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城市的企业是否支付更高的工资,历来是极具争议的问题,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产生的外部性发生着动态变化.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同时借助中国人口普查分区县数据,系统估计了2000-2009年间城市规模带来的制造业企业劳动力工资溢价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的大城市存在显著的工资溢价效应,但工资溢价从2000年到2009年呈下降趋势,这一结论在控制了企业劳动者的个体特征、企业的选择效应以及城市规模与劳动力工资之间反向因果关系后仍然成立;(2)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呈现从西到东逐渐递减的特征,再次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发展滞后和户籍制度掣肘等问题;(3)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不断下降的两个渠道可能是:城市规模对本市、周边企业的溢出效应不断下降和大城市企业的工资增长速度逐渐变慢.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模工资溢价表示工资的城市规模弹性,可以衡量个体从城市增长中获得的收益。本文从城市规模工资溢价的视角,探讨流动人口工资差异及其影响路径。利用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获得了城市规模工资溢价,但也呈现出户籍差异,相比农业户籍(乡—城)流动人口,非农户籍(城—城)流动人口获得的工资溢价更高。该结论对于名义工资、分别经CPI平减和扣除生活成本的实际工资都成立,并在使用历史人口和城市地理特征作为城市规模的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克服自我选择偏误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流动人口城市规模工资溢价户籍差异的形成路径,研究发现:技能差异不能完全解释溢价的户籍差异,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依靠社会网络搜寻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方式阻碍了他们获取充分的规模溢价。基于路径分析,本文认为,拓宽农业流动人口的就业渠道、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监督和劳动合同的保护是实现城市发展成果户籍无差异共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7,(3)
在我国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计算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参与情况,并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方法研究了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其工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促进了人均工资的提升,该结论在加入滞后项以及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控制内生性后均十分稳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支付的工资比出口企业更高,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工资溢价效应对重工业、私营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更大,全球价值链对高技能工人工资的促进作用更大。从提升我国劳动者工资水平的角度来说,需要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 ,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涌入温州。这些“流动人口大军”对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加快城市化发展、繁荣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以及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外来劳动力的大规模的流动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最为突出的有 :转移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无序性 ;工作待遇低 ,就业不稳定 ,《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缺少社会保障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后顾之忧难以解决 ,公民平等待遇难实现 ;犯罪率高 ,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法规不健全 ,政策不配套 ,管理严重滞后。根据温州目前外来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决定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刘-费-拉二元经济模型来看,我国农村外出劳动力获得的工资仅为制度工资(生存工资),而制度工资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最低工资标准,其制定和调整取决于地方政府和企业利益博弈的均衡.深圳和龙岗最低工资制度的实践也表明,最低工资标准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但其制定和调整更多的是迎合企业的偏好.解决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问题的根本途径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工资决定机制,在劳动者、企业以及政府利益一致性原则下通过新一轮的博弈实现利益均衡. 相似文献
8.
9.
在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下,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构建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我国出口工资溢价与不同出口密集度企业密切相关。进一步检验表明,一般出口企业持续出口的工资溢价与民营企业出口有关。因此,促进一般贸易企业出口,降低加工出口企业的比重,特别在一般出口企业中,提高民营企业的出口密集度,推动民营企业的持续出口,将改善我国的出口工资溢价。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和农民工工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和工资理论,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雇主需求主导的垄断型竞争市场,导致农民工工资过低,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多种不利影响。应采取政府干预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培育并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等措施,为提高农民工工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各因素在解释工资不均衡程度增加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省会城市工资溢价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2000-2006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从微观层面对中国省会与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工资溢价效应进行研究.借助OLS基准模型发现,具有相似特征的工人,在省会城市工作获得的工资比在非省会城市平均高出14%.运用MundlakChamberlain随机效应模型,控制城市的生活成本,上述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至少减少至7%,因此省会城市的工资溢价部分体现为对较高水平人力资本的回报.余下的工资溢价随着模型加入通勤时间而消失,这一结果和城市经济学空间均衡理论的预测相一致,并确定了省会城市聚集经济效应的存在.考虑到我国近年来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文章将研究扩展到工资分位数的研究,处于较高工资区间的工人明显享受到更多省会城市带来的优势.这些结果突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微观层面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8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工会的工资溢价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工会会员与非工会会员之间的小时工资差异主要是由禀赋效应造成的,系数效应和交叉效应并不明显。换句话说,工会工人的资源禀赋和工作特征禀赋等是造成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工会对工资没有明显的直接影响。工会会员在入会倾向方面具有明显的群体特征。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工会有效性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城市地区成人数据库的样本,运用Oaxaca(1973)工资差异分解法和Cotton(1988)工资差异分解法,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歧视程度进行估计,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解的结果均表明,性别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占到了其总额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探讨》2021,(2)
利用全球PM2.5卫星栅格数据、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并匹配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Probit模型研究了空气污染对中国城市外来劳动力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对居留意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污染所导致的居留意愿下降与预期收入增加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居留意愿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在不同个体特征间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已婚、非农户口、基本健康、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居留意愿对空气污染的敏感度越高。提升环境质量对中国城市外来劳动力就业选址和定居的吸引力,应从重视环境因素在人才政策中的作用,加大对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力度和知识普及力度,推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着力加强。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特有的城市行政层级体系,以资源配置的行政中心偏向为特征,强化了农民工向高行政层级城市迁移的惯性趋势.文章利用2013年和2019年的千村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层级迁移行为及工资溢价效应.结果显示:首先,行政级别高的城市更容易吸引文化程度高、工作经验丰富和有配偶随迁的农民工,而携带子女随迁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普通地级市.其次,行政级别高的城市促进了集聚经济的正外部性,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工资水平.最后,研究发现城市的行政级别会通过房价、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中介作用产生工资溢价.总之,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增长的过程:初始阶段,行政层级通过城市集聚效应、生活成本补偿的市场价格力量产生工资溢价.随着要素集聚导致城市扩张,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跟不上人口的增速,就通过行政力量再次分配公共服务资源来调节人口流动.因此,需要平衡城市的行政力量和市场力量,构建合理的等级-规模分布层级结构,并且均等分配公共服务资源,引导异质性农民工分类分层迁移和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