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霜仪 《发展》2008,(12):92-92
说到读书,便想到了书籍极度匮乏的时代;想到了自己艰难的读书经历;想到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所经历的曲曲折折。我想要说两层意思:不能让孩子错过读书的黄金时光期;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兴趣。语文老师在学生印象里应该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感召的力量,是一个书香的载体。我一直热切的想把自己对书的喜爱温度传递给我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戴红 《西部大开发》2010,(4):157-157
古人云:“人可一日不食肉,不可一日不读书。”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也。”意思是一个文人不经常读书修心养性.就是会失去自我。我们都是教书育人的老师,读书的好处自不用说。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倡导读书的特殊日子,在这个需要不断读书的信息爆炸社会,让我们都捧起书本。  相似文献   

4.
冶山 《走向世界》2010,(3):112-112
又整理出来一批书要去送人了,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老婆同学的儿子喜欢读书,据说尤其喜爱文史一类.我就建议把我的文史类书送给他.没想到这桩买卖很快就成了。更可喜的是.成交额在一百斤左右。  相似文献   

5.
王欣 《走向世界》2014,(25):16-17
浮躁的社会、生活的压力,让读书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在快节奏里奔波忙碌的城市人,虽然书买的越来越多但读得越来越浅。对于他们而言,读一本书或许只是因为心血来潮。但对于另一部分人而言,读书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边沉淀自己、一边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6.
李文静 《魅力中国》2010,(6):108-10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人们读书学习带来丁更多的空间与途径,而正是这个富裕的年代使人们对于读书产生了不同的思考:读书是有用还是无用?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无数个伟人的例子证明了,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7.
读书是我们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读书使人聪明,读书能提高民族素质;读书既能获得精神的陶冶,又能起到休闲的作用;读书能帮助人美容,同时又能治疗心理疾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8.
读中国古典     
张炜 《走向世界》2011,(19):96-96
有人说我有很多时间在山里封闭自己,写作和读书。听起来多么好。事实上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能有许多这样的机会。我和大家一样,很少有时间一个人独处,更不用说去山里封闭读书了。那种情景我们只能在古书里看到,比如说一个道人、一个和尚,或者一个遁世者。  相似文献   

9.
刘万平 《西部大开发》2009,(12):130-130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推进语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一直是笔者探索的课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能力教学的“三步曲”。  相似文献   

10.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求知益智,为修身养性,抑或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但无论是哪一种读书态度,人们在阅读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寻求一种读书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说起“80后”的阅读和写作,人们的第一反应是青春文学、“穿越”故事、玄幻小说、韩寒、郭敬明……网络读书杂志《读品》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颠覆了人们的这一定见。在以“小众”、“个性”相标榜的豆瓣网上,《读品》小组成员有两万多人,组员们在这里安详地讨论着艾柯、齐泽克、梁启超、李泽厚……这一现象引起了我采访现任《读品》主编、“80后”学人周鸣之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任焕林 《西部大开发》2011,(1):161-161,174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能力,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有师易,无师难”局面的一个重要手段。有了读书能力,学生就能独立地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寻找和摄取大量的知识.只有这样,他们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实现由“教”向“不教”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11,(18):74-75
“读书即生活”的境界越来越远离现代人群。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人的读书时间越来越短。或许,这其中有很多缘由。但无论怎样,只有读书才能提高生活的品质。近期,智联招聘对这一话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五成职场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  相似文献   

14.
冯其庸 《宁波通讯》2012,(10):68-69
谈起读书,我觉得无非是“勤奋”二字。勤奋是最为质朴又颠扑不破的读书之道。记得小时候读书,先生要求我们的,不仅是读文章,而且还要背下来。中国文学史上的诸多优秀篇章,小时候但凡花了功夫的,有很多至今都刻在脑子里。也许你要问:脑子里记住这么多文章有什么用?那么我告诉你:至少它能够给你的写作带来灵感。  相似文献   

15.
新书速递     
《中国报道》2013,(12):117-117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毛泽东毕生的读书生活。从青少年时代的从师求教,到他的读书环境,读书的内容,读书的方法、经验,读书的刻苦精神,一直到读书的经世致用等方面,都做了翔实的描述。该书突出了毛泽东重视读书学习的思想和观点,引用了不少生动有趣的读书故事,使这本书明显具有新鲜性、知识性、故事性、哲理性、资料性、人才性为一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一诺 《新西部(上)》2013,(Z2):132-133,135
从精神层面和社会现实层面看,读书可能使人精神超脱而达到一种"自由"的境界,也有可能使人受到"束缚"而成为"书呆子"。判断读书是否使人走向精神自由的标准是,读书是否强化了读者自身理性的独立判断、思考乃至怀疑知识和社会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群体,应该提升自己的精神标准,在不断的阅读中增强问题意识,从而使得思想在磨练中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7.
罗小卫 《今日重庆》2009,(4):108-108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瞎,语言无味。这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知识和学问,与他的气质、气度和气魄,都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能把知识变为技能,能使学问成为智慧,那么他的工作、事业乃至人生境界,都会随之得以提升。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的粗浅道理。  相似文献   

18.
朱会娜 《魅力中国》2014,(23):134-134
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提到读书,其重要性大家都能说上几句:读书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拓宽人的知识面等等。  相似文献   

19.
书香伴眠     
大自然任何微不足道的事物,都能改善人的生存环境,让人健康愉悦,而读书则能改善人的心理环境,让人平静从容。  相似文献   

20.
陈晋 《宁波通讯》2014,(5):74-75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他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逝世前一天,他的全身都插了管子,时而昏迷,但只要清醒过来就看书、看文件,前后总共11次,用时2小时50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