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来临和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全域旅游为当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导向.本文以全域旅游为切入点,在分析开封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封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在步入休闲时代和全域旅游新阶段,贵州省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文化和历史资源,应抓住机遇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大省,打造贵州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以文化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结点,更好地发展休闲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的发展降低了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性收入将更多地流向边际效用持续上升的消费单元和社会资本正反馈较高的行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作为第三产业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全域旅游正在成为内蒙古旅游业产业化发展的坐标.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为实现框架,以"互联网+"为运营模式,以更加专业的旅游管理体系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在这三方面综合作用下,全域旅游的边际效益又会迎来新一轮的攀升,并联动相关的社会生产部门,增加产业供应链的附加值,以促进内蒙古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提高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为例,运用DEA模型测算省域、市域两个层面的旅游效率,研判贵州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1)贵州省旅游效率在2012—2018年间持续增长,黔西南、毕节、铜仁等地区处于旅游效率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是影响贵州省旅游总体效率的关键地区。(2)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旅游效率具有区域异质性,技术差距是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贵阳、安顺、黔南等旅游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已步入技术创新阶段,推动原始技术研发和技术进步尤为重要。(3)“十四五”期间,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应采用分类施策、区域协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引导各地区根据自身短板进行自我优化,引导社会资金向规模报酬收益较高的地区投放;另一方面要建立全域旅游合作网络,强化对后发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和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骏  陆明华 《经贸实践》2016,(15):103-104
全域旅游的建设对苏南城市发展意义重大,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南京江宁区为例,可以分析全域旅游发展对地方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梳理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目标,并以"满足原住民和旅游者需求"为核心,"旅游产业融合化"、"通道功能游憩化"、"市政设施提升化"、"公共服务共享化"、"品牌打造体系化"五化为维度探寻全域旅游建设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渐显现。全域旅游为旅游目的地建设注入了全新理念,也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旅游发展带来契机。阳泉市是中国成熟类资源型城市之一,旅游发展对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十二五"以来阳泉旅游业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旅游业贡献率,阐明全域旅游对资源性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并对阳泉市转型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域旅游是新兴的旅游理念,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将旅游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等进行优化提升,在指定区域内形成以旅游业为主的综合性结构产业.我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公布后,不断探索全域旅游模式发展方向.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以全域旅游角度对旅游产业空间融合进行研究分析,对贾汪区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贾汪旅游空间结构优化对策,以期促进对贾汪区全域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山东省旅游业进入了新常态,也有了新的特征和表现:旅游资源呈现"山多峰少"现象、地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不平衡、产品档次不高、优质创新型旅游产品较少、旅游市场结构不尽合理。过去的传统发展思路以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山东省为例,主要针对山东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可行性,提出转变传统的景区旅游模式为全域旅游新模式、通过产业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出优质旅游新产品、通过跨界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等措施,为山东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新思路,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民休闲时代、大众旅游时代、高铁时代和区域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景区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伴随着旅游供给侧改革创新的理念,"全域旅游"以其全时、全域、全产业链的特点成为县域旅游产业升级的选择,本文将以国家级贫困县新化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如何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全国全域旅游试点县的发展机遇,加快区域资源的整合发展,实现县域旅游经济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模式的转变,做好"旅游+"这篇文章,让旅游助力县域脱贫,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域旅游视角下环洞庭湖城市旅游竞争力及区域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全域旅游是提升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以及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模式。文章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选取旅游业绩、旅游资源、旅游支撑三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洞庭湖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环洞庭湖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和条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环洞庭湖旅游发展与合作的策略。结果表明:环湖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且整体效益不明显;虽然环洞庭湖全域具有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基础和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的优势,但存在地区旅游发展整体规划有待增强、产品结构不合理、旅游资源同质性较突出等问题。加快推进环洞庭湖全域旅游发展,应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构建"一圈三带四组团"旅游发展新格局,提升环洞庭湖旅游整体品牌形象,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等。  相似文献   

11.
汪鸿 《经济论坛》2014,(1):105-107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旅游文化,将促进旅游业向深层次、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中孕育文化,让文化渗透在旅游中。本文从旅游文化与文化资源的关联、发展旅游文化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中提出创新和实施旅游文化的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现今在我国旅游产业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大理旅游业的已经进入到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大理"三月街"是大理旅游业最具代表的一部分,因此,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大理三月街节日仪式的产业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梳理从古至今大理三月街的演化发展过程;分析挖掘其每一个阶段的特质意向和动态意向,以及其社会经济文化意义;最后基于全域视角下对三月街的旅游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理念,它与呈现可持续发展趋势的旅游业的理念趋向一致。生态文化运用于旅游建设,促进旅游生态化发展,同时旅游建设有利于生态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本丈以阳江市海陵岛为例,探讨生态文化与旅游建设之间的互动效应,强调通过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利用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制定居民参与机制、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晓雪  赵亮 《当代经济》2016,(31):17-19
共享经济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其有效利用闲置时间、空间的特性,让消费者在时间、空间、信息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转变了消费者的价值观,使得共享经济在短时间内已经快速地渗透到了很多行业和细分市场,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国内全域旅游建设的大背景下,共享经济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快速融合.本文从共享经济对全域旅游的影响分析入手,以昭苏县、桐庐县、银川市为例,从时空、信息、价值三个维度论述了共享经济对全域旅游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共享经济时代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开始从零散景点、景区的传统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旅游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品质化等特征.县域旅游依托特色资源发展,想要将县域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体系,统筹布局县域“大旅游”格局,构建全时空、全系统、全综合的县域全域旅游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葛宏 《经济纵横》2013,(6):61-64
随着草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旅游文化、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势头日趋显著,重视开发当地文化溯源和旅游景点的挖掘与研究成为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亮点。本文以内蒙古为例,分析了草原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开发文化资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促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目的地文化意象是文学意象、空间意象和行为意象的复合体,是以全域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内核,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文化意象对全域旅游的驱动主要体现在文学意象、空间意象、行为意象对旅游者出游动机、决策、行为、体验等的影响,以及旅游目的地在供给层面上基于文化意象所作的改革与创新上。  相似文献   

19.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湖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省在发展低碳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产品优势及政策优势。为建设旅游强省,走绿色旅游、低碳旅游之路,湖南省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大行为主体着手,致力于培育低碳旅游文化,开发湖南低碳旅游产品,践行旅游要素低碳化,创新政府低碳旅游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位的广东旅游业,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这不利于实现广东旅游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广东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故此,广东省要制订出能引导和协助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旅游产业的产业政策.本文以潮汕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指出潮汕三市必须积极开展"全域旅游",选择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提高潮汕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