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8年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攻坚突破的重要一年。省国资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和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创新领先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实现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两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资》2012,(1):80-80
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发展主线,上海广大国企集团既面临“资产资本化、资产证券化”的紧迫需求,又需要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趋势中创新发展方式,加快上海国有企业向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群体转变。伴随这一进程,国有集团传统管控模式势必受到挑战。加上经济危机余波未退却,通胀压力加大,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上涨等诸多不明朗因素夹击下创新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集团管控模式正成为全市国资监管部门和广大国资国企关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是上海发展的最大红利,开放是上海最大优势,创新是上海最重要的动力,人才是上海发展最重要的资源2012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国资监管上了新台阶,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开创性。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在全市经济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地方国有经济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9%,高于同期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4个百分点;缴纳各项税金增长13.6%,高于同期全市税收收入增长6.5个百分点。国资国企在调结构中发挥了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国有资产面广量多,国资国企的改革事关整个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今年5月底,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妥善解决国资管理及运作、国企治理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韩康 《上海国资》2009,(8):48-50
为增进国资国企监管机构和广大国有企业对期货业务的了解,充分认识期货业务对大中型国企(集团)规避价格风险、实现稳健经营的必要性,提高国企套期保值实务操作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上海国资》联合上海东证期货有限公司共同推出“期货实务”专栏,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应该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路子国有企业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矛盾纠纷化解的“润滑剂”,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为保障国企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应该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路子,这样才能在国资国企改革之路上筑牢企业发展根基,最终促进国资国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建立国资经营预算方面,最核心的是国企收益上缴。国资委办公厅的官员向《上海国资》记者表示,2003年国资委成立,国有企业出资人到位后,国有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这为国企收益上缴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超 《上海国资》1999,(收录汇总):43-46
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应该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路子国有企业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矛盾纠纷化解的“润滑剂”,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为保障国企改革发展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群团工作应该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路子,这样才能在国资国企改革之路上筑牢企业发展根基,最终促进国资国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铮 《产权导刊》2015,(6):62-6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企民企融合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重头戏。而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对现有的国有企业进行增资扩股,引入有实力的民营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以此增强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促国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搭建国资运营平台,通过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产业布局,提升国资运营效率;通过多元化产权结构调整,进一步加深国企市场化程度。事实上,我国已经有部分国企做了国资平台建设的"先行者",这主要以三家央企——中粮、国开投、北京国资经营管理中心改革试点为代表;地方试点则主要以渝富、四川发展、上海国盛+国际,深圳远致+投控等为代表。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资改革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围绕提高国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先后召开了八次全体会议,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创造性地提出的大方向大原则,都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促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指引着改革的方向。回顾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今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资》2011,(2):7-7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上海国资国企攻坚破难的改革年。上海国资国企将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市场化、证券化、透明化”导向,突出“改革与创新”,力争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局。  相似文献   

13.
<正>市场竞争类企业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迫切需要创新建设,以此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行业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领先位置,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具备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干部人才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 《上海国资》2012,(12):34-43
2012年,上海国资国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凝聚共识,发力创新,成为上海国资改革发展的一大看点。2012年8月,上海市国资委出台《市国资委关于增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从战略目标、创新职责、资金支持、资源集聚、考核导向、激励力度、环境营造等7方面着手,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支撑引领作用。这是上海国企创新环境最好的年代。在政策支持上,上海市国资委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指标纳入经营者业绩考核,对承担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的企业,采取"完成任务加分,未完成不扣分"的政策;对企业在当年成本费用中自筹的研发投入,在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于利润;创新激励的政策也得以积极推进,上海市国资委会同上海市发改委等部门制发的《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上海市国有创业投资企业股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多方探索完善科技人员中长期激励机制、国有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退出机制。当然,也必须指出,创新环境的改善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创新力量的形成,还需要企业家的远见、坚持等诸多因素。当然,创新也并非仅限于新发明、新技术,它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创新,涵盖了技术、管理制度、商业模式、投融资等诸多方面。此次《上海国资》盘点出的2012年度22项创新事件,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上海国资》编辑部希望通过"2012上海国资创新力量"盘点这种方式,向创新者致敬,也期待更多的创新力量得以奔涌而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盘点难免挂一漏万,希望读者能从中见微知著,感受上海国资生气勃勃的创新动力,亦能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王铮 《上海国资》2013,(12):31-32
上海国资改革向纵深展开。12月中旬,历经多次调研和修缮的上海国资改革20条公布。其指导思想是,明确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以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和国企纵向整合为途径,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外地资讯     
正广州成立超200亿规模国资国企创投基金日前,广州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每年从国资经营预算利润收入中安排不低于20%的比例,对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进行后补助,支持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发展。同时,引导企业每年从收储土地补偿收入中安排不低于20%的比例(剔除土地有关成本和职工安置费用),支持创新项目。另外,由国资收益、市属企业联合出资成立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母基金),联动聚集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7.
孙玉敏 《上海国资》2014,(1):101-103
2013年12月17日,被外界称为“上海国资改革20条”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公布,上海国企新一轮改革揭幕。其中的一大重要方向,就是将进一步优化国企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铮 《上海国资》2008,(5):16-17
4月11日,易方达进行了中国基金业专户理财的首笔A股投资,拉开基金专户理财入市的序幕。据了解,基金公司目前拥有两类客户群:一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另一类是大的个人投资者。 不过,根据《上海国资》采访所得,目前国有企业对专户理财大多持观望态度,并不如市场起初设想的踊跃。“我们现在与几家国企签单,但资金额不大,他们显然是在尝试。“鹏华基金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周罡对《上海国资》表示。  相似文献   

19.
国资改革和国企改革必须有机结合《上海国资》:您到仪电集团已有15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张林俭: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国资、国企改革没有理由搞不好。从仪电的实践来看,只要坚持改革,国有企业的困难都可以解决,国有资本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二是国资、国企改  相似文献   

20.
刘昌荣 《上海国资》2012,(10):64-65,68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当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热词,普陀区提出了“创新求突破,提升促发展,努力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目标,在。值此关键时期,如何发挥国资国企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上海国资》专访了普陀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严志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