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联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述都在20%以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  相似文献   

2.
选取2013—2020年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和灰色预测模型,探究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呈上升状态,北部沿海地区起点较高,但上升幅度不大;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大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2020年有些许下降;3个地区区域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均稳步上升,北部沿海地区为良好协调状态,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为优质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3.
利用空间统计方法精细地刻画了2003—2011年我国全国及东部沿海地区GDP和消费市场的空间变化。2003年以来,我国GDP及消费市场空间向内陆方向移动,呈现收缩密集化态势,表明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的驱动作用在增大,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在提高;同时,沿海地区GDP与消费市场空间呈现快速密集化趋势,GDP空间向内陆移动、收缩,消费市场空间向南移动、扩张,表明聚集经济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明显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沿海地区在引领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国际市场对沿海地区的驱动作用高于它对全国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驱动作用,构建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依托的国家经济核心区,推动我国经济向沿海—内陆共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4.
李文荣 《港口经济》2012,(11):35-37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该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河北省建设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强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本文提出了推进“五联动”,即整合港口资源,建立组合港,推进“港港联动”;完善港口功能,申办保税区,推进“区港联动”;加快沿海地区城镇化,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港城联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联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机制体制,推进“港腹联动”,以加快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打造河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因此有必要围绕数实融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同时考虑数字技术的要素属性和技术属性的基础上,将数字型资本、一般型资本、技能型劳动和非技能型劳动均视为中间投入,构建生产部门和技术研发部门的两部门模型,从理论层面分析数实融合的两种方式即“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均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技术型融入表现出边际作用递减的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型融入”对地理条件优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高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低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技术型融入”对地理条件劣势地区、低人力资源地区、低市场化地区与市场分割程度较高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实融合将导致数字型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和技能型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公共部门应鼓励实体经济扩大数字技术“要素型融入”和“技术型融入”的范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及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以应对技术进步偏向性变化所导致的相关要素需求的上涨。  相似文献   

6.
郭永清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127-131
我国新一轮工业化是随改革开放,在沿海地区迅速兴起,即由政策驱动,促使资本、劳动力在沿海地区集聚而得到快速发展的。该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外生性”,即资本、劳动力与市场均来自该地区之外的区域。这种外生模式重资本、轻劳动,割裂了劳动力与城市的联系,破坏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的生态环境。劳动力短缺,是这一模式内在痼疾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反映。因此,文章认为,这一轮企业内迁潮不仅是沿海地区外生工业化模式的终结,而且反应企业对构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关系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7.
赵恢林 《南方经济》2019,38(12):118-133
人口流动是我国经济的热点问题之一,那么人口流动管制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有什么样的影响?文章在标准RBC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异质性高低技能劳动,考察了人口流动管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劳动人口流动管制对总产出和总消费都有负向影响,会增加低技能工资,降低高技能工资;(2)资本质量冲击、政府购买冲击不仅会使消费和工资水平下降,同时也会造成福利下降,其中单位政府购买冲击会使居民福利下降最大,低技能总福利损失大于高技能总福利损失;(3)通过方差分解发现人口流动冲击能解释产出波动的7.83%和投资波动的5.60%,同时还发现随着经济中高技能比重加大,单位人口流动负冲击对社会福利损失越大。文章基于人口流动管制异质性视角研究得出流动人口管制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总福利,为我国流动人口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部湾地区与大西南联动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部湾包括广西沿海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沿海地区以及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大西南系指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广西、重庆。北部湾地区与大西南联动开发,实际上是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动——“山”与“海”的联姻,是地缘上两个相连的经济区域在同一开放格局下的优势互补、劣势互消,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非同小可的一个大板块。当下,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指向和区域经济发展视角开始转向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正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大开发必然要求大开放结伴而行,大开放(除了政策、体制因素的作用外)必然要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通道相匹配,否则,难以跳出窘境。我国北部湾地区与大西南联动开发,是双方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路径选……  相似文献   

