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两个角度对中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一方面,跨期预算约束是否满足?Johansen、Gregory-Hansen、DOLS等时间序列模型对中国1980-2013季度数据应用显示,政府收支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财政具有"弱"可持续性。鉴于非对称调整和非线性的可能性,进一步利用(M)TAR、LSTR-(M)TAR发现,在考虑非线性趋势后,公共债务-GDP之比仍旧平稳、但对称与否则与模型形式有关。另一方面,未来公共债务水平能否降低或收敛?本文通过引入金融中介成本、建立了增长和利率内生化的DSGE模型以模拟债务期望路径。预测表明,债务-GDP之比将在未来150年内单调持续增长。为了提高财政可持续性,政府需要稳定保持占GDP1.2%的收支盈余,或者根据经济周期以及当年待偿债务余额灵活调整预算。  相似文献   

3.
陈灿煌 《技术经济》2009,28(12):76-79
本文在C-D生产函数的框架下,利用1980—2005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GDP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总量和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总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即财政支农支出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农业GDP将增长0.3087个百分点;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因此,政府应在增加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的同时,不断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以提高农业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4.
博弈论视角下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张,为有效管控,有必要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预算监督职能.本文通过建立预算监督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后认为,可将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实质监督、减少监督成本、提升监督能力、强化监督力度、加大惩罚力度等方面作为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期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我国财政运行形势严峻,国务院适时提出了激活财政资金存量的财政改革目标。激活财政资金存量最重要的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预算作为体现政府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的收支计划,是实现所有财政目标的运行载体。然而我国现行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了预算核心作用的发挥,阻碍了激活财政资金存量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慧 《时代经贸》2008,6(3):172-173
结合目前集团企业多层组织架构的特点,针对目前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流程复杂、预算管控思路模糊、预算分析不准确等现象,本文对预算管理的流程、预算控制及预算分析、预算考核进行了阐述.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管控流程等预算管理建设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7.
结合目前集团企业多层组织架构的特点,针对目前集团企业的预算管理流程复杂、预算管控思路模糊、预算分析不准确等现象,本文对预算管理的流程、预算控制及预算分析、预算考核进行了阐述.为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管控流程等预算管理建设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波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引致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通过总结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本文基于跨期预算约束条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计量模型,并利用19782012年的财政收支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整体和省级层面的财政状况具备可持续性。结合我国的财政体制和当前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本文提出了对财政安全性的关注应定位于省级以下政府、构建公共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以及设立跨期性的财政警戒线指标等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财政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政府财政投资建设项目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发展而来的,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既可以调节社会资源结构,又能够优化投资结构,培养良好的投资市场和环境.但是在投资项目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强化.本文主要是针对政府财政投资项目中预算管理工作展开探讨,剖析新形势下,财政投资项目中预算管理工作思路的发展重点,也是提高财政投资项目中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复式预算的特点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预算收支对照单一的平衡组织形式。这种单式预算,把全部的财政收支统列在一个表格中,坚持收支对照平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单式预算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为使国家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我国从1989年起实行复式预算。复式预算就是把国家预算分为两部分。经常性收支预算和建设性收支预算分别编制,执行中分别管理,决算中分别分析和平衡。从复式预算的发展历史看,1934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用复式预算的办法,除了维护经常性收支预算平衡外,实行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在联系,对2004-201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进行估算,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等因素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和中央税收攫取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主要因素;城镇化、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和2008年中央4万亿元投资计划也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起到一定作用;剔除财政分权、中央税收攫取、城镇化和地方人均GDP相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债务增长更为迅速.鉴于此,本文从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官员考核机制、中期预算平衡和营改增后地方税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虹 《经济师》2006,(4):14-15
“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以满足基本公共需要为目标,优化收支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财政监管,通过实现政府预算的公共性、公开性、完整性和明细化,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3.
"十二五"时期,是惠城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惠城"的关键时期。面对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惠城区将全面实施"强区名城"战略,努力在扩总量、提质量、增后劲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推动惠城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做大经济总量,"十二五"时期力争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经济总量达到6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翻一番。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一个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23年位居令国第一,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52673.59亿元,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50295元,增长8%,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达13668亿元,增长15.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14亿元,增长22.1%,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当前,国际经济欧美地区经济下行和亚太地区经济上行趋势,对于中目的经济发展,包括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从"财政包干"到"分税制",财政分权改革始终贯穿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变革的全过程,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分权改革直接改变了中央和地方对财政资源再配置的权力结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被逐步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发展本地经济的自主权,调动了地方政府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和探索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积极性,通过在地方层面上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改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影响了整个中国转型经济的路径和绩效.本文对此做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预算改革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维护社会公平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策功能,还担负着理顺政府间关系、推动民主发展、实现责任政治等转型国家的政治使命.任何预算改革都不可能脱离既定的政治结构,都必定会受到既定政治目标和起始条件的约束,即预算改革的政治约束.本文围绕政治约束、激励机制、路径选择等关键点,力求阐明当前我国预算改革问题的实质、难点和切入点,并尝试提出预算改革的切入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必须重塑中国经济地理,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目前,产业转移、人口转移和财政转移是平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三种路径虽有一定联系,但在理论基础、中间目标与实现机制上又有一定差异。基于三种平衡区域发展路径各自特点,且考虑到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需要对其加以适当整合,以构建人口转移为主、产业转移为辅、财政转移为补充的平衡区域发展综合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20.
日本的预算理念是,预算是以政治决定为基础控制政府经济活动即财政运行的系统。预算体现公共财政的基本价值--财政民主主义的要求。在日本,预算与法律是统一国政运营的两大规范,两者互为前提,分工合作,共同规范国政运营。预算框架是以宪法为统驭、财政法为主干、其他具体实施的法规为细节的严格的体系。在这个框架之下,财政运行高度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