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大多数研究融资约束与出口贸易的文章不同,本文从进口多元化视角入手,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贸易行为的影响。论文首先呈现了中国企业进口多元化的典型事实,然后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进口多元化水平的影响。结论发现:整体上,中国企业平均从4个贸易伙伴进口20种产品,企均进口贸易关系为28个,但中国企业整体进口多元化水平下降;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看,国有企业进口多元化水平最高,外资企业次之,私营企业最低,但国有企业呈下降趋势,外资和私营企业呈上升趋势,因此不同所有制企业进口多元化水平趋同;进一步计量分析发现,融资约束是限制中国进口多元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这一限制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进口产品数量来实现,并且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限制作用更加明显。从政策层面看,为了实现贸易均衡,发挥进口生产率促进作用,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是可选之策。  相似文献   

2.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外贸发展成为实现高质量国际循环的关键抓手。文章采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海关数据的合并样本,系统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在企业进口贸易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扩大了企业进口规模,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的影响会因企业所有制、企业所在地区、贸易方式以及产品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作用渠道方面,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生产率提升效应促进企业进口增量提质,并且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的渠道促进了企业进口产品质量提升;拓展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进口可能性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进口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企业进口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对于推动中国数字经济与进口贸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兵 《世界经济》2012,(12):62-82
本文针对显性比较优势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贸易效应问题,基于10分位贸易品进行的统计分析和GMM分析显示:(1)显性比较优势不是中国产品遭受美国反倾销的必要条件,也不是中国产品招致美国反倾销的原罪;(2)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带来负向贸易效应,课征终裁反倾销税产生不利的贸易效应,显性比较优势上升显著地促进了美国从中国进口产品,它与美国对中国产品反倾销交互项产生正向贸易效应;(3)中国涉案产品RCA强度能够削减同期内美国从非被诉方产品的进口转移,尽管跨期内已失去削减贸易转移的功效。因此,坚守中国制造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它将继续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中国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使得进口大幅提升,本文采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以及市场多元化方法分析了进口产品的结构.2001-2006年,我国进口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扩张,进口构成主要还是来自老市场的老产品,并且中间品所占比重和增幅大干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趋势还在扩大,这表明我国进口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双边贸易框架下研究各类产品进口增长的二元边际,文章采用改进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从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长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和多边阻力提高均能有效促进双边进口,产品内分工也有利于中间品进口增长,而中国从多数贸易伙伴进口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可见,我国不仅要进一步扩大进口数量,还要丰富进口产品的种类,这样才有利于进口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积极扩大进口对助推我国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促进贸易平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通过整合2007—2016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并将其与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提取上市公司年报文本构建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进行合并,系统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规模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进口规模扩张,且这一影响效应呈现边际递减特征,对进口规模较小的企业最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推动企业生产技术升级和生产规模扩张三个途径来促进企业进口,从进口构成上来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进口额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国家层面和产品层面的进口集约边际和进口产品种类的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不同类型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推动了出口企业、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企业以及中间品的进口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还有助于提升企业进口概率、延长进口持续时间以及提高进口产品质量和技术类产品进口份额。文章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主动扩大进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贸》2011,(10):58-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电产品进口为提升国内产业装备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30多年的历程,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实现了规模不断扩大、占比不断提升、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来源地多元化等巨大变化,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减让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进口年均增长19.2%。2010年,全国机电产品进口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11,(19):58-5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电产品进口为提升国内产业装备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这30多年的历程,中国机电产品进口实现了规模不断扩大、占比不断提升、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来源地多元化等巨大变化,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关税的大幅减让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机电产品进口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8.
