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9年,中国上市银行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在较好地发挥支持和调节信贷投放作用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收益。该文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9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有关票据业务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后发现,在票据产业链中中小型银行更侧重于发挥签票承兑的票源供应商的角色,大型银行更侧重于发挥票据贴现的融资供应商角色;同时,中小型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的收益率和运营效率相对较高。以此为基础,文章总结了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主要经营模式,并提出了票据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票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颁布和《支付结算办法》的实施,更进一步地推广了票据的广泛流通和使用,并为票据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在实际工作中,银行承兑汇票作为商业票据的一种,它是以银行信用为支付工具,不仅可以在商品交易中发挥其支付功能,也可以通过票据背书、承兑、贴现、质押等方式,而发挥其信用和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票据专营机构,票据业务经营组织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趋势。顺应这一集中化趋势,我国银行票据业务可考虑转为专营模式:在非独立法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设立专业性的票据交易机构,在M型组织的层级结构上经营票据业务;在独立法人情况下,通过要素投入资本化、激励约束规范化、经营行为市场化,从银行内部演变出独立的票据机构,实行专业化经营;从长远发展出发,组建专门的票据公司,进行专门化、规范化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5.
6.
由于我国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处理中陷入困境,“究竞应否对载有伪造签章的票据予以付款”成为一大难题。考察现行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明确银行的付款审查责任,无疑成为银行规避或减少票据支付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票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明确规定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票据伪造风险负担制度。银行作为票据付款人,不应承担背书伪造的风险责任,只在原则上承担出票伪造的风险责任,并且允许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银行结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银行票据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一些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伪造或者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活动也日益突出 ,给国家、企业和他人造成重大的财产经济损失。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银行票据诈骗的特征及防范对策。一、银行票据诈骗的现状及特点据统计1999年3月26日至4月23日止 ,福建省金融部门仅一个月发生9起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和1起伪造银行进帐单诈骗 ,涉案金额达1181万元人民币和400万美元。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的主要特征 :一是盗用真实银行承…  相似文献   

8.
林力 《新疆金融》2004,(6):33-34
票据作为一种传统的结算方式、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近几年来,逐渐为各市场交易主体所认可,票据业务以其方便、快捷、低成本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客户的青睐。经济金融领域票据业务发展迅速,区域性票据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同时票据风险的隐蔽性、规模性也在逐渐集聚和增强。2003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发生了多起票据诈骗案件,凸显出票据业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隐患,本文结合当前业务发展形势,就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和监管问题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9.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盛科 《南方金融》2004,(12):63-64
近几年来,全国金融票据业务异常增长,金融从业人员普遍对票据业务的风险性估计不足,票据业务的法律意识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营方面的某些目的,将票据泡沫越吹越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文从多方面深入探讨金融票据业务的风险性,并从法律和管理方面入手阐述规避票据业务风险的种种措施,为金融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吕苏榆  尚静 《金融论坛》2007,12(9):54-58
由于我国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处理中陷入困境,"究竟应否对载有伪造签章的票据予以付款"成为一大难题.考察现行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明确银行的付款审查责任,无疑成为银行规避或减少票据支付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票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明确规定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票据伪造风险负担制度.银行作为票据付款人,不应承担背书伪造的风险责任,只在原则上承担出票伪造的风险责任,并且允许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目前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建立全国统一电子票据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对该系统的初步设计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现有银行票据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我国现行<票据法>的规定,以及银行票据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目前我国的银行票据主要具备如下几项功能:一是支付功能.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广泛的主要是支票和汇票.由于银行票据在执行支付职能时具有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票据行为--背书,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广泛地被使用和转让,成为一种极具流通性的支付工具.二是汇兑结算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15.
票据再贴现,做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再贴现业务的不断增多,各个岗位的职责也不断地变化,人民银行会计人员由原来只负责再贴现到期后向申请行收款,转变为以持票人身份向付款人收款,但在会计部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再贴现业务过程中出现了有的承兑行不能按照相关法规履行付款责任;有的无理拒付,但对此代理付款银行又很难对其进行追究,导致了再贴现逾期收回,不仅造成了利息损失,还易诱发风险因素。因此,出台一些有关票据、支付方面的补充规定,以有效疏通银行结算环节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结合工作中的实例,对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为顺应国际金融发展趋势,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降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复杂性,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CAS22)、《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CAS23)、《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CAS2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CAS37)。这些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估值、计提减值等进行了重大修订。我国商业银行持有大量票据金融资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对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不同票据资产类型进行案例分析,以期完善新准则下票据资产重分类的实务处理,为后续票据资产分类及估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企业资金紧张,近来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伪造、变造及克隆银行票据实施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 从银行已堵截的克隆票据来看,克隆票只在少数细部特征上存在疑点,如印刷字体粗细与真票不符,字体颜色较重,反面不干净,银行经办名章缺失或伪造,企业印章有打印迹象,少数防伪标志与真票有细微差别,编号或付款行地址与实际不符等.  相似文献   

20.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下简称票据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有人在票据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的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