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     
《新财经》2005,(7)
政策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证监会6月16日发布《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从即日起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办法》规定对上市公司的回购申请实行备案制,证监会将不作实质性判断,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上市公司即可实施回购。《办法》没有对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条件作出硬性规定,完全由董事会根据股东大会的授权,根据二级市场的情况择机回购,在操作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证监会称,通过回购股份减少发行在外的股份总量,可以优化公司的股本结构,达到提高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提升公司股价,维护公司市场形象。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运营规范、保障股东利益的重要指标。我国上市公司自2006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各自的《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下开始建设内部控制,至2014年4月,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2516家,其中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但2014年10月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证监会上市部发布的《我国上市公司2013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被查处的违规行为并不等同于公司实际的违规行为,为此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基于不同的治理战略,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市场监管乏力的情况下,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集中持股(基本为非流通股)并非有利于约束,而是有利于掩盖上市公司日趋频繁的违法违规行为;此时,其他大股东通过外部治理机制进行制衡时所面临的成本更低而成功的概率更大,因此其治理战略很可能是选择不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监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监管部门查处控股股东的违规行为,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李斌 《新财经》2007,(11):106-109
9月17日,证监会同时发布六个文件,分别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等行为进行规范,并且决定在证监会发审委中设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委员会。六项文件明确显示,这是证监会对近期市场热炒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概念做出的反应,表明管理层对市场的监管在进一步加强。本期"机构视点"邀请了德邦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满平、英大证券综合研究所总经理刘国宏,解析六大政策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扬 《魅力中国》2014,(3):294-294
2000-2002年间发生的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加快了内部控制的立法建设。目前,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实施,内部控制报告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基本途径。财政部发布的审计准则将内控测试作为一种审计程序。证监会颁布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上市商业银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内控及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评价。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内控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董事会内控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那么,在中国这样的制度背景下,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是否向市场提供了增量的有用信息,这将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或者管理层在自利动机的诱导下,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信息违规披露,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难点。在中国特色监管方式创新的引领下,2014年由证监会、投保局牵头成立的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立足于中小股东保护,提升上市公司治理。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试点实行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具有震慑作用,实证检验发现,在2016年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试点展开之后,对试点地区的上市公司发生公司违规行为的可能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的数据,通过OLS回归、分位数回归和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随着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增加,内部控制对经营风险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显著。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同时对经营风险产生抑制作用,在降低经营风险方面是共进关系。当经营风险较低时,上市公司降低经营风险主要依赖外部监管,尤其是股东监管。另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风险的抑制作用较为显著,而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还没有起到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因此,要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外部监管应该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8.
10月18日,杭州解百(600814.SH)历时一年多策划的资产重组被证监会叫停,原因是参与重组的有关方面涉嫌违法被稽查立案。杭州解百的有关方面被稽查立案,只是近期证监会对众多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进行立案调查的冰山一角。据记者了解,8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稽查执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以来,证监会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打击力度明显加大。记者从证监会了解到,只在2013年9月份,单月启动案件调查39件,为今年前8个月月平均立案量的1.5倍。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高管团队稳定性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稳定性对公司违规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2)高管团队稳定性提高信息披露,进而影响公司违规行为;(3)媒体关注度对高管团队稳定性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当违规行为已成既定事实时,高管团队稳定性不利于违规稽查。相关结论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规范性、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家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具有强制性,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应当严格遵照执行,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必须结合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识别公司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控制活动;关注公司重大决策流程、重大决策执行和重大风险控制与防范,为实现公司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通过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促进上市公司全体员工明确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对权责履行的监督,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一直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和市场的普遍关注。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该规范的出台无疑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彻底理清自身风险带来了契机。也更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奠定了管理基础。本文基于这一规范及新会计准则体系谈谈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证监会与地方政府目标分离以及证监会长(短)期目标分离视角,建立动态博弈模型,分析退市制度与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结果表明:证监会以短期市场波动最小为目标,维持既有不太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但对地方政府和投机者产生不当激励;以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增进投资者保护为目标,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是最优策略,不当激励消失,但在劣质股票数量较多情况下市场波动急剧降低;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可消除不当激励,制订更为严格的退市制度退居次优策略,市场波动稳步降低、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逐步提高;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提出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实施短期宽松、长期严格的分阶段推进的退市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有力手段。设计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上市公司保证资产安全、信息真实有着重要的意义。上市公司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上市公司的信息真实可靠,国家的相关财经法规、政策纪律才能真正得到贯彻与落实。目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流程建设是整个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讨论热点,是上市公司亟待完善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香港财华社7月29日】在内地公司管治发展过程中,有关监管当局的强力介入、大力移植成为特色,此点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管治中得到集中体现。如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司管治就有证监会于2002年初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指引》等,就上市公司管治的各方面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是近年来学术界与实务界都普遍关注的前沿问题。文章选取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由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的课题研究成果构建内部控制指数,同时以控制人性质、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分离等四个指标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表征变量,分析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效率存在一定的影响。文章希望能够对相关政策部门及监管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宏 《特区经济》2005,(9):51-53
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原来是一种很正常的市场行为,但由于运作不规范,引起监管部门及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忧虑。尽管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0]61号)和《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发[2003]56号),对解决上市公司担保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断产生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现象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变相地把对外担保作为融资的原本是手段,而某些忽略企业正常需求或脱离市场实际的监管政策在执行中必定要成为被监管者规避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8.
张婧昕 《科学决策》2008,(12):102-104
本文基于对“顾雏军-科龙”案例的回顾与再思考,从上市公司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上市公司在会计监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即在内部会计监管方面,根据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建立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组织,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管理;加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严格实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在外部会计监管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强化政府监督,维护财务管理秩序,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监管失误的成本,以及建立和强化问责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是为公司实现其目标提供必要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则主要是用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执行是否有效的手段,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有效减少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利于股东及潜在投资人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判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公司的发展前景及经营状况关系密切,对于投资者而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起着不容忽视的纽带角色。文章从内部控制信息的特性入手,结合2015~2017年上市公司内控白皮书,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现状,揭示在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影响信息披露的因素分析,对强化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质量提出行而有效的解决对策。最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财务信息的一种补充,它不但可以有利于外界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和有效性进行了解和判断,同时,也可以鞭策驱动上市公司自身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降低企业风险。因此,如何提高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的质量,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监管将会成一个长远的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利用实证模型检验了市场地位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投资效率,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越少。其次,市场地位提高了投资效率,市场地位越低的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越严重。再次,市场地位和内部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影响存在替代作用。结论在使用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拓展了内部控制经济后果文献,同时对理解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