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和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测度了黄河流域9省区1999—2020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考虑因变量为截断数据的特性,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人口规模、环境规制5个驱动因素的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其对黄河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值较低,上、中、下游依次递增,地区差异明显。技术效率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从空间角度看,上游地区主要以低低集聚为主,下游地区则以高高集聚为主,四川和内蒙古存在由高低集聚向低低集聚演化的趋势。从驱动因素角度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正向影响黄河流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恰恰相反。并且各因素对上、中、下游地区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超效率的SBM模型,测算了西部省份2000—2020年的能源效率,将甘肃省能源效率与其他西部省份能源效率均值进行对比分析,以明晰甘肃省能源效率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甘肃省能源效率测算结果为基础,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甘肃省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部省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较低,在2000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并在2016年后呈现上升趋势,整体之间也存在差异性;甘肃省能源效率相较于西部地区较低,但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和环境规制对甘肃省能源效率起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2000~2011年中国西部11个省考虑环境效应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将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最后利用Tobit模型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各省能源效率差距较大,其中,内蒙古、重庆和青海的能源效率较高,广西、贵州、云南和甘肃的能源效率比较低;样本期间,西部地区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了0.4%,技术进步是能源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能源价格、煤炭消费以及区际产业转移的上升对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提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SBM模型的改进DEA模型以及DEA-Tobit法对中国2006~2015年环境约束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期望产出对企业效率评价结果有较大影响,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西北综合经济区、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环境效率值相对较差。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与环境约束下的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聚集度与其呈负相关关系,而企业技术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创新效率研究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大主题, 本文从 “瑞典悖论” 出发, 探究 “金砖国家” 是否存在 “瑞典悖论” 现象, 并试图从开放经济视角对部分国家存在的产出与投入不相匹配的现象进行解答。 本文根据 36 个国家 2013~2017 年的数据, 构造了创新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体系, 用超效率 DEA 方法, 分别计算出这些国家5 年内的技术创新效率、 经济创新效率和综合创新效率, 并比较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其它 “金砖国家” 的差异。 将计算出来的效率值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 Tobit 回归分析, 找出了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并通过构建交叉项的方法, 区分了发达大国、 发达小国和 “金砖国家” 的不同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经济创新效率连续几年表现良好, 在2017 年居于首位, 而技术创新效率稍有不足, 原因在于科技论文产出成果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GDP 水平相匹配。 研究通过创新效率计算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部分国家存在着高投入和相对低产出的问题, 印证了 “瑞典悖论”的存在, 并根据研究经济开放性与创新活动的相关性, 对创新效率测量及创新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基于 2006~2016 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 运用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算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从静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 但上中下游区域创新效率失衡现象严重; 从动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 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 但规模效率不稳定的状态仍然存在; 最后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支持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并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导、 激励、 服务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VRS-DEA和Tobit-DEA2种模型对我国煤炭行业26家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效率、松弛变量和影响因子分析,得出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偏低、规模效益递增、投入过量等结论。并对出现不同问题的公司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 2007~2016 年中国物流产业省级面板数据, 运用DEA 与 Malmquist 指数模型测算区域物流效率及改善程度, 分析其差异性特征及演变动因; 通过区域物流效率收敛性研究, 探求区域物流效率均衡发展规律及路径。 研究表明, 物流效率整体水平为 0.683, 区域物流效率差别显著; 进一步分析显示, 技术进步成为物流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 全国及区域物流效率存在阶段性 σ 收敛与 β 收敛, 控制变量在区域物流效率收敛过程中作用不尽相同。 据此, 本文从体制改革、 技术推广、 区域合作、 政府引导、 信息共享五方面提出改善区域物流效率、 促进物流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2020年我国各省份煤炭行业为研究案例,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煤炭行业绿色生产效率进行了测度。选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环境规制、政府科学技术投入以及产业集聚等因素作为研究前因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前因变量的必要性及其对于煤炭行业生产效率提升的组态作用。研究发现:煤炭行业生产效率提高需要多个因素的组态作用,存在2组3条提升路径,分别为环境促进型以及政策驱动型,同时与产生煤炭行业非高绿色生产效率的机制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3个维度33个指标的煤炭企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计算出相关指标权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是核心竞争力,生产条件、盈利能力、机械化水平、煤炭储采比、研发投入、经济周期波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环保指标等是影响煤炭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煤炭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射孔完井是目前国内外油田采用的一种主要完井方法它的有效性受到了射孔弹,射孔参数,井内条件,施工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先进的射孔方法可以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有利于油田的勘探开发效果.