9.
基于倒U字增长理论和增长核理论,采用江苏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运用系统分层模型,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微观视角,对东台市在江苏省沿海地区中经济综合实力现状特征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东台市初具局部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地位,但是也存在资本要素聚集能力相对不足,劳动要素低端化特征明显,社会产品增加值偏低等问题,需要抓住江苏省沿海开发的契机,全面提升东台市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2—2021年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维度构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测算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总指数和五个分维指数纵向呈上升态势,横向呈低—中—高三个类型;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5个维度发展指数及其低—中—高地区发展不平衡统计上显著;5个维度耦合协调度总体水平和分维水平分别处于中级向良好、初级向中级趋好状态。研究结论可为协调推进沿海地区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一、外商投资在我国不均衡的分布现状 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是率先从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依次推进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中国的外商投资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尤其是南部沿海地区。1992年,以后,中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开放了陆地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首府)城市,由此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局面。1999年,中国政府又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港澳台和外国资本投向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11,(5):35-35
2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这个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之路贴上国家意志的标签。至此,中国从北到南的沿海区域发展布局,构成了一个“C”状的完整链条。历经多年,中国鼓励东部率先发展的布局中,在浙江以北部署了吉林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规划或“改革单元”。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孔丹霞杨勇一、改进的经济增长模型经典的经济分析认为,经济增长来源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即取决于资本、土地和劳动的增长。由于资本和土地都是“非劳动性生产因素”,因而一般将土地划归到资本中去,把生产要素简化为劳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日韩经济合作的重要区域。然而,在这轮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该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下滑。截至2009年6月,中日韩之间国际贸易总量与上年同比下降17%。为了振兴沿海经济,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上海加快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来提升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胡磊 《改革与战略》2013,29(3):113-116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生成的内在逻辑是:思想理论基础是劳动和资本之间存在统一性、依存性与基于劳动力成本二重性的互利合作空间;物质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度基础是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公正的分配与管理制度、完善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动力机制是经济上的内源性动力与劳动伦理上的促进性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可以建立“思想理论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劳动关系和谐度”的现代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C-D生产函数的广东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构建引入制度变量的新C—D生产函数。研究资本、劳动、科技和制度要素共同作用下的经济增长,运用广东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改革开放25年来广东省经历了以“开放化、市场化、民营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次制度创新,平均制度变革速率达15.17%;资本、劳动、科技、制度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41、0.43、0.16、0.0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4%、10.4%、27.5%、3.7%;经济增长的粗放特征较为明显,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新一轮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珍惜资本 增加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资本利用效率过低;传统经济体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企业“预算软约束”,导致了在我们这个最缺资本的经济中,资本最“不值钱”,最没人心痛;外延式、粗放式增长问题,长期得本到解决,说到底是一个财产权利问题,是一个体制缺陷问题;“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本质上说,是“珍惜资本”的产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两条腿走路”的增长方式;如果现在把钱都投到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这一种“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将面临严重的危机。“集约化经济增长”或“内函式经济增长”的概念由来以久,关于…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先推动了沿海地区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实行了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政苯。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鼓励外资投往中西部地区。这些政策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带来了西部国家公共投资、外商直接投资(FDI)、民营资本的增长。国家大型公共投资项目带动了西部经济增长,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然而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增长缓慢。1991年以前,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很少,增长很慢。在1991年以后,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划分是制定区域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一五”期间,配合我国实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区域划分需要建立相应的多层级体系和框架,以便于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其中第一层级,可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第二层级,将这四大板块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即东部板块可划分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三个综合经济区;中部板块可划分为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两个综合经济区;西部板块可划分为大西南和大西北两个综合经济区;东北板块即东北综合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郑江淮  荆晶 《南方经济》2023,42(1):28-48
在传统Solow增长核算框架基础上引入异质性劳动投入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从而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固定资本投入增长、劳动投入增长、技能结构深化、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及效率改进等五种动能。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共同驱动,其中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61.64%,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则为35.66%,中国区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奇迹背后正是较快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第二,即使对于高收入国家而言,资本投入仍然是主要的经济增长动能;第三,技能结构深化以及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来源,二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32.04%和21.27%;第四,资源配置效率变化是引起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2008年后中国以及大部分高收入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