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在D-L-M模型中引入杠杆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影响杠杆率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机理。研究发现,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杠杆机制提高了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了银行风险承担,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以杠杆化率为门限值的门限效应。文章以2004~2016年中国50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运用系统性GMM估计法和面板门限模型验证了上述理论推论,并分析了杠杆率监管的效果。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杠杆机制确实存在,宽松型货币政策通过提高银行杠杆化程度加剧银行风险承担,且这种作用在高杠杆化水平阶段表现得更强,实施杠杆率监管确实能够起到降低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4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三季度数据,构建汇总层面的利息偿付倍数、现金持有水平以及会计盈余作为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代理变量,考察其对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立场的预测价值。研究发现:(1)汇总层面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越高,政府未来越倾向于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表现为未来信贷投放规模的增长和借贷利率的下降;(2)分析师宏观预测以及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汇总层面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研究表明,汇总层面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能够反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求状况,从而对货币政策立场发挥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监管当局提高对宏观经济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3.
发达经济体复苏增长疲软是构成全球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评估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空间有助于客观认识发达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态势,并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及实证分析表明,当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已经偏离稳态水平,财政政策空间显著缩窄,由此倒逼央行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债务货币化拓展财政政策空间,但即使考虑金融危机期间超常规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当前美欧日财政政策仍然难以实现财政债务负担率的稳定,预示财政政策空间的缩窄。因此,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可能推高系统性风险,对此,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协调,降低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06—2020年非金融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和部分季度、月度的宏观指标,分析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和异质性回归的实证方法,按照债务期限、债务类型、企业股权结构、融资约束程度以及行业和地区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研究发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会使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杠杆率、短期杠杆率和长期杠杆率上升,并且对非国有企业杠杆率和短期杠杆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中,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融资约束程度前25%和后25%的企业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产能过剩,债务累积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产能过剩和债务累积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放开生产要素市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结合,增加闲暇时间来减少生产增加闲暇消费,通过扶贫化解部分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2011—2019年的省级数据,在空间经济学的框架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效果,并探究了其中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各区域企业杠杆率水平为空间负相关,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为空间正相关;某个地区政府债务杠杆率提高,会降低本地和相邻地区的企业杠杆率,同时具有异质性影响,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杠杆在非东部存在“挤出效应”,在东部地区表现为“挤入效应”,相对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更大。政策上应该注意对政府债务应分类管理,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冲击、债务保守与公司融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扬 《南方经济》2012,(10):102-114
以往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大多站在宏观总量的角度,较少关注传递的微观基础,也并未详尽探讨微观企业行为如何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效力。本文考察公司如何通过持续多期的债务保守行为应对货币政策冲击。实证结果表明,公司在货币宽松期的持续债务保守策略显著提高了货币紧缩期间获得贷款的能力与投资水平,并且这一效应是较为稳健的。这意味着公司可通过债务保守策略应对冲击,弱化紧缩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力。本文的发现支持了债务保守的财务柔性假说,丰富了对于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微观机制的认识,同时也为公司如何应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地时间2010年11月3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2。这是继全球金融海啸之后,美国欲再次以其他国家的美元资产为人质,让全世界为其债务买单。对美国货币政策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并采取合适的政策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不仅限制了企业进一步融资的能力,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系统风险。为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去杠杆"。文章以杠杆率较高的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考虑钢铁行业的产权性质及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去杠杆对国有钢铁企业经济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研究货币政策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企业财务风险会随着货币政策紧缩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宽松(紧缩)的货币政策会降低(提升)企业财务风险。我们还发现,货币政策和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还受到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大规模企业投资、债务融资将会抵消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积极效应;而在货币政策转为紧缩时,更是会加剧货币政策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负面冲击。本研究结论预示着:为促进充分就业,中央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增加企业外部不确定性为代价的。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作为提供就业的主要载体,企业权益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随着经济逐渐步入正轨,过量货币对经济发展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但进入2010年,随着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我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该文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必要性、判断指标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宽松货币政策确实面临退出要求,但鉴于传统退出手段给市场带来压力过大,应当通过金融体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吸收流动性,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平稳退出。  相似文献   

12.
