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大学教书时,曾接待过一位来自一个大机关的先生。他送我们系里教师一份材料,其中写了一些关于国内外事务的看法。他来过很多次,要求系里的教授给他写一个鉴定。据他说,同样的材料他已经寄送了联合国秘书长、日本首相、美国总统,也寄送了中国当时的几位主要领导人。他反复说,他能够解决世界艾滋病问题和战争问题,但从他的文字材料中丝毫看不出任何价值。据说他的单位秘密地请医生给他作过心理诊断。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不久,又见了一位中年农民在一周之内天天"拜访"哲学研究所,随身也是一摞文字材料,同样描述了他所"发现"的宇宙间的普遍规  相似文献   

2.
王嵬画船     
在大连市美协副主席、油画学会秘书长王嵬诸多油画作品中,我尤其喜欢他画的船。他的船色块不同、形态各异,极富象征意义和浪漫情怀。坐上他的船,就能驶进他灵魂深处的那片海,同他一起感受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做着爱与恨、情与怨、生与死的各种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他的艺术海洋里,它不仅仅是一名辛勤劳作的水手,他更是一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船长。  相似文献   

3.
他们都叫他“峰哥”。在他们的圈子里,当然他并不是年龄最大的。 他的头脑、他的精神、他的毅力,以及他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所做的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事,使他当之无愧地被朋友们称一声“峰哥”。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名智者,在教育领域造诣深厚、组织得力、领导有方、硕果累累;他是一位善者,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不懈进取、桃李芬芳;他是一位学者,克己奉公、先人后己、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带领出一支团结为民服务的教师队伍;他是儿子、丈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深深烦恼,认定这是老天在责罚他,感到一辈子完了。亲友、社会都来关怀他,照顾他,但他不愿在被怜悯中度过一生。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  相似文献   

6.
难逃荒谬     
加缪是不相信明天的,他不只一次大声对未来说不,对今天说是。加缪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不是在书本中学到自由的,他的老师是真实而贫困的生活。汽车推销员、机关职员、气象员,他都干过,靠着这些劳动换来的微薄收入他得以完成学业。指导教师在他的哲学毕业论文后面留下一句话——"这位哲学家更像一位作家。"  相似文献   

7.
他痴迷摄影,从中国西部的四川、云南、青海、西藏到非洲大陆,到处都留下他跋涉的足迹;他更喜欢"好利来",因为这是他一手闯下的一份"甜蜜的事业"。对他来说,两种生活和谐地交织在一起,那是一种平静而又踏实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初见阎正先生时,是在北京的金秋季节.晚霞在他的花发上镀了一层淡淡的金黄,风吹乱了他本来就散乱的头发.身穿一件皱巴巴的白衬衣,更显得他人的疲惫与憔悴,唯独精神的是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透射出他百折不挠的性格和智慧的光芒.本来见他之前,就听一位文化名人常提起他:“阎正先生一生清寒,却执着追求,他是一个集画家、收藏家、书画研究家于一身的才子.在我与他二十多年的交往中,每次见他都是来去匆匆,而每次来北京都带来了他取得新成果的信息,或出版了一本书,或办了画展,或导演了一出新电视剧.”  相似文献   

9.
珍惜拥有     
有一位失明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他21岁时便成家立室,第二年应征入伍。在战场上,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就从尖刀排的排长升为营长。 那是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敌方的一枚炸弹在他们前面爆炸,燃起一道剧光。陡然间,他感到双目赤痛,眼前模糊不清。  相似文献   

10.
游江逆行     
关于轨迹什么是轨迹,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许是一种天意的注定,冥冥中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安排、尽管辗转千回,可能都要回到那条既定的道路上,由不得你。比如游江,走了那么久,他终究还是走回到了他还未出生的时候,他的外公就已经为他指定好的一条路。只不过,这已是在他出生40年之后,他的外公王君异老先生过世46年之后。他并没有见过他的外公,但他说,他在梦里和他遇见过。  相似文献   

11.
初识徐治山,是在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书画展览大厅内,首先看到他那生动活泼、神情恬然的牡丹画。他的画风正如他的为人,平易中见淳朴,质朴中寓灵性。平易,绝非平庸,而是一种自然、率直、雅正的艺术格调;平易而能淳厚,则是一种功力。他的画善于表现空间层次,这得益于他在美术学院接受的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感谢蔑视     
佚名 《西部人》2005,(2):23
一位知名作家谈起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时说,他之所以有今天,要特别感谢别人对他的蔑视。20年前,这位作家还只是一名工人,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工友们听,工友们听后都耻笑他是在胡言乱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还是经常独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文字世界。由于缺乏自信,他不敢向报刊投稿,也不知道该怎样投。后来,他忽然听说有一位市里的作家正在他们县开会,他带上自己的作品,敲开了作家下榻的招待所的房门。那位作家正在和人谈话,听完他的自我介绍后很不耐烦地说:“我没有时间”。他只好嗫…  相似文献   

