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已对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进行了诸多理论研究。本文基于相关理论研究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析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稳定性影响。本文借鉴已有研究的指标选择方法,构建合理的商业银行稳定性指标,结合中国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冲击较为明显,因而商业银行可通过改革创新应对其冲击;在长期,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稳定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互联网金融并不会取代传统商业银行;同时,中国银行业的稳定性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即中国银行业长期的稳定发展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这为监管部门制定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琳 《时代金融》2014,(8):130-131,140
本文以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不良贷款率构成冲击的反映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变量构建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显示,CPI、GDP增长率比M2增长率更显著地影响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影响呈现周期性;信用风险水平与GDP增长率的滞后变量呈负相关关系,与CPI的滞后变量呈正相关关系;数量关系方面GDP增长率增加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约降低1.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背景下,传统金融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与此同时,新的合作也由此产生,促进了金融的发展,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作为研究背景,利用VAR模型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  相似文献   

4.
引入金融共生理论,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间存在正向非对称共生关系,小微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远超互联网金融对小微金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共生环境、推进小微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我国金融脱媒趋势逐年显著。非银行融资方式对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的脱媒势必会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及盈利模式,并会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选用2000—2013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国内生产总值、债券发行规模、股票市场融资规模、信托资产规模、银行理财产品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方法来定量评估各种金融脱媒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冲击程度以及度量其贡献度,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结构、服务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转型提供实证支持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收集相关数据和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建VAR模型及VEC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程度很大,表现为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对货币供应量的方差贡献在62%~63%之间;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有时间差异的,表现为在短期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对货币供应量具有负向影响,而在长期这种影响是正向的,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更多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运行,利率的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利率风险也随之上升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因利率变动而变动,并波及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因此,加强利率风险监控,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VAR模型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8.
郭娜 《济南金融》2014,(9):32-37
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及共生关系的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随后在Logisitic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别选取P2P与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及共生关系的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随后在Logisitic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别选取P2P与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郭娜 《海南金融》2014,(9):8-13
在我国依然存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单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景之作",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所需"。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如何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与传统金融业的和谐共生,达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帕累托改进",不仅对互联网金融自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及共生关系的判定标准进行了介绍,随后在Logisitic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分别选取P2P与银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代表,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共生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做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共生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价波动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我国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CPI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和物价波动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分析,表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对CPI有着正向的作用。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在长期CPI的变动很大程度是由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引起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我国1993年1月至2010年9月的CPI和PPI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CPI和PPI互为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含函数进行分析,发现CPI对自身的增长起着推动作用,CPI对PPI的增长有着正向的作用,但影响有2个月的滞后期;PPI的变动对CPI有着正影响,并且有2个月的滞后期.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CPI的变动90%是由本身引起的,10%是由PPI引起的;PPI变动40%是由CPI引起的60%是由自身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证分析中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议。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79-2010年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它们二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阻碍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14家银行利润的HHI值与金融稳定等指标建立VAR模型,研究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稳定与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呈正向相关性,但银行业迅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快将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从短期来看,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越高,金融体系越稳定,并且银行业市场结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本文认为竞争并不能促进金融稳定,相反,适度地提高银行体系的集中度,更有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年1月-2010年6月之间的季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全面研究央行总资产与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汇资产、对政府债权与其他资产、对金融机构债权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对金融机构债权拉动GDP的效果较大,但外汇资产对我国GDP的长期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对政府债权与其他资产在短期和长期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都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功能发挥中不可避免的是双方的功能无法做到最佳,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功能为金融的核心及基础功能,而商业银行的优势功能为扩展功能。而在进行监督管理之前,要清楚二者的优势和关系,将二者合理结合,以达到促进金融发展的目的。本文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不断催生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及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由此应运而生。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它与商业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并将改变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因此,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加快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现实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依靠自身的先天优 势,促进资本融通发展迅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活力,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作用,但也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一定冲击。本文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 的发展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结构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第一,短期内互联网金融对股票市场产生负向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向作用减弱, 并扭负转正。第二,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产生正向作用。第三,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作用较弱,正负效应更迭,以负影响为主。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政 《河北金融》2020,(9):16-2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以电子支付为基础的现代支付体系逐渐趋于成熟,电子货币的使用也逐渐开始替代传统货币成为主要的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不同于过去以银行卡、信用卡等卡基为主的电子货币,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开始对加速货币流通速度,并扩大了货币乘数,从而导致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通过对2015-2018年48个月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发现,电子货币的使用使得现金比率下降,从而对通货膨胀带来上升的压力。这对于我国当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基准利率是一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也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来作为支撑,而利率是其重要的一个组成.本文主要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进行分析,并与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析对回购定盘利率、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和shibor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研究,得出目前短期shibor还未完全成为基准利率.因此,需要不断对shibor的运行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