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河晋陕峡谷红枣产业带”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河晋陕峡谷是我国红枣的最佳优生区一,也是我国五大红枣产区之一。黄河晋陕峡谷的红枣生产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为使红枣产业逐步成为该区域主导产业之一,提出建设“黄河晋了陕峡谷红枣产业带”的设想,并就红枣产业带的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以此为例,探讨了旅游城市化背景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及区域内中心城市旅游互动发展的趋势,认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是多中心+网络化。从树立利益分配的旅游发展理念、建立协调机构的旅游体制、进行统一规划的营销模式和区域旅游线路整合与创新等方面,提出本区城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2014年3月31日是国务院日前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探讨了它的意义、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示范区2014年3月31日是国务院日前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以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路径,推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本文探讨了它的意义、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区域旅游合作能够发挥资源整体优势,有利于打造强有力的区域旅游品牌,是多方合作共赢的目标,也是旅游产业带动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结合区域经济、旅游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各市旅游产业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区域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区域文化内涵深厚,发展旅游业的区位条件优越。然而,由于“政区分割”,导致共享旅游资源开发纷争不断,区域旅游业发展极不平衡。加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点、线、面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以促进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软实力的现状后,利用区域软实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有:积极发展硬实力,加大投入教育科研,提高区域人力资源素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  相似文献   

8.
<正> 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第7次会议于1994年9月21日至26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隆重召开。会议由甘肃省副省长崔正华主持。陕、甘、宁、青、新、晋、豫、鲁、内蒙9省(区)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黄河(集团)公司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国家科委、民委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应邀到会,与此同时黄河(集  相似文献   

9.
红枣是一种原产我国的特有果品,起源于秦晋峡谷一带,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古语道:"一日三颗枣,七十不显老",如今红枣的保健意义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提到陕北,提到延安,人们心中更多的会联想到革命老区,延安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市场对各项农产品指标的出台,无公害成为未来农产品的发展方向。红枣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之一,也是山西省传统栽培的经济树种。无公害红枣是未来红枣发展的方向。无公害红枣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无公害红枣如何产业化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开发江西赣州六县(市)红色旅游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红色旅游已成为当前国内旅游的热门产品之一.江西省赣州市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在分析以赣州瑞金为主的六县市红色旅游区的资源与发展概况基础上进行了优劣势分析,并提出了赣州市发晨红色旅游的战略构想,为江西赣州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农业产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国范围水利水文数据,对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出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一般性结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通过降低成灾面积、保障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资源的生产配置效率三条现实路径,综合作用于农业产出。推论表明,此种效应呈现出正向效应和地区差异性特点。随后利用1988—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范围与六大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农业产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有着显著正效应。六大区域中,除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外,其他四大经济区域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正向效应均高于全国水平。正向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南部沿海、西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3.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提升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从质量、效率、动力角度出发,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九省区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探究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流域内省际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中下游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力在上游地区较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为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九省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各项规划落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集参观、体验、学习和教育为一体,具有经济、社会和文化三大主题功能的专项旅游活动,是我国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体验经济视角,探究福建省红色旅游开发,注重体验因素的构建,提出构建体验主题、打造体验旅游产品、实施体验营销、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设计个性化旅游纪念品等对策,促进福建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东北亚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地方优势,提高地区竞争力,为争取现今IT潮流中东北亚200余年以来最初的次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为了克服该地区现存复杂的政治条件,本文提出了推行黄海自由贸易圈的构想,并确定其区域划分和分阶段实施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对跨国公司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着重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科技、人才、资本、市场及制度等动力要素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黄河治理现状提出黄河治理优化、转型的策略和路径,旨在充分发挥黄河自身的潜力,努力实现流域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并对水资源的使用进行精细化管控,以求保持黄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实现黄河自身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满足区域用水需求。借鉴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引流的原理,根据黄河水势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变化,在黄河中上游汛期引流并筑坝储水、储能。创新储水、储能模式,借助先进的抽水蓄能电站原理,将西北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转换成水能储存,构建储水、储能的综合体,形成水资源和能源生产循环系统,实现对黄河水资源和能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并根据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来调节供水或供能,既可缓解汛期的洪水压力,又可在干旱年份或枯水季节供水、供能,缓解旱情。通过使用5G、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整个流域各河段的水情进行监测和调控,以实现流量的稳定管控,避免负面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红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一是红学是什么?提出《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与曹雪芹家世生平、版本等研究是统一的红学内部二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赞成把红学局限在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的范围。二是石头记庚辰本和己卯本的关系,对庚辰本不是从己卯本过录的这样一种看法提出质疑。三是在分析红学历史上索隐派和新红学派的红学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地认识和研究《红楼梦》美学的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感悟和研究隐藏在《红楼梦》具体直观艺术形象背后的未出场的世界和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南京爱立信“倒戈”在我国银行业引发了一场“震级”不小的“地震”,使商业银行发展国内保理业务,开办“应收账款买断”即无追索权保理业务成为必要。但开办无追索权保理业务对银行来说又具有较高的风险。因此,为了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本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无追索权保理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的分析,提出了应如何建立和完善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议,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两点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