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蔚今华  贾亚莉 《价值工程》2011,30(14):294-295
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自由,既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和自由,又是国家机关的责任和义务。公民权利是宪政精神的宗旨所在,是宪政所追求的目标价值,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宪政是一种由宪法架构的平衡机制及其所达成的平衡状态,其核心理念是不断在权利与权力之间实现平衡,使权利与权力协调发展。行政法是处理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矛盾的主要调节器,它既要防止政府滥用权力而侵犯公民权利,又要防止公民滥用权利而使政府处于无秩序状态。本文旨在从宪政平衡角度和行政法平衡角度促进宪法和行政法的民主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建荣  亚丽 《价值工程》2011,30(21):289-290
对新中国的四部宪法及其修正案和实践中公民权利的演进过程加以梳理和评述。归结出在我国,不仅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规定日臻完善,而且公民所实际享有的宪法权利也日趋真实与丰富。  相似文献   

4.
毕雁英 《活力》2005,(6):168-169
对公民权利的保障是现代社会人们最关切的焦点问题,国家产生和存在的本质在于帮助公民更好地实现其权利,现代国家对公民权利保障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宪法。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了较详细的规定.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宪法实施制度在我国未能得到有效发展和适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亟待宪法在司法领域的保障.国际上,解决人权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行宪法司法化.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也使我们意识到宪法司法化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宪法司法化适用,将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茎  周德和  丁文 《中国审计》2004,(18):44-46
领会宪法精神,树立审计为民理念从政治概念讲,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法律概念讲,以人为本是以公民的权利为本。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是对人民利益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最终体现在对公民权利的维护上。宪法作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代表人民利益,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审计必须贯彻落实宪法精神,必须树立审计为民理念。第一,宪法内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宪法最主要的内容,一是确认公民权利,二是设置国家权力。可以说,宪法既是确认公民权利的“宝典”,即“权利…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宪法权利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分类,然后以纳税人的宪法权利为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说明了从宪法角度分析纳税人权利的必要性,并重点论述了纳税人宪法权利的内容.最后,说明了认真对待宪法权利需要三方的作为,国家、政府和公民即纳税人本身.  相似文献   

8.
人权保障是当今时代民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已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因而,国际人权公约也相继出台.我国先后签署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表明中国政府正在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来对待人的权利问题.然而,当前的实定法和社会现实状况却与以上两个人权公约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冲突,因此如何协调这些冲突和差异成为完善我国宪法人权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国家追诉和审判机关实施的违背公民意志自由,侵犯其宪法性权利的行为,其适用必须符合比例原则与司法审查原则的要求。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财产权并不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搜查措施没有被纳入强制措施体系,这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极为不利。由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建议在将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将搜查措施纳入强制措施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孟令勇 《活力》2013,(22):43-43,45
我国人权入宪是每个人按本质和尊严或应该有的基本权利,就其完整的意义可言,就是人人自由、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就是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人权入宪改变了以往宪法仅仅作为决定和评判法律合法与否定的政治标准,而且使宪法和民众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从而必将提高宪法的权威和宪法的应用,法治以人权作为桥梁构筑了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闻自由是人的言论自由的最重要的形式,它能有效地唤醒和启发人的自由意识,最能维护和保障人的自由权利。本文以十八世纪为时间主线,阐述了美国新闻自由的确立和维护,即曾格案件和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  相似文献   

12.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社会保障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的资源配置平衡。总之,在宪法的框架内消除对农民的二等公民的扭曲认识,尊重和保障宪法赋予农民的平等权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13.
蒋龑 《中国新时代》2013,(6):100-101
习近平同志说:"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好宪法实施工作,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中国的宪政建设跟中国的经济建设一样,也一定要借鉴世界先进任东来教授主著的《美国宪政历程》(初版于2004年)全景式分析了美国宪政,和王希先生的《原则与妥协》,张千帆先生的《西方宪政体系》(上册)等,共同形塑了一代中国法律人对美国宪政的想象,不啻为是对一代法律人的启蒙。进入2013年,中国学术界接连痛失邓正来、任东来等道德文章皆为楷模的学者。读《美国宪政历程》也算是一种对任东来先生等的致敬和纪念吧。论及美国宪政,如果说在中国法律人的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词是"三权分立",那么第二个词汇毋庸置疑就是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正在迈入法治社会。群众对于宪法的认知、情感、信仰和对宪法行政制度的选择共同组成了宪法文化,简而言之,宪法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宪法心理学。在书籍中笔者发现,在有关宪法文化的讨论中“,信仰”是一个核心讨论词。的确,宪法需要依靠信仰才能发展下去,如果所有群众都对宪法不信仰,那么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权利效益和约束能力。在欧洲发达国家,宪政代表和宪法同为自然和传统的信仰,但是对我国来说,群众对宪政和宪法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宪法的内容特点,详细论述宪法文化和宪法信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汪强  于鹏飞 《企业经济》2012,(1):189-192
我国《宪法》第42条第2款不是权利条款,而是《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它有着四方面的功能。我国《宪法》就业政策条款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均通过一定方式实现对公民劳动权的保障,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就业政策密切相关的劳动权,它在《宪法》上的性质,首先是生存权与自由权的延伸,更是一种现代《宪法》下的社会权,社会权是超越公法属性与私法属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一、西方宪法思想及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宪法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深植于西方思想文化土壤中的,本身又是西方历史长期衍生的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西方宪法思想的文化基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理论,后在近代的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理论中得以形成和完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理论论述中。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依法享有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即公共权力,是国家职能的一项重要权力。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等享有的权利称之为“私权”,是在国家管理中与“公权”相对应的一种权利。从本源上讲,权力来源于权利。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只有以公民权利为轴心.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也就是确立“私权”为基础.“公权”保障“私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土地权利体系包括土地所有权体系与土地利用权体系。根据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土地征用的经验,征用的可以是不动产的全部权利,也可以是部分权利,如通行权、道路权等。在我国,土地使用权是整个土地利用权体系的核心。新的《宪法修正案》区分了土地“征收”与“征用”两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近代宪法的核心和精神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而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就是旨在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贯彻宪法的灵魂与宗旨。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尚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故本文就针对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性尊严是"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基本命题,是人是指人作为人应具有的最几码的资格,享有的源于人身固有的被人类文明公认的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须享有的地位、待遇或应受的尊重.人性尊严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我国宪法第38条虽然规定了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但对人的尊严的现实保护还是差强人意.因此,除了在民法领域通过增加隐私权规定、侵权责任规定等予以进一步保护外,在宪法层面,更要强调人性尊严的核心地位,加强人性尊严的宪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