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大萧条这一最特殊经济史事件的关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凭借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和"真实再现世界"的数值模拟技术,对大萧条的起因和缓慢复苏给出了具有颠覆性的解释:以技术冲击为主的外部冲击引起了1929年大的衰退,胡佛的企业联合政策将一次大的衰退转化为大萧条,而1934年到1939年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根源是试图将经济拉出泥潭的"罗斯福新政"。针对我国学术界在该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对大萧条争论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大萧条的重新解释进行了全面介绍和系统分析。文章的最后还对政府干预是否有益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实施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推动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在积极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方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10月提出全球“绿色新政”的倡议,2009年4月公布了《全球绿色新政政策概要》,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中央领导多次提出,要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推进“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3.
“里根革命”和“撒切尔新政”,导致“大企业、大工会、大政府”模式演变为“大资本、小工会、小政府”模式,政府权力被资本绑架,资本逻辑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中占据支配地位。它牺牲工人利益去提高资本的盈利能力,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而且加重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调。“涓滴效应”也并未实现经济繁荣,反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警惕把“产能过剩”完全归因于政府干预,把僵尸企业直接等同于国有企业,把“降成本”等同于“减税+降低工人的工资和福利”,以及以增强用工灵活性、改善劳动供给的名义修改《劳动合同法》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韩国版新政"推出的社会背景以及韩国受疫情影响结构性转变的特征,发现此次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韩国经济和结构大转型的冲击,主要内容包括数字新政、绿色新政和强化安全网三大政策方向,且新政的实施对韩国未来的经济社会,未来的产业、行政的创新、人-环境-协调发展以及韩国民生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乐菡  黄明  李元旭 《经济管理》2021,(12):132-149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第一资源,人才政策是政府提升区域创新绩效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以2010—2018年全国280个城市为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行了多维度、稳健的实证检验。实证研究发现,"人才新政"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绩效,但不同政策工具的创新绩效存在差异,其中保障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高,而奖励型政策的创新绩效最低;在政策贯彻落实方面,数字化平台应用、发文部门数量、人才新政传导层级对"人才新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新政"通过改变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调整人才结构的路径影响地区创新绩效。通过城市异质性分析发现,"人才新政"存在马太效应,即政府支出及人力资本存量越高的东部地区,"人才新政"对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及时校正现行的"人才新政"有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最后,通过政策工具的异质性分析给出优化方向,东、中、西部地区应分别着力于保障型、发展型及奖励型的人才政策导向;高政府支出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效果要优于奖励型和保障型;高人力资本存量的城市出台发展型政策的创新绩效要优于保障型政策、奖励型政策。  相似文献   

6.
梁聪生 《经济研究导刊》2011,(20):279-280,294
为了应对全球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各国陆续推出各具特色的绿色新政。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揭示了绿色新政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实施中国特色绿色新政的国内外背景,指出了中国实施绿色新政的总体思路与基本目标;针对推行中国特色绿色新政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中国特色绿色新政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技术及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近几年来,跨境电商在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发展迅猛,“海淘新政”出台结束了跨境电商之前的政策红利,跨境电商生存面临巨大压力,但后期的政策调整又使部分跨境电商松了一口气,本文根据新发布的“海淘新政”,结合跨境电商的发展实际,深入研究“海淘新政”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探索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 我在研究生期间所学的许多经济理论都没能经受住30年代初期一系列事件的冲击,如经济大萧条、美国中西部的大风沙和新政(即美国社会经济的改革计划)的实行等等。我的博士课程并未给我处理这些振荡的训练。回想起来,我算是幸运的,由于这些事件我进行了一些经济理论上的独立思考。那时许多经济学家采用短期研究的方法,并给予详尽的理论阐述,他们的研究以精炼、巧妙和雅致著称于世。但是正象杰克·维纳(Jacob Viner)在1939年12月以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身份所作的题为《经济政策的短期和长期考虑》的演讲中注意到的那样:“使我产生疑问的不是分析技巧的优劣,而是给出的判断的质量。无论分析如何精巧和详尽,如果它只是建立在短期考虑的基础上,那么这种分析与流沙上建楼阁毫无两样。”维纳的演讲值得一读,它使我们认识到许多经济政策的制定只是穷于应付而非最上乘考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中国,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清政府决定实行新政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这场清政府作为国策执行的政治改革,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作为在封建君主制度内的一次改革,对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尤其在官制改革方面,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说,清末新政,在制度改革方面更加进一步的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为拯救资本主义制度而遍寻良方.