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探讨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数据模型等基本问题,阐述地籍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系统,如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集成,三层结构模型的应用,时空数据库技术对历史宗地的管理,并就地籍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对宗地统一编码分析,研究旧宗地代码向新宗地代码无损转换的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研究结果:(1)宗地统一编码过程中,应使用相同的范围作为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范围;(2)对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中的调查区与街坊组合代码进行压缩,可实现新旧宗地代码的无损转换;(3)江苏省仪征市的转换实践表明该方法可行。研究结论:所有权宗地与使用权宗地新旧代码无损转换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籍形态分析与数据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建立三维地籍模型,描述三维地籍产权体并兼容二维地籍宗地,实现不同维度土地权属的统一管理和登记。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例和地籍管理需求,分析三维地籍基本形态,比较各类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研究结果:提出适应三维地籍管理功能需求的三维地籍空间数据模型及其相应的数据自动组织方法和思路。研究结论:三维地籍通过地理空间坐标这个“基因”来管理不动产,为土地和房产的统一登记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是对现行不动产管理技术的升级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遥感变化检测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遥感变化检测技术结合多期遥感影像进行农作物提取,及时、准确地获取作物播种面积信息,对于制定国家/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指导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变化检测方法特点出发,从硬变化检测方法 (HCD)和软检测方法 (SCD)等2个方面入手,以近几十年国内外重要成果为基础,首先,总述了各自的应用领域;接着分别对HCD和SCD各自的方法分类,方法特点、方法适用性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认为:硬变化检测方法 (HCD),侧重于硬变化区域的信息提取,其排他性的二值结果 (0,1)对于中、低分辨率影像,尤其是在作物破碎种植区的识别结果误差较大;而软变化检测方法 (SCD),在混合变化像元区和过渡变化像元区表达出更加丰富的信息,但由于光谱的不稳定性因素,带来类内光谱不稳定性,导致硬变化区域(完全发生变化的区域)的识别造成误差。文章最后结合时空尺度上土地覆盖变化的真实情况,将软、硬相结合的变化检测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研究采用工作流和ArcSDE技术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明确系统设计原则,确定系统设计路线,并建设功能模块。研究方法:以杭州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例,构建C/S、B/S结合等三层混合体系架构,采用宗地内部标识和时间维度实现宗地关联与历史回溯等关键问题。研究结果:(1)基于ArcSDE和工作流技术,采用C/S、B/S结合的三层混合体系架构,能很好地满足图文一体化地籍管理的日常应用需要;(2)将城、乡地籍管理业务数据统一管理和地籍日常业务审批自动化紧密结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数据图属关联和实时更新。研究结论:基于工作流和ArcSDE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日常地籍业务办公与地籍空间数据动态管理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管理问题,具有较广泛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GIS与Internet/Intranet技术,以规范性、实用性等为基本原则,以宗地属性数据库和宗地地价数据库等为信息来源,依托于LandCada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系统,并对关键的软件支持、网络环境以及数据库设计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发,通过可视化和程序函数的设计,实现数据统计查询、地价计算、潜力评价和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并具有动态性、实用性、探索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中地块编号方法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目前土地产权调查和地籍测量中地块编号方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土地产权调查中地块编号方法的实践应用,提出一套符合现代地籍管理需要,便于现代数字测绘和地籍数据库建设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地块编号的方法。该方法共计10个级别21位数字。用该方法表达层次清晰,涵盖了丰富的地块信息,其缺点是位数较长,不便于操作,亦未考虑宗地的时间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数据项之间关联关系的角度切入,探索一种新的耕地数据质量检错方法,以期更有效地提高耕地数据库的质量。研究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寻找耕地数据库中的关联关系,计算这些关联关系的发生频率,从中提取低频发生的关联关系作为检测规则(关联规则),最后利用这些关联规则识别耕地数据库中的错误记录(包含或符合关联规则的耕地数据记录为错误记录)。研究结果:(1)该方法有能力识别耕地数据库中的错误,可以做到有效提高耕地参评数据库的正确性;(2)经计算,与耕地领域现有的传统数据检错方法相比,同等条件下该方法可将检错效率提高11倍,甚至更多;(3)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库迅速挖掘关联规则,灵活地应对不同的耕地数据库和层出不穷的错误类型。研究结论:基于关联规则的耕地数据库质量检测方法高效、便捷,为耕地领域现有的数据检错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可以在地学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范了城乡土地调查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形成了城镇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提出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论述工作流程和方法,研究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最后得出通过设置城镇范围内数据的打开和关闭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地籍登记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支持地籍登记工作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和共享。系统基于C/S架构进行开发,以绥中县为例,建立农村宅基地数据库,集成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为用户提供宅基地信息的基本浏览和查询,实现数据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当前登记信息平台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耕地资源调查方法存在投资大、历时长等问题,不利于耕地现势性数据的快速获取,基于3S集成的耕地动态监测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了耕地动态监测应用管理系统框架,研究了系统结构、数据库和算法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遥感影像解译、耕地变化信息获取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实现耕地变化信息的自动化获取和对变化信息智能化的决策判断提供了系统框架支撑。以济源市2009~2012年耕地变化情况为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GIS处理与系统分析法对研究区耕地在数量、质量、性质和位置上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监测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智能化应用,为政府决策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管理政策、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提高了耕地监管技术的信息化水平,推进了国土资源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软硬变化区的划分是进行遥感变化检测技术识别农作物的基础。为解决人工判读方法中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影响以及自动判别和交互式判别方法对不同研究区的适用性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剖线梯度变化(Profile based Gradient Change Magnitude,PGCM)进行软硬变化区划分的方法。[方法]该研究选择破碎农业景观种植区域为研究区,计算拔节期Quick Bird影像和播种期模拟影像两个时相的变化强度,从作物地块内部向外绘制剖线,利用剖线强度的梯度变化确定硬变化区(Hard change region,HCR)、软变化区(Soft change region,SCR)和未变化区(Non change region,NCR)3者间的划分阈值。[结果]从识别结果来看,PGCM能够有效在地块边界处探测到软变化像元,进而确定HCR、SCR。像元分辨率在5~60 m不同尺度下,识别HCR区混入比例为11%~16%,混入比例随着分辨率下降而降低;NCR区混入比例为3%~4%,受分辨率尺度影响不大;SCR区识别比例为74%~86%,识别精度较高,识别结果与冬小麦空间分布结果保持一致。[结论]PGCM方法能够自动、便捷地确定阈值,摆脱人工判定的主观性,有效地划分出HCR、SCR和NCR 3个区域,为进一步HCR、SCR区内的作物识别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对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实施方案。研究方法:功能分析法。研究结果:以徐州市为例,在徐州市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运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功能需求,结合.NET技术、ESRI最新GIS组件产品(ArcGIS Server,ArcSDE),提出了基于GIS的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方案。研究结论:提出的实施方案对基于GIS的市级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amined interactions between targeted fish populations, aspects of the fishing industry and land use changes along two ports in New England. By tracking changes in land uses over a two-decade period using parcel level data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ols,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of changes in species biomass, landings and other fishing industry variables to community spatial change.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 assessed the impacts on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continued fishing industry activity.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land use policy that should accompany efforts being made to rehabilitate fish stocks; it should ensure that current marine infrastructure will remain in place to support the fishing industry if and when species rebound. Our models show that in New Bedford Harbor, the larger of the two ports, increasing scallop biomass (considered a long-term facto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arine-related land uses. In Provincetown Harbor, short-term factors, such as value and volume of fish landings as well as stock sizes, influence land use chang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maller port (Provincetown) is more vulnerable to market conditions and therefore in need of greater land use controls to prevent the conversion of marine-related uses. We propose som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esent the methodology used as on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research questions of a similar nature.  相似文献   

