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收入分配和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研究中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还不够合理,本文立足于收入的不同来源,通过分析总结相关国内外文献,梳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缓解贫困,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可以分别从总量和结构的角度进行考察。对不同口径"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的研究均发现,我国个人所得税有助于缩小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但社会保障缴款显示了一定的逆向调节作用。通过结构分析发现,高收入居民的纳税比重、平均税率、税收累进程度均高于低收入组,但差别不大。同时,各收入组间收入结构、赡养人口的差别,影响了税收的再分配效应。  相似文献   

3.
收入流动是研究收入不平等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笔者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分析发现:(1)在考虑到收入流动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长期收入不平等并没有各个单独年份的收入不平等那么严重;(2)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取决于收入流动的自身变动情况,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在2000年后呈现整体下降态势,其对我国城镇居民长期收入不平等的缓解程度也出现下降。(3)导致阶层固化的收入流动不利于缓解长期收入不平等,这也解释了进入2000年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流动对长期收入不平等缓解程度呈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凯恩斯简单消费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31个省、直辖市2001~2010年的数据建立变系数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不同来源收入对东中西部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收入对三个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均有显著的正向拉动效应;转移收入对西部地区的消费拉动效应明显;而经营收入和财产收入对各地区影响均不显著且大部分地区弹性系数为负  相似文献   

5.
张琛  张郁杨  马彪  郭军 《财政研究》2023,(8):114-129
本文采用2003—2017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个体数据,分析了机会不平等对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基于Shapley值分解模型探究了各类环境因素在农民工机会不平等中的贡献度。研究结论表明:机会不平等在农民工工资性收入不平等中的占比平均约为35.70%,且存在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区域是机会不平等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家庭背景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度明显下降,而性别的影响却在逐步增强。基于“偏环境效应”的机制分析表明,近年来以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配置公平性的提升大大缓解了农民工工资性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就业区域的机会不平等虽然减弱,但就业行业的机会不平等在不同出生组别农民工群体间仍然明显,农民工平等就业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推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调节功能,推进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和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6.
居民收入分配存在一定差距是合理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杠杆调节作用,提高微观组织的运行效率,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过大,超过一定范围。就会阻碍居民社会福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阻碍公平竞争的实现和资源有效配置,使社会产生两极分化,不仅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笔者侧重研究财税部门的调节措施,从政策角度探讨如何促使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结构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而出现了一些将其原因归结为市场化改革的错误认识。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主要特点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实证分析,对一些模糊认识进行了澄清。在个人收入差距扩大的诸多因素中,传统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一些制度和政策,在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驱使下新形成的有悖于市场体制规则的制度和政策,政府对市场缺失和市场扭曲采取的不作为态度,对资本节制和劳动保护的不足,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房地产价格过高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两大民生问题.“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出了要改善民生,本文就从我国房地产价格这一角度来衡量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主要目的是探讨出这两个热点民生问题内在的相互关联以及相互推动作用,最终达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完善以及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的道路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形成一个改善民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笔者首先估算了云南省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特别是最近十年.通过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收入分配差距和低、中、高三个阶层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差距主要由低和高两个收入阶层决定,增加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遏制高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可以减小基尼系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回顾以往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不同于基尼系数的新的指标用于衡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把这一指标引入模型,用以分析不同收入来源对安徽省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实证分析当中得出一些缩小安徽省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启示。实证结果显示,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会对收入差距产生影响,前两者的影响是正向的,且工资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可观。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与收入分配变化--以劳动力的流动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角度,对市场化过程中的收入分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模型表明,库兹涅茨倒U假说可能是成立的.在劳动力流动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早期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可能会上升,一定时期后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国家干预、市场化进程本身也可以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分别从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两个层次,探讨美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前者针对近期美国劳动份额占比下降的趋势,分析认为这是占雇员绝大比重的低技能工人工资收入增长慢于生产率的增长造成的,同时低收入工人与技能工人和管理层收入之间的差距拉大,最终造成了美国功能性分配差距加大。在规模性收入分配研究中,本文指出虽然美国的税收和福利政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功能性收入分配差距,但是和欧洲大陆国家相比,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还是非常大的。不过由于美国公众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认可、对美国政府的责任的较小要求,以及美国社会的流动性等原因,美国收入分配不均还处于一种可以接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邵晓 《中国外资》2013,(10):206-207,211
中国收入分配悬殊程度已到了一个危险的区间。市场化使低级劳动力市场中的下岗职工、农民工成为缺少或失去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群体。激化的社会矛盾要求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品的公平供给,要求更合理的再分配制度。遗憾的是,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正在改善中,但仍然没有起到对社会低层"雪中送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90-2009年长三角城镇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分两个时间段1990-2001年间和2002-2009年间计算分析了各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结果表明:大长三角城镇居民自发性消费水平存在差异,上海市最高,江苏省最低.工资性收入对消费支出水平的贡献最大但呈下降趋势,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对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显著提高且潜力很大.最后给出了提高大长三角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罗芳  韩玉香 《云南金融》2012,(4Z):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罗芳  韩玉香 《时代金融》2012,(11):65-67
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需求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快速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却呈现出了扩大的趋势,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使我国居民消费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消费理论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探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与提升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指出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从而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靠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刺激消费需求扩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采用对60后、70后和80后三个不同群体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按照Roemer(1998)的机会不平等分解法,实证检验了导致机会不平等的各客观环境因素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从全样本来看,性别、出生地、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类型对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父亲的收入、职业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代际转移中对个体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均十分显著。从分样本来看,在对60后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性别、户籍和父亲工作性质等因素中,性别与户籍对70后、80后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逐渐弱化,而基于父亲收入和工作性质的不平等现象却愈加彰显,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亦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