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频频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事件,无不突显当前企业的道德危机。在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时期,某些不良经营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就会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互联网、信息化时代,使得一些学生对网络道德与法律的错误认知,网络法律知识的匮乏,个人自律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引发了一些网络不良和违法行为.本文主要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加大网络法制宣传与教育力度、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也就是说,人们的市场行为,既需要法律的约束,也需要道德的约束。遵守法律可以使商家避免遭受巨大损失,遵守道德则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的成本,从而保证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一)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约束的原因之一是: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相比较,是成本非常低而效率非常高的一种约束。法律约束需要支付很大的成本,警察、法庭、监狱等都需花钱去建立,而道德约束却只须诉诸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道德的目标是扬善,意在唤起人们内心向善的力量;法律则旨在抑恶,对罪恶的动机形…  相似文献   

4.
正著名法律教育家孙晓楼先生曾说,法律人才"一定要有法律学问,才可以认识并且改善法律,一定要有社会的常识才可以合乎时宜地运用法律,一定要有法律的道德,才有资格来执行法律"。法律专业知识技能与法律道德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条件,二者共同构成高校法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全国各大高校的法学专业作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承担着培养知法、懂法、守法、执法并且有道德、有良知的法律职业后备军的重任。只有提高了法律职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才能提  相似文献   

5.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更高层次的法律"。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看,社会公德和最低道德的树立都应当主要依靠法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是到2020年我国文化改革的  相似文献   

6.
富勒与哈特针对"法律与道德分离与结合"展开辩论。哈特为实证主义分离主张辩护,认为法律和道德是可分的,并将"分离说"的内涵作了更为具体表述。而富勒则从法律秩序的道德基础和法律自身的道德性出发强调法律与道德的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法律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道德则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二者所属范畴固然有所不同,规范方式也有差异,但其目标都指向社会的和谐有序。作为社会规范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需要人们重新审视二者的关系,寻求实现道德和法律互补的有效途径。下面通过“孝子杀母”这一典型案例,来看如何实现道德和法律的互补与和谐,以及由其引发的社会保障及对于“安乐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李林 《秘书工作》2014,(12):36-37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实践证明,任何现代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不可能分离,法治和德治都需要结合。道德与法律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一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司法》第五条对公司社会责任规定的立法意义,并指出由于其抽象、模糊的规定,缺乏实际操作性,使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范成为了"纸面上的法律"。由此,本文从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规范的划分、对公司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分以及公司社会责任法律规范体系建构等三方面对公司社会责任法律建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10):321-32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人们物质条件极大提高,而道德建设却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信仰缺失、伦理道德举步维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道德实践与道德认知相分离。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注重修身养性、自我完善、塑造高尚人格,达到君子品格,实现"内圣外王"。其思想对于改变当前不良社会现象、扭转社会风气、提高道德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彪 《活力》2009,(13)
公民道德相对于传统社会的"臣民道德"来说,是一种新的道德范型.因为它反映了公民社会生活的实质:个人权利的法律保障和人格上的人人平等.以公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代表着一种历史道德的进步,因为它使人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关系",从而实现了对公民权利的确立和"个性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发展造就了许多新的职业,以打假索赔为生的人,被人们习惯地称为"职业打假人"。因为是行走在道德和法律的边缘,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所谓"职业打假人",身处高危职业,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万丈深渊。我们的社会需要这些人吗?"打假"与"假打"的界限在哪里?职业打假人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呈现高度的金融化、商事化、全球化、信息化,并且伦理道德出现下滑的趋势。因此,民法典的编纂首先要在道德下行的时代体现"匡扶人心"的社会价值,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利于社会回归"好的社会"。其次,要依据《宪法》来编纂民法典,从而更好地体现宪法精神,凸显"私法的宪法观",使法典编纂成为"落实宪法",展现公民参与的造法活动。而就民法典编纂的体例问题上,我国的商事立法一直沿用颁布单行法的方式,而从实践的意义来看,仅具有个别领域特征的单行法律不足以满足调整当今社会复杂的商事关系的需要,还需要制定具有一般性调整特征的商事通则。若民法典的编纂忽略"商事活动的独特要求",将无法很好地回应社会关系全面商化的现代中国对于法律保障商事效率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产生了许多形式的文明秩序,宗教、道德、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在社会的变迁过程中不断地有机组合.形成了以宗教与道德为主导法律作为辅助的传统秩序,以法律作为主导宗教与道德作为辅助的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和维持社会秩序的两种重要的社会规范,二者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特别是法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任何一种法律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基础和道德目的的,否则就会与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冲突,就会遭到人们的道德谴责.因此,不应该追求把道德立法,让道德成为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法律,而应该构建一种道德和法律融合的法律,因为法律追求的目的和道德的最高价值是一样的,都是正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见危不救现象时有发生,但因我国目前没有针对这一问题设置相应的法律管理办法,导致司法部门无法追究相关责任,随之产生的是社会影响的恶劣化."见危不救"在根本上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关于其是否应该以法律手段加以干涉,就要涉及到道德与法律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卢伟豪 《企业导报》2014,(11):118-119
企业社会责任自十九世纪被提出来后,概念内涵不断丰富。企业与社会成员、员工、消费者之间互动,达到企业与社会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综合运用法律、道德、舆论媒体、政策、甚至诉讼等手段规制。  相似文献   

18.
道德约束,"可以"道德也"可以不"道德;法律约束造成"不得不"概念;而机制约束解决了"必须"的问题。如果分级,"机制约束"该属最高级,只有构建起机制约束才能真正使人的行为进入自觉自愿的境界。无疑道德、法律、机制互为补充会共同发生作用,约束的不是某群人,而是全社会的人。——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法治作为人治的对立物,确实有根治人治种种弊端的良效,但是我们却不应沉迷于这种良效中,进而将其夸大,忽略了法治本身的弊病。西方社会普遍被视为法治社会的典范,法律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良好,非常成功地抑制了专制、独裁,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权力的滥用。然而回到西方社会内部,它们存在着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法治秩序的他律性要求中蕴涵着自律性要求,这需要由社会成员内心的自律秩序来满足,道德自律永远是法律他律的理想目标。因此为了有效地调控社会和从根本上治理国家就必须将他律的法律和自律的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从眼前看,法律的他律见效快,而从长远来看,自律的治本更为重要。只有法德并举、双管齐下,才能在相互配合中标本兼治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诚实信用最初是作为一种道德规则,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被上升为法律规范(即道德法律化),成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硬性要求,具有了法律的强制力。但因此不能否定它作为道德规范方面的作用,相反要把对诚实信用法律规范的遵守内化为一种道德义务,以道德义务对待法律义务(即法律道德化),正确把握诚实信用的这两种属性,对构筑和谐社会,实现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