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伪城镇化”、“半城镇化”现象的背后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一元化”过程中的“农民进城”与城市吸融功能不足的矛盾、“小城镇化浪潮”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潜力不足的矛盾。结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模式在于守地式的就近就地城镇化发展,而守地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的发展又依赖于城乡市场与产业的互动。这需要发展立足农村的“产供销一体化”大型商贸企业,破解农村市场劳动力流转、土地流转、融资与技术及管理水平低下问题,构建城乡产业互动的交换利益基础,优化城乡产业体系配套和互补的对接方式,提升城乡产业合作的分工层次。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区域产业集群成长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提升了地方工业化的质量,而具有良好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作为地方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带动地方经济结构与产业空间组织调整的同时势必连锁性地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八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城镇化发展要以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城镇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国家各项政策、战略规划为保障,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具有民族特色产业支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创新建立合理有序的城镇体系,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城镇质量,完善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动力机制,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机遇,积极利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稳步推进关键期的契机,探索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与产业集群都是促进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镇化与产业集群是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城镇化使众多的关联企业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扩大了与产业集群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形成规模,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加快了城镇化所需的各种要素的形成发展速度,增强了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提升了小城镇区域经济质量,从而促进了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产业集群的推进器,有效地促进了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产业集群拓展了城镇化的地域空间,是城镇化产生的根源和城镇化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城镇化推进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产业也面临换档升级的挑战,在这一境遇下,通过优化城镇空间,加强城镇治理,加快制度创新,提高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效能、运营效能和政策效能,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集群互动共促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江津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江津区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进一步进行调研分析中发现农民增收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如何在这一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的方式进行思考总结,期望能给政府改革进言献策.该论文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推进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横项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7.
农村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进一步厘清特色产业经济的内涵与理论依据,文章认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要素包括特色资源禀赋、规模化生产与销售、产业升级与融合、创新制度体系等四个方面。当前,农村地区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大批特色鲜明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呈现出绿色生态产业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度不断提升等特点。但整体而言,农村地区特色产业仍处于培育成长期,面临产业集群效率不足、资金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制约。未来仍需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定位、强化政策支持、抓好特色产品的创新,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镇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释了集约发展是城镇化理论的深刻内涵,城镇化概念中的质量提升、城镇化模式的历史演变、城镇化聚集理论的核心问题其本质都是集约发展;分析了欠集约发展是当前农村城镇化的突出问题,表现为人口欠集约、基础建设欠集约、产业欠集约、资金欠集约和规划欠集约;探讨了农村集约型城镇化的战略取向,一是区域集约:采取差异化战略推进区域城镇化,二是产业集约:推动城镇化与经济结构的互促共进,三是人口集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非农产业转移和身份转变,四是经营集约: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结合,五是资源集约:推动资源的城乡间流动和整合,六是风格集约:构建自然生态 地方特色 时代背景 文化底蕴 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城镇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大力培植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产业集群通过为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提升城镇竞争优势和经济实力、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量.城市因规模经济而集聚,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村劳动力;产业集群也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伴随着第业集群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步向高级化和合理化方向转变,城镇集聚经济得以实现,城镇化进程就你得以加快.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步推进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城镇化创造国内需求的机理是:城镇化推动城镇建设从而创造投资需求;城镇化引发消费升级从而创造消费需求;城镇化推动产业升级从而扩充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郊区转型从而形成新的市场需求;城镇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扩大农村需求。推进城镇化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也要遵循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结合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实施新型的城镇化战略,更加注重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过渡转型的重要时期。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产业机构深度调整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特殊背景,处于加速发展和加速转型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河北积极实施城镇化战略,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全省城镇化发展还相对滞后,还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应从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产城融合、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重点举措。  相似文献   

13.
吴艳君 《经济导刊》2013,(12):63-66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第二、三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化的内需动力产生严重的影响,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城镇化积极稳妥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城镇化过程中要完善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镇化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新型城镇化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之上的.首先,城镇化需要工业化来带动,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城镇化也会给工业化提供支撑.其次,城镇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镇化,能够有效带动和引领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农业现代化也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再次,基于信息化构成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因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使工业化的提升更好地带动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从乡村振兴视域研究绿色城镇化还有待破题。乡村振兴,为绿色城镇化的谋划与推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的考量。当前,绿色城镇化推进出现了忽视整体认知和实践贯彻的全面耦合性;忽视了城市与乡村的一体性;忽视了绿色城镇化的动力持续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在深刻认知乡村振兴与绿色城镇化的逻辑关联下,进一步变革城乡居民发展理念,根植绿色发展认知;推进农村产业改革,提供绿色生态产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绿色城镇化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基础功能,为绿色城镇化推进提供价值支撑;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引领城乡生态规划实践;推进城乡产业转型升级,为绿色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付达院 《经济研究导刊》2013,(35):99-100,10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业集群已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界定、理论及模型、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等领域,现有研究关注到了产业集群发展在城市竞争力提升中的重要性,但基于产业集群战略的角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分析相对欠缺,亟须结合具体城市发展案例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竞争力融合的内在规律加以深化探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4)
"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推进产城融合,提升新型城镇化,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AHP)对湖南产城融合进行定量评价,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辉 《经济纵横》2004,(12):18-21
目前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加快城市体制与技术创新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建立多元化城市环保投资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市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加快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促进资源型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我国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是提升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3):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