后,提出了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对策措施,即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确定投资重点领域,切实转变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17.
陈志广 《改革》2012,(1):56-65
公共支出效率主要受相对财政自主——地方政府自有收入在支出中的比例——的正面影响。这表明了分权确立独立主体的激励型好处,但更受绝对财政自主——地方政府自有收入——的负面影响,意味着我国分权缺乏相应的控制和问责机制,所谓的财政自主还没有达到规范意义上的要求。因此,我国地方分权应坚持,但配套的公共财政包括公共预算制度更应尽快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fiscal incentives offered to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affect investment rates in their jurisdictions. Theoretically, we build a simple fiscal competition model to establish the linkage between local fiscal incentives and expenditure policy and consequently, capital movement. The key prediction of the model, borne out by data from Chinese provinces spanning 2004–2013, i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local corporate income tax-sharing ratio, which proxies fiscal incentives offered to local governments, motivates local governments to compete for capital investment through increased public expenditure. Our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literature on both fiscal federalism and state capacity by showing that local fiscal incentives significantly shape policy choices and loc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by exploring fiscal incentives offered to local governments, we offer a novel explanation for the unusually high investment rate in China that has been sustained over a prolonged period.  相似文献   

19.
Making use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echnique and taking undesirable fiscal phenomena into accoun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quantifies the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China during the cours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reform. The introduction of undesirable fiscal outcomes into this assessment makes it possible to identify meaningful and inform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in China. When reforms are first implemented, local public financial performance improves because undesirable fiscal phenomena have not yet become too serious. The tax sharing system reform did not work well in its early stages, and negatively impacted public expenditure efficiency. The reform started to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between 2001 and 2005, when local governments experienced better public finance performance. Corresponding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n recent years, local public financial performance worsened after 2007. Further reform of the current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in China, to ensure a brighter future for the nation.  相似文献   

20.
张凯强  台航 《南方经济》2018,37(7):75-95
文章基于我国1998-2006年的县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机制。理论分析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偏好生产性支出的特点,将提高经济增长波动率;实证结果有力地论证了上述结论,即生产性公共支出占比提高10%,经济增长波动率将增加0.42%。稳健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县级地区较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波动率更大。此外,我国生产性支出偏好对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繁荣时期,经济增长波动率的增加幅度将超过0.8%。文章的结论可为推进和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