于是,此前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自由放任"思想逐渐让位于"政府干预".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罗斯福新政"为建立有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奠定了基石.考察这一过程,有助于我国当前战胜金融危机,完善我国社保体制,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从美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来看,美国20世纪初期的经济危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是直接且重大的.一方面,在经济大萧条环境下,政府的运营成本与效率、政府的财政透明度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运营绩效、加强政府预算控制都成为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动因;另一方面,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往往通过发行大量债券筹措资金,以便刺激经济复苏.如何通过会计系统为政府债券评级提供依据,防范政府偿债风险,也成为政府会计改革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世界遗产属于准公共产品.在大众化旅游,“申遗热”和“涨价风”这三大背景下,世界遗产地景区因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受众群体规模大使得其门票涨价问题备受关注.世界遗产地景区门票涨价不但不能解决遗产保护资金缺口问题,还造成社会民怨,影响社会旅游公平.遗产地旅游门票涨价除了有其深层次管理体制原因之外,文章着重分析引起涨价的四种外部诱因:对遗产价值观认知的错位,遗产归属地政府夸大旅游业对GDP的贡献,遗产保护资金来源单一以及市场型景区门票价格高位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意识形态、立法保障、定价机制和财政来源四条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端正遗产价值观和旅游产业定位的认识;尽快出台《遗产法》以改变目前“人”治遗产的现状;采取灵活定价机制,恢复门票价格双轨制;同时“开源节流”,拓展遗产保护资金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的一次尝试.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垄断资本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研究罗斯福"新政"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斌  马智利 《经济师》2005,(12):264-264,266
文章通过对我国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新政的回顾,结合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特有的市场状况,作出相应的新政对重庆市房市的短期、长期以及二手房市场影响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并提出在国家宏观调控新政的政策冲击之下开发商的应对措施与市政府的中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为了拉动内需,在2009年适时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了减少重复征税和加强税收征管,2012年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自2012年8月份“营改增”试点之后,2013年8月,在全国选择部分应税劳务实施“营改增”,至今正在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范围。售后回租业务作为现代服务业被纳入“营改增”范围,此次改革对售后回租业务带来了很多影响。在深刻分析“营改增”新政对售后回租业务影响的基础上,对于新政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希望以此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应用是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维度,已有研究或基于“技术决定论”主张数字技术对科层组织的激进影响,或基于“科层规制论”强调科层惯性对数字技术效应的制约。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案例显示,数字技术应用与科层组织形态之间呈现动态的双向互构关系。数字技术应用通过对政府需求、流程规范、权力关系的三重嵌入,在赋能政府的同时引发其内部运行的调适难题,政府因而寻求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应对,形成“由横到纵”的政府平台化与“调适性协同”的协作矩阵两种新型组织形态。同时,政府组织形态变迁也对数字技术应用产生反作用,体现为对技术深度应用环境与动力的重构。这一研究发现为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0,他引:14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对 1 993— 2 0 0 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 2 1 6个并购重组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 ,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 2 9 0 5% ,超过 2 0 %的国际平均水平 ;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了负面影响 ,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 -1 6 76% ;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 ,也即社会净效应不明朗。理论分析表明 ,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 ,狂妄假说和代理问题等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有助于解释收购公司的价值受损 ,而本文提出的新的理论假说“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和“并购重组交易的决策机制” ,更直接地解释了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社会总体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李成 《时代经贸》2008,6(19):147-148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200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新政”),并制定了加大对铁路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等十项措施。“新政”的出台,为交通建筑企业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抓住“新政”出台后的各种机遇,是交通建筑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美国重塑政府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卫国 《开放时代》2001,(10):69-76
美国的重塑政府理论产生于80年代的社会危机——财政危机和国民对政府的信心危机的“双重透支”。美国重塑政府的目标是:改变旧的政府管理体制,按照全球化竞争、技术革命的新社会环境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建立政府管理新体制。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应使政府少花钱,多办事,不但减少赤字,而且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同时具备体制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