本文将主要探讨影响射孔效率的主要因素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实证研究——兼论行业特征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7个行业規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指标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比标准化的投入、产出因子得分,计算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值.分别以创新投入因子得分,创新产出因子得分和创新效率评价值为因变量,以市场结构、企业规模、国有企业产值比例等行业特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论修正了熊彼特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说,对提高我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利用物料衡算法中详细燃料分类的估算法对全国工业CO2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基于LMDI模型,计算了各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值和贡献率。结果表明:起正向作用的因素依次为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效应对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贡献度达到174.91%,人口规模效应贡献度为15.58%;而能源强度对工业碳排放增长的负向作用最大,贡献度为-174.81%,其次是能源消费结构,贡献度为-87.21%。根据LMDI结果,运用STIRPAT模型对我国2020—2035年工业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得出我国工业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峰值为1 088 289.478万t。最后从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技术创新等角度对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国家间的科技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比较不同国家间的科技资源配资效率、制定科技研发效率提高的相关政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利用亚洲 12 个一带一路国家科技研发的两投入、两产出指标测算这些国家的科技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这些国家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带动了科技研发效率的上升;发展中国家科技研发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经济规模与科技研发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金融深化程度、人力资本水平、健康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与科技研发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最后本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面板数据为样本,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 运用Tobit 面板数据处理方法, 研究环境规制与我国各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1) 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平均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 技术水平下降是主要原因; (2) 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均衡, 东部地区最高, 西部最低; (3) 用各种指标度量的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本一致, 均有利于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面对气候变化、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经济发展的冲突,研究碳税政策对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与对中国地区发展和平衡的影响,及其对能源消费的综合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构建了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碳税模型,分别从碳税税率、行业与区域征税差异以及行业与区域碳税补贴差异进行碳税政策模拟,利用数据包络模型(DEA)对模拟结果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旨在通过对碳税政策的调整来探讨区域间的经济关联,量化气候、能源、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和碳税等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适合地区内发展且综合效益最佳的碳税政策。研究表明,在较低碳税水平(20元/t),对于山西省、贵州省等地区的商业、农林牧渔产品和服务行业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且在碳减排、经济与区域平衡发展上具有三重红利。 相似文献
19.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在全面推进“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究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互动如何促进国内低碳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中国2005~2020年30个省(区、市)的碳福利绩效值和GVC/NVC嵌入度进行测算,然后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各地GVC、NVC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的碳福利绩效呈现出“N”型波动态势,且空间上表现为非均衡分布;(2)各地GVC嵌入呈下降态势,NVC嵌入呈上升态势,且东部GVC嵌入度高于NVC,中、西部则相反;(3)嵌入GVC会显著提高本地碳福利绩效,同时对邻地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嵌入NVC对本地碳福利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邻地则显著为负。此外,GVC与NVC的互动对碳福利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4)价值链嵌入对碳福利绩效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针对性地指导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节水,选取2004-2013年新疆14个地州市际面板数据,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测度思路,在CRS条件下运用基于投入导向的超效率DEA模型,对新疆地州市以及分区域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度,依托α收敛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其开展动态演进分析,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新疆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在区域层面上,北疆与全疆农业节水技术、意识、管理水平等差异虽然呈缩小态势,但在区域内仍面临着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南疆农业用水效率不断恶化,用水形势堪忧,但各地州市农业用水效率差距较小,发展趋于均衡协调;东疆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区域内各地区用水效率呈现增长趋势。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年均日照时间、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布局和灌溉费用对于提升新疆农业用水效率具有双向影响,经济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年均降水量、水资源禀赋水平和产业结构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研究从多个维度分析了农业用水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对干旱和半干旱区开展农业节水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