李萌 《上海国资》2012,(1):40-41
“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已经确定为外贸发展的“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国外贸政策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逐步放弃“奖出限进”思路,也不同于金融危机前的单方面压出口,而是在不影响出口的前提下,更加鼓励并侧重于进口。根据中国在进口领域存在的问题,扩大的进口可能会遵循以下路径:优化和调整进口商品结构,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调整、优化进口地区结构,制定进口国别政策,实现进口来源渠道与进口主体多元化,通过多元化战略分散进口风险;利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完善鼓励进口的一些政策,促进进口的便利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2002—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借鉴Harrigan等(2011)的方法测算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质量指数,实证分析中间产品进口与企业出口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进口中间产品与企业出口质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进口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通过将进口来源地划分为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中间产品都对企业出口质量存在显著促进提升作用,而从低收入国家进口的中间产品对企业出口质量的提升更大,即产品多样性互补效应的作用更大。另外,企业人力资本水平、研发营销、企业规模与企业出口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出口质量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按照行业要素禀赋和贸易方式划分的分样本回归结果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产生挤入或挤出效应结论的多样化,本文从外资不同来源地和中国地区差异的角度具体到单个制造业行业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1999~2006年中国31个省市纺织业的面板数据,本文经验分析的结论是:不论是整体外资还是港澳台商直接投资、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东部地区都存在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都存在挤出效应,在中部地区挤入或挤出效应均不明显;其他来源地的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和西部地区的挤出效应都要大于港澳台商直接投资;按来源地划分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挤入或挤出效应大小和整体外资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5-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S-6出口产品数据,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要素禀赋和贸易成本对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迅速增加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交互性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目标国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小、地理距离越近、贸易一体化程度越高,中国出口到目标国的产品多元化水平越高;有形资本对出口产品多元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远远超过了人力资本和土地等其他要素禀赋;而OFDI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产品多元化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应充分权衡出口多元化与OFDI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今国际经济情势日益复杂多变,如何在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分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和维持国内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越来越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利用2001年至2014年的我国海关数据,考察了进口市场多元化对进口价格波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进口市场多元化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进口价格的波动,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其中,进口风险的分散和进口价格的风险规避是主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市场多元化的这一影响效应会随产品种类、行业特征以及进口价格波动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结论对于我国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和合理配置世界资源,通过扩大进口市场多元化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4.
与大规模中间品进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仍然较低。文章使用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库匹配的数据,揭示出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总的样本来看,中间品进口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促进效应,而资本品进口产生抑制效应,二者调节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2)区分产品差异化后发现,同质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更大,且同质中间品与异质资本品进口交互存在显著的负面调节效应。(3)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中间品进口对民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效应最强,而资本品进口对民营企业的抑制效应最强,且中间品与资本品进口交互对三类企业都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正是中间品和资本品进口结构失衡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调节效应,才导致中国在大规模进口中间品的同时却出现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处于低位现象。据此,在强调中间品进口促进效应的同时,需要区别重视、克服其通过资本品进口产生的不利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与世界》2013,(12):48-49
<正>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中国将一贯秉承开放的态度在对非援助领域开展交流互鉴,探讨务实合作,共同致力于非洲发展。现如今,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了非洲国家民生的改善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促进南南合作与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维  胡颖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33-137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国家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桥梁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2011—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分别对中国进口与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会显著促进中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但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强于出口,且东道国GDP增长促进了中国进口与出口贸易增加,其对中国进口贸易促进作用大于出口;而东道国与中国的地理距离对中国进口贸易限制作用大于出口,东道国与中国为邻国、与中国具有共同语言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会推动中国对其进出口贸易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碧芳  孟祺 《改革与战略》2010,26(2):160-162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其中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演变成必然的趋势。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短期内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和降低国际竞争力,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战略决策,把企业目标同社会责任、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两步运用价格楔法,以中国出口优势产业为例量化非关税壁垒,改进了已有方法在概念和数据上存在的不足,使非关税壁垒在国别和时间上具有可比性。结论表明,在中国出口车辆及其零部件产品中,整车遇到的非关税壁垒高于零部件,并且马来西亚的整车非关税壁垒最高,印度的车辆零部件非关税壁垒最高;在中国出口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中,非针织、钩编类服装的非关税壁垒高于针织、钩编类服装;此外,通过GTAP模型模拟发现,非关税壁垒自由化的福利效应远远高于关税壁垒自由化的福利收益,并且当考虑非关税壁垒通过生产技术或消费偏好的路径影响贸易时,福利收益更高。本文的研究方法可应用于贸易自由化谈判的非关税壁垒量化中,弥补中国在关税减让中付出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入世十年,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和青岛与国际接轨. 入世首先推动了与世界市场的接轨与融合.一是中国产品被认可,走向国际市场;二是伴随着关税的降低,国际进口产品价格逐步实现了接轨;三是伴随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转移,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与世界的接轨. 入世十年来,中国进口规模增长5.2倍,跃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货物贸易进口接近1.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十分之一.中国已成为日本、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十年来,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与现有相关研究只注重Cournot模型不同,文章在Bertrand模型中,就反倾销税和生产补贴对进口国产量、进口量、消费量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影响进行比较,试图理解进口国政府使用反倾销为代表的进口保护手段的动因。分析表明,在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如果进口产品对本国产品具有明显的成本(即价格)优势,进口国政府从本国社会福利出发,会倾向使用反倾销税为代表的进口保护政策。根据结论,针对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现实,提出了调整出口目标和理念、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策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