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2):110-111
2019年,中国车市遭遇了一场波及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的“寒潮”,不仅造车新势力处境困难,很多传统车企也出现业绩下滑。面对“寒冬”,比亚迪逆势而行,再次迎来突破。产销超73万辆数据显示,2019年比亚迪全系销售451246辆,其中,燃油车销售231893辆,连续4个月逆势大增;新能源车销售219353辆,蝉联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销超73万辆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1):114-114
车市寒冬,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一则利好。1月11日,在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全体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透露,新能源汽车补贴今年7月1日起不再进一步退坡。这一消息,无疑为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苗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从2019年7月份开始出现了下滑,但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全年产销数据来看,我国全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仍然超过了120万辆,大体上相当于2018年全年的销售量。  相似文献   

3.
与体检中心抢生意的有可能是一辆车. 第二届世界智能汽车大会现场,创维集团创始人、创维汽车创始人、开沃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再一次阐释了他的造车理念——为14亿中国人的"长命百岁"造车.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车市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17个月下滑,包括前几年发展势头很猛的新能源汽车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也出现了连续下滑,可以说整个汽车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行业都在思考,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会怎么样?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又将如何?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市场的调整也远没有结束但车市寒冬不能忽视这些积极因素,因为中国车市依然处于长期利好的上升通道中。从基本面来讲,我认为中国车市的刚需还没有饱和,天花板还远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造车新势力纷纷崛起.继小米、360等科技公司官宣造车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又闯入一个全新的跨界者.  相似文献   

6.
天美"逆行"     
张静 《汽车观察》2020,(4):44-45
造车新势力再添新人,天美汽车"寒冬"入局。近两年,造车新势力们经历了从"集体发力"到"瞬间团灭"的"去泡沫"阶段。截至目前,仅有蔚来、小鹏、哪吒、威马等10余家车企完成了交付。可即便交付成功,也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持续的烧钱和越来越难看的财报,简直让其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7.
李琳 《汽车观察》2022,(4):24-25
没有什么比传出停产新闻更让造车新势力紧张的了,云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度汽车)就摊上了这事儿. 前不久,海源复材发布公告称:"目前因为资金链断裂,云度公司从2022年2月份开始已处于停产状态."这则消息迅速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而作为"当事人',长期没有声量的云度汽车也着急地出来回应:"我们停产主要是因为电池问...  相似文献   

8.
新旧整车企业不断重塑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格局,科学评价和预判深度变革新能源企业竞争现状和态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Vague集理论和组合赋权法,对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生态位适宜度展开研究。从企业生态位宽度和深度两个评价维度出发,基于资源和能力两个视角构建出新能源汽车企业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借助Vague集、MACBETH法和熵权法建立生态位适宜度研究模型,以我国6个地区的上市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生态位适宜度较高的企业大多是传统造车企业;造车新势力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企业生态位深度;传统造车企业行业转型的关键点在于维持企业生态位宽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生态位深度提升。  相似文献   

9.
开栏的话:在"绿金经济"时代,节能环保大旗高举不倒,新能源汽车作为被业界看好的发展方向被寄予了厚望。然而,在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之外,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运营等各方面仍有不少和市场需求对接的难点,也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从本期开始,《商用汽车新闻》特设"新能源"栏目,致力于从市场和用户角度审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同时,"新能源"栏目也力邀诸位读者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献言献策,倾力把"新能源"栏目打造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想论坛。  相似文献   

10.
门外汉热衷造车或许是资本运作的天性使然,继比亚迪、特斯拉后,乐视、小米跃跃欲试……小米和乐视要造新能源汽车的消息成为了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互联网公司"不务正业"杀入传统制造行业难免让人忧心忡忡。回顾以往,美的、奥克斯、波导这些门外汉也曾纷纷进军汽车业,唯有比亚迪是门外汉造车中硕果仅存的成功案例,而如今类似小米、乐视这样  相似文献   

11.
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造车新势力也逐渐成为新能源行业内的主流车企.理想作为"蔚小理"中的一员,已经成为新势力的头部品牌.虽然目前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但是销量仍然可排在第一梯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这款车型的认可. 理想汽车理想ONE车型2021年12月共交付14087辆,同比增长130.0%.2021年...  相似文献   

12.
2022年开始没多久,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就贡献了新年首喷。1月16日,李想微博转发一篇团车创始人、CEO闻伟宣布造车后接受媒体采访的文章,怒斥闻伟造车"刷新了创业者的底线"。面对李想的"吐槽",闻伟也在个人微博进行回应,他表示很委屈:"除了节奏和耐心您是不是忘了眼光和判断?"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汽车观察》2022,(1):12-13
跨界造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前有家电行业的格力、海信、创维,后有手机行业的OPPO、小米、苹果、华为,又有互联网行业的百度、电商行业的阿里巴巴、房地产行业的恒大……新能源汽车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迈入2022年,造车圈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闯入者--索尼。就在前不久结束的CES上.  相似文献   

14.
王兰 《汽车观察》2022,(10):54-56
从美好出行到美好物流,从宇通客车到宇通轻卡,秉承着“软件定义汽车”的造车理念,全新而来的宇通轻卡将如何开启新征程?日前,随着主题为“崛起中原绿动中国”的宇通新能源轻卡战略发布会举行,致力于成为新能源轻卡引领者的宇通轻卡正式进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7月2日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发布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这是经科技委员会评审,包含8项创新技术和8项前沿技术。创新技术1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华为5G+C-V2X车载通信技术助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  相似文献   

16.
杨锋磊 《汽车观察》2012,(12):94-99
门外汉造车并不鲜见,但靠做纺织机械起家的中国恒天集团却是个"另类":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其通过收购上十家汽车企业来进入汽车领域造车的做法,着实令人大跌眼镜.作为国资委直属的央企,中国恒天集团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纺机巨头,之前的主体业务涉及纺织、机械、地产等三大板块.不过,从2008年重组凯马股份开始,恒天集团先后收购重组了郑州宏达、湖北新楚风、江西百路佳、河北利达特种车、保定大迪、天马等汽车或与汽车相关的公司.2012年,恒天甚至将触角伸到了海外,于7月25日以900万欧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荷兰重卡企业——GINAF.另有消息称,恒天还一直在跟国际知名卡车企业佩卡集团旗下的达夫卡车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主造车看来是一种奢望,156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中,建立综合性的载货汽车制造厂被很快提上日程. "三年造车"的重任下达后,一汽建厂造车的同时,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为解放汽车配套的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关喆 《汽车观察》2020,(1):26-27
岁末年初,汽车圈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戏"似乎被按下了"快进键",接二连三地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2019年12月3日,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引入南京润科、长新基金、两江基金、南方工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总额达到28.4亿元。长安汽车持有的长安新能源股比由100%稀释到48.95%,长安新能源由长安全资子公司转变为联营公司。  相似文献   

19.
李琳 《汽车观察》2023,(1):62-63
<正>新能源用户中,线上渠道购车的用户占比已经过半,达到了54.5%。2022年,新能源车是整个汽车产业中当之无愧的明星板块。除了一路狂奔的高增长态势外,补贴退坡、各个新能源品牌官宣涨价、特斯拉反其道而行的降价、造车新势力集体过冬,一系列的事件交叠,让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颇具看点。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的主力是什么?新能源车的营销渠道与传统燃油车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0.
陈秀娟 《汽车观察》2020,(3):110-111
自2019年6月26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下滑,至今仍没从连续下滑困境中摆脱出来。日前,中汽协公布了2月份汽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9951辆和12908辆,同比分别下降82.9%和75.2%。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840辆和59705辆,同比分别下降63.8%和5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