13.
在经历了临危授命、大刀改革之后,他脱颖而出,成了美国华人圈的风云人物。他是一位多重性格的企业家;一位反对慢慢解决问题的领袖。他直言不讳,但是他处心积虑;他临危不惧,但也害怕失败;他温文尔雅,但也毫不留情……2004年11月9日,北京清华大学主楼二层接待厅,美国Sybase公司董事长、CEO兼总裁程守宗与记者面对面。  相似文献   

14.
朴凤俊同志是辉南县金属回收公司经理,他一心扑在金属回收事业上,他所领导的公司曾连续5年完成回收上交计划,先后6次分别被省、地、县评为物资系统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模范干部。他平时很少坐在办公室里,工作起来也不分上下班和星期天。据有心人统计,他一年有一半时间公出在外。有一次他爱人被车撞成粉碎性骨折,他还在鞍山,接到电话后,只说:“办完事就回去。”可是办事不是一天能办完的,又拖几天才回  相似文献   

15.
在王津的脸上,看得出聪明、坚毅,在他的眸子里永远看不到一丝浑浊。当记者如约来到他的公司时,他走了过来,直截了当地问到:"你是记者吧,请跟我来。"于是,在他的会议室,我们的谈话开始。在感觉里,王津似乎要倾吐一些东西,也许采访恰恰可以让他休息一会儿,使他有时间在过去的岁月里稍稍游弋一下,向自己的理想眺望。理想也是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16.
刘志军落马源于对高铁的跟踪审计●对政府债务来一次彻底的摸底●中国审计模式推动联合国改革社会舆论认为他"低调",同事反映他"严格、务实",师友评价他"廉洁",而他最赞同家人对他的评价——"忠诚"。他是刘家义,中国审计署审计长,2013年接任世界审计组织主席。9月17日,刘家义出现在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对大家一抱拳,一口"川普",迎来一片掌声。在随后近3个小时的节目录制中,记者在现场,全程直击刘家义最真实的"审计表情"、最生动的"审计语言"。  相似文献   

17.
冬子     
认识冬子,是在一次中国画画展上。主办者介绍说,冬子是一个战斗在公安战线上的警官,又是这次展览中最年轻的画家。 在一群不修边幅、放浪形骸的艺术家中,冬子很扎眼。虽然也是一袭休闲便装,却仍然透出非同一般的整洁与清爽,一头近乎正在流行着的板寸发型更衬托出他的精神劲儿。可是,不知是我敏感,还是其本质中真有这种情结。那一刻,除了感受到他的英气外,我确实看到了他眼中的一丝忧郁,一丝他这个年纪还不应该有的苍桑。 那一丝忧郁一直游移着,在他的眼里,  相似文献   

18.
一场车祸,差点让他跟他的爱妻阴阳两隔,在把妻子从死神的手中抢回来以后,他立誓要建一所向包括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的医院,他就是上海光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康康复医院的创始人刘志高。劫波度尽起宏愿采访刘志高以前,记者对他的经历已略有耳闻——他是一个从温州走出来的企业家,之前投资经营的产业大多与电缆电器相关。20年前,电器、电缆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19.
在大同市、山西省乃至全国餐饮业都颇有名气的刘海明总经理,本是20多年前走在田野中的一位农民。不过而今看上去,乡土气息在他身上早已无影无踪,企业家、领导者的风采绝对魅力四射。所有见到他的人都会被他强烈的职业责任感所深深打动。他的语言干脆、平实、简洁,平时并不多言,  相似文献   

20.
陈福全何许人也?一个在电焊机行业响当当的人物。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一个高智商的人。他是沧州渤海电焊机厂的老板,因为他的学历学识,因为他的儒雅风度,因为他的以德治厂,人们更多的是以儒商称呼他。他是一名经济师,是沧州市工商联的执委,是献县总商会的副会长,他曾获得“河北省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等称号。他从200元起家,从一桶油漆、三块电热板开始接触电焊机行业,仅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把一个员工不足10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如今颇具规模、相当专业的电焊机研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