15.
Application of VBA Technology in Plotting Cadastral Parcel Map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运用Excel VBA自动完成地籍测量中宗地图的绘制及进行界址点成果表的显示输出。研究方法:运用Excel电子表格作为开发平台,以附置其中的VBA语言作为编程工具进行程序编制。研究结果:VBA可完成宗地图的图面绘制及相应的界址点号、界址边长等信息的标注,并可生成包含界址边长、方位角及宗地面积的界址点成果表。研究结论:编写的程序摆脱了现有宗地图绘制程序中需要安装相应软件并熟悉软件操作的不便之处,本程序在测试中使用方便,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micro‐economic models of land use change applicable to the rural‐urban interface in the US. Use of a spatially explicit micro‐level modelling approach permits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patterns of land use as the aggregate outcomes of many, disparate individual land use decisions distributed across space. In contrast to the models featured by Nelson and Geoghegan, we focus on models that require spatially articulated data on parcel‐level land use changes through time. In characterising the spatially disaggregated models, we highlight issues uniquely related to the management and generation of spatial data and the estimation of micro‐level spatial models.  相似文献   

17.
Scholars have partially blamed high housing prices in many metropolitan areas on residential density restrictions. Santa Clara County is the geographic heart of California’s Silicon Valley and i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 counties in the U.S. for renters and homebuyers. This research answers two questions about how municipalities change their zoning. First, how common are rezonings? Second, what are the determinants of density-increasing “upzonings” and density-decreasing “downzonings”?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analyze rezonings across neighboring municipalities and expands our limited explanations of rezonings. The three largest cities in Santa Clara County are analyzed using a parcel dataset with zoning at two time periods: 2006–2016 for San José and Sunnyvale, and 2012–2016 for the city of Santa Clara. 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a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risk of a parcel being upzoned or downzoned compared with no zoning change. Little land was upzoned in the three cities. San José increased allowable residential densities on 0.6% of its parcel land area on average per year, while Santa Clara averaged 0.3% and Sunnyvale averaged 0.1% per year. Downzoning was less common and tended to involve small reductions in allowable density. San José decreased allowable residential densities on 0.5% of its land area per year, and Santa Clara and Sunnyvale engaged in almost no downzoning. The main findings are: (1) regulatory changes were more likely in San José, the central city, than in the neighboring smaller municipalities; (2) there was little upzoning or downzoning, regardless of a neighborhood’s homeownership rate; and (3) rezonings tended to be small-scale and initiated by property owners rather than through large-scale municipal actions.  相似文献   

18.
农情遥感监测与服务系统集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的技术模式和建设方案,充分调研农业部农情遥感监测业务的需求,同时分析实验室各种现有系统,设计并选择了一种较科学的系统集成方案。系统集成考虑功能、经济、扩展以及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选择利用O rac le10.0G建立数据库;利用ArcG IS9.2为地理信息平台,完成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显示、统计分析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需求;利用Erdas8.6为影像数据处理平台,并用其V isual C++开发包进行系统定制与开发。系统的建设以现有"国家级农情遥感监测系统"为基础,进行功能升级和扩展。该系统的建设,将大大提高我国农情业务监测的能力和科学性,是对我国农业遥感技术的一种总结和科学提升。此外,该文还论述了系统建设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的江苏省金坛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将ArcGIS技术应用到县域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以期为图件制作、综合评价提供快捷、精确的方法,为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布局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和综合评分法。研究结果: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对工业土地集约利用绩效有着较大影响,各乡镇工业主导行业及发展战略、区位优势等也对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了促进企业集约用地、增强地方政府集约用地责任感,需要建立经常性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制度。利用ArcGIS 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良好的插件扩展功能,能快捷、较好地完成不同区域间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而且方便成果的修订和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