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的新概念。深入研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在探析现代产业体系概念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系,并以浙江省绍兴市为案例,对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郑荣翠 《现代商业》2015,(4):140-142
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集聚性、开放性、融合性、创新性等特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能脱离区域资源环境和原有产业发展背景。唐山市作为具有港口资源的资源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充分利用临港优势大力发展重化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借助港口产业群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与传统工业、服务业和农业相融合。  相似文献   

3.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安徽产业体系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优化企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角度提出了加快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先进省市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总结出各自特色与经验:广东以外向型经济带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上海以高端产业为主的总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优势;江苏大规模吸引外资带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浙江活力十足的民营经济对整个GDP贡献度已起到支撑作用;山东依靠大企业集团带动战略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借鉴先进省市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魏云 《中国市场》2011,(11):38-49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既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现存问题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资源型城市应当构建"主导产业、接续产业、配套产业、支撑产业"四大层次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具体研究了资源型城市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模型。  相似文献   

6.
现代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江苏做为制造业大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却相对滞缓,区域分布上也不尽合理。依托江苏地区的区位、产业、功能、人才优势,在四大产业集聚带中有选择的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江苏加快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王新新 《商业时代》2012,(14):119-12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现代产业体系"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建议》中。这也是党中央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深刻认识走现代产业道路的重要性并理清发展思路,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现代产业体系提出的背景、现代产业体系内涵、特征、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评价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准则,阐述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盐城抢抓中日韩谈判构建自贸区、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江苏沿海开发开放、长三角一体化、江苏省加快苏北振兴等国家级和省级战略叠加机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逐步构建起了以承接韩资汽车等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产业转移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一、盐城创建国家级韩国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的突出优势(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盐城位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北翼,地处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现代产业发展的"潮涌现象",但我国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陷入了五大误区。我国现有产业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不高,即构建目标趋同、构建路径本末倒置、不当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崇拜高新技术与政府过度干预。因此,促进地区传统优势产业裂变或内涵式发展,加快城市群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合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先进适宜技术的应用,建设因势利导型政府,是规避以上误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需要突破瓶颈,得到进一步提高。学者们一致认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发展低碳经济,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现代产业中无论是农业、工业或者是服务业,均要注意节能降耗等措施的应用。发展产业优势集聚需要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只有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调动资源、整合资源,产业集聚才能做大做强。文中提出了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的对策。最后,提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沈宏婷 《江苏商论》2011,(11):79-81
开发区及其转型发展在江苏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江苏省开发区转型发展既受外力驱动,又面临着内在的种种制约。在新背景下江苏省开发区转型应该是一次经济、社会、环境全方位的转变,涉及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城乡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淮安市第三方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位环境、宏观经济、产业结构、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来看,淮安市具备构筑苏北区域物流中心的诸多有利的环境条件。随着淮安市作为苏北交通枢纽城市的功能日益增强,发展第三方物流业、构筑苏北区域物流中心,是淮安市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易志高  潘镇 《江苏商论》2011,(10):83-85
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江苏当前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江苏服务外包现状及问题出发,基于钻石理论视角剖析其自身优势及其与上海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江苏服务外包的未来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朱丽莉 《江苏商论》2012,(7):105-108
在服务业领域,人才素质决定着产业素质,人才层次决定着产业层次,人才密度决定着产业高度。围绕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层级等问题,文章对江苏省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江苏省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众多因素制约,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逐渐凸现,现代服务业人才的供给约束逐渐凸现。为此,应不断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扩张与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5.
大陆与台湾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多互补之处,作为中国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江苏省与台湾地理位置存在天然的临近,在实际开放中也与台湾有颇多合作。江苏与台湾两地产业结构变迁的分析表明,江苏省和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比重存在梯度差异的发展态势,而这种产业结构变动的阶段差异,为苏台两地产业合作提供了发展空间。江苏省必须抓住机遇,不断改善自身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依据各自比较优势来确立苏台两地产业分工架构,从而最大限度利用双方资源推动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中期,常州曾经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但自90年代起,常州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经济地位出现边缘化迹象,且与周边城市的差距逐步拉大。如何应用定量研究方法从结构性问题入手,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为常州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显得十分紧迫。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应用结构变化值、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产业扩张弹性对苏州、无锡、常州苏锡常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为促进常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制定发展对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之后,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就成为必然。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是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针对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宣烨  盛丽丽 《江苏商论》2012,(7):156-160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集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要素的高端产业形态,更是世界产业升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全新潮流。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快、集聚程度高、重点行业发展突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但也存在比重偏低、产业同质化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发展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策略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实施创意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蚌埠既面临安徽省内激烈的区域竞争,又担负着建设“两个中心”的重任,必须加快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制,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障,加速构建支撑蚌埠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模型,并结合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给出了政府角色的演化路径。根据系统复杂性和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理论,从系统内部自适应和外部环境约束两个维度阐述了政府角色演化的实现机制。最后分析江苏省光伏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中政府的角色演化,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