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构建煤炭开发环节碳排放测算模型,基于统计数据,测算煤炭生产用能、煤矿瓦斯以及矿后活动的碳排放现状,提出煤炭开发环节提高先进煤矿占比、加强智能化建设,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实施天然气和清洁能源替代、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矿区碳汇开发、加强产业集群协同等低碳路径,并分析测算了相关路径的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优化煤炭与新能源组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对煤炭与新能源组合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要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借助煤电的稳定性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利用新能源低碳排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电碳排放的压力。最后对优化煤炭与新能源组合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降碳减排改造;二是推动新能源发展,通过增大煤电的灵活性来降低新能源的波动性;三是建设智能电网,提高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希望在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推动能源结构低碳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4.
当前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煤炭发展应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为目标,发展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将煤炭利用分为煤炭洗选、作为燃料发电、作为原料清洁转化、煤炭分散清洁燃烧、低阶煤分质利用等途径,系统分析了各途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形势、新要求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钢铁行业主要固废产生与利用现状,基于现有钢铁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路径,对高炉渣、钢渣、含铁尘泥综合利用的加工过程能耗、碳排放及资源化利用节能减碳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发现不同综合利用技术的能耗和碳排放差异较大。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钢铁固废综合利用应以低能耗、低资源投入、高产出为目标,研发推广绿色低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实现加工过程能耗降低、显热资源回收及资源化产品的下游行业应用,提升钢铁固废综合利用的减污降碳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炭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跃升世界先进行列,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长周期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对龙宇煤化工近年来用煤采购、化验、使用管理的管理、分析影响煤化工企业煤炭采购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阐述构建煤炭交易市场创新煤化工企业煤炭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实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21年,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不可再生资源占比达到56%,较上年降低0.9%,表明除煤炭外的能源在境内能源产业结构中占据非主导地位。“十四五”是中国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未来要从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变成碳排放和碳减排相对均衡的国家。实现向煤炭能源转型,“双碳”是必然趋势,这些举措离不开资金支持。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剖析了中国煤炭能源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提出了金融政策支撑下煤炭能源转型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概要分析了煤化工的总体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煤化工两个重点发展领域即煤制化工材料和新型煤基化学燃料。以产业链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了煤制化工材料产业的3个分支即煤制塑料、煤制化纤、煤制橡胶,比较分析了各类煤基液体化学燃料和煤基气体化学燃料的发展潜力,提出了煤基化学燃料的发展重点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计算了2012年煤化工的煤炭消费量和消费结构,不仅计算了煤化工的煤炭消费总量,更根据不同煤化工产品及其不同生产工艺,计算了分煤种的煤炭消费量。根据2020年煤化工产品发展预测及其生产工艺变化预测,计算了2020年煤化工的煤炭消费总量和分煤种的煤炭消费量。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具有灵活、安全、清洁、低碳等优势,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可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仍面临进口规模大、气电经济性差、储气调峰能力不足、清洁低碳转型难度大等诸多挑战。建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继续加大对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支持力度,构建稳定、多元、有弹性、韧性强的进口天然气供应体系,完善多能协同共保机制;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以减污降碳协同替代、支撑新能源规模发展、最终实现集中式利用深度降碳为路径,分阶段优化完善天然气利用政策体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健全天然气应急调峰体系,完善促进灵活电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甲烷排放管控,推进油气生产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我国2012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的投入产出表和能源消费数据,分析了45个行业各年份的直接和完全碳排放动态特征,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刻画了碳排放经投入产出关系在行业间的流动结构,识别了碳排放流动的主要路径。主要结论如下:从最终产品生产角度看,建筑业和其他服务业一直是完全碳排放量前两大行业,排放占比超50%,应作为我国消费侧碳减排的重点领域。最新一期结果显示45个行业中有5个全过程高碳行业、4个表观型高碳行业、14个传导型高碳行业以及22个低碳行业。碳排放流动网络呈现“全连接”特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是经济生产拉动碳流动的主要来源,同时在跨行业协同减碳时,需关注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至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7条碳流动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世界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煤化工是指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利用煤的内在固有特性中的优势,对煤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实现煤炭的高效和清洁转化,并且大规模生产能够弥补和替代紧缺油气资源的煤化工产品。进入21世纪,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原料紧缺和成本居高不下,促使煤转化利用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时期,大规模煤气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甲醇制烯烃、合成油等石油替代技术的开发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煤化工产业进入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已有127个国家承诺碳中和,其中包括全球10大煤电国家中的5个.我国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能源结构持续低碳转型是基础支撑,终端部门节能提效升级是主要途径. 2019年,我国交通部门的碳排放约1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约10%;我国公路运输总排放占交通总碳排放约86.8%.我...  相似文献   

13.
胡珺 《化工管理》2014,(7):30-31
尽管我国碳排放政策尚未出台,煤化工行业已经提前感知到了压力。 “煤化工行业碳排放量较大,无论煤制油、煤制烯烃,还是煤制天然气。”中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安福近日在出席北京一煤化工论坛时向笔者表示,“如果未来征收碳税,将为煤化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负担,有的产品甚至会失去原有的竞争力。” 据其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已送达钢铁、电力、有色、煤炭等“两高”行业的相关协会征求意见。作为取代现行排污收费的新税种,环保税将碳税纳入其中,污染物排放税税(费)率则较现行排污收费有所提高。 其中,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税率区间下限和上限相差3倍以上,碳税税率区间上下限值相差高达10倍。  相似文献   

14.
<正>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煤炭行业建立最早、专业配备最齐全的煤化学和煤化工专业研究机构,主要从事煤化学基础研究和煤化工技术开发,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业务已经涵盖洁净煤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建设了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洁净利用方向),北京市煤基节能环保碳  相似文献   

15.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势必对环境有所有所影响,污染物的排放中以煤化工电厂锅炉排放量最大。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建设发展较为迅速,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正在向着集约、清洁、低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转化。文章以大型煤化工电厂为例,深度剖析煤化工行业电厂锅炉的存在的能源损耗及污染问题,探讨煤化工企业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新型节能减排措施,为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是工业大省,能源需求旺盛。煤炭作为江苏重要的一次能源及煤化工原材料,绝大部分需从省外调入,用煤结构以动力煤为主,冶金煤、化工煤、水泥煤兼有。通过研究江苏省煤炭消费结构,结合落实“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以及综合研判,为今后一个时期煤炭企业营销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效益优先、有序推进、合理布局、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稳健地发展新型煤化工业务。新型煤化工也称为现代煤化工或煤炭深加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不含甲醇  相似文献   

18.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近段时间,各地有关部门纷纷研究落实压能减煤措施,争取提前达峰,由于各地压减煤炭消费不分动力煤和气化煤,让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倍感压力。  相似文献   

19.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减排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巴黎协定》形成了以"国家自主贡献+全球盘点"为主的集体减排行动模式。阐述了我国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现状,针对煤炭行业,从开发、利用和转化3个方面分析了碳排放的现状与发展难题,并分析了煤炭行业碳排放的发展趋势。提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战略和政策建议,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资源人均绝对贫乏、分布极其不均的中国,只是将一次能源转化变为二次能源的新型煤化工的发展应量力谨慎而行,最好暂时禁行,以待更加清洁高效的煤利用技术的出现。具体来说,大规模煤制油当喊停,仅保留技术工艺储备的示范基地的发展;煤制甲醇单套和总体规模应控制;煤制烯烃不可取;煤制天然气热能转化较煤发电高且清洁、合成气的热能利用率极高,二者值得大力推广,可对其进行有效运用,比如以之合成氨、气化后IGCC发电或直接为燃料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