唐元蕙 《特区经济》2013,(12):11-15
本文对美国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进行相同的政策因素解读。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与泰勒规则的比较发现,不恰当的货币政策扭曲了市场基准利率,释放出错误的资源配置信号。危机前的低利率政策助长了房地产信贷的过度膨胀,成为次贷危机的政策因素;而后危机时代,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再次扭曲了市场的基准利率,没有达到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目的,而是将美国政府拖入了债务泥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40家海南省大中型企业为样本,对样本企业的债务融资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优化海南省大中型企业资本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期,美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式推出。为此,本文考察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历史,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全球性流动性泛滥的内在联系,指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利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保障我国金融体系安全的若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数字金融、移动支付、金融科技等一系列金融创新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细致探讨了互联网这一最基础的技术普及与家庭债务杠杆率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理。结果发现:(1)互联网的使用将显著推高家庭的债务杠杆率。在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处理效应模型与PSM匹配纠正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除通过促进电子支付、增加金融可及性外,互联网的使用还将通过提高信息搜寻与增强社会互动这两种渠道而带来家庭债务杠杆率的累积。(3)互联网的使用与家庭债务杠杆率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意味着只有当对互联网的使用达到一定程度后,其才会带来家庭债务风险。(4)对于受需求型信贷约束、低收入与中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对这类群体债务杠杆率的影响程度更大。进一步地,除网络平台借款将推高家庭债务杠杆外,文章还考察了互联网的使用对民间借贷的影响,并发现其对家庭非正规借贷杠杆率的影响更为突出。而对于金融知识欠缺的家庭,其债务杠杆率更高。这说明,在鼓励使用互联网推动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过度使用互联网所带来的金融风险,而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便是普及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居民的金融素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区域信用风险频发和地方政府债务率处于红色区间等事件影响,市场普遍认为内蒙古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去杠杆步伐缓慢,区域潜在风险较大。然而,2020年以来,内蒙古在名义经济增速回升和总债务增速放缓共同作用下,全区宏观杠杆率继续保持稳中下降的态势。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确定了宏观杠杆率测算的债务口径,结合内蒙古近年来经济金融运行变化特点,对内蒙古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杠杆率水平、影响因素和杠杆率持续下降带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内蒙古未来整体宏观杠杆率走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爆发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三个方面影响了公共债务:央行向财政部上缴铸币税;降低再融资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有效提高公共债务的可持续水平。在此过程中,国债市场同时承担了货币政策传导和政府融资功能,中央银行致力于将投资者的资金从长期国债市场挤入短期资本市场,降低投资者的债务久期,而公共债务管理者则试图在低利率环境下发行长期债券延长债务久期,降低债务成本,二者的政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抵消。随着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债利息将会迅速增长,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对中国而言,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内债券市场;降低主权债务管理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潜在冲突,建立国家层面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启动住房消费以来,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央行实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直接影响房企的债务融资和绩效。本文以我国12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0-2014年国家货币政策及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构建非平衡面板数据,建立货币政策——债务融资——企业绩效的分析框架,研究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对房企绩效影响的有效路径共11条,其中1条直接路径,10条间接路径;M2、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总中介效应分别为0.2135、0.002、0.4211,对房企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model)分析了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我国高通胀的原因,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外汇占款两种形式的货币超发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归因到总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通胀水平上涨;而将国际、国内石油价格震荡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归因为短期总供给的减少所导致的通胀水平上涨.  相似文献   

20.
债务杠杆对家庭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现阶段家庭债务的情况主要取决于住房信贷的情况,家庭债务随着住房信贷的增加而增加。住房支出增加的多少一方面同房地产企业的金融杠杆相关联,另一方面同得到的金融支持(表现为家庭债务杠杆)相联系,从企业方面看,房企财务杠杆率的提高意味着家庭债务增加,而家庭债务杠杆会直接作用于居民消费。本文利用2008-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债务杠杆对居民生活消费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房企债务杠杆率会显著抑制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2)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来说,东部地区由于房地产市场更活跃、房价收入比更高,其债务杠杆水平对消费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房地产市场越繁荣、房价上涨越快,债务杠杆率对居民消费质量的负向效应越显著;(3)家庭住房贷款在房企债务杠杆和居民消费质量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家庭规模对债务杠杆与消费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